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疫苗研究

  • 金黄色葡萄球菌四组分候选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力评价

    郭京蓉;林海涛;周继唯;肖盟;袁玉兰;张云涛;

    目的 评价金黄色葡萄球菌四组分候选疫苗(Staphylococcus aureus 4-antigen vaccine,SA4Ag)的免疫原性及保护效力。方法 用荚膜多糖5型(capsular polysaccharide type 5,CP5)结合物、CP8结合物、重组蛋白突变无毒α-溶血素(mutant nontoxic α-hemolysin,mHla)、锰转运蛋白C(manganese transporter C,MntC)配制成SA4Ag。用SA4Ag免疫小鼠,同时设铝佐剂对照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各亚型抗体效价。另取小鼠免疫SA4Ag后,分别注射亚致死剂量金黄色葡球菌(简称金葡菌)国际标准株49521(CP5型)和49525(CP8型)菌液,检测血液、心脏及肾脏中细菌载量;检查心脏、肾脏的病理改变;观察小鼠生存状态及体重变化。另取小鼠免疫SA4Ag后,分别注射致死剂量金葡菌国际标准株49521、49525及6株临床分离株(WLMQ-1801、LZ-3211、NN-567、NN-591、SY-1490、HF-1588)菌液,观察小鼠存活情况。结果 小鼠免疫SA4Ag后可诱导产生各抗原组分的特异性IgG1、IgG2a和IgG2b亚型抗体,IgG1水平均明显高于IgG2a(P <0.001)。与对照组比较,感染亚致死剂量金葡菌国际标准株49521和49525菌液后,免疫组小鼠血液、心脏、肾脏中细菌载量明显降低(P <0.05);心、肾组织病理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减轻;可维持较好的生存状态,体重下降幅度明显减小(P <0.05)。与对照组比较,感染致死剂量金葡菌国际标准株49521、49525及6株临床分离株后,免疫组小鼠生存率提高了70%~90%(P <0.05)。结论 SA4Ag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在小鼠全身感染模型中具有较好的保护效力。

    2022年06期 v.35 641-646+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鼻黏膜给药装置中5种抗氧剂提取方法的建立及其在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中的迁移

    修华谦;邵宏秋;李景新;张全顺;李吉;李晶晶;邹鑫;施歌;张凤吉;付沛林;石亮;

    目的 通过5种抗氧剂提取和迁移试验,分析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与鼻黏膜给药装置之间的相容性,以保证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考察5种抗氧剂(3114、1010、330、1076、168)在鼻黏膜给药装置胶塞和鼻喷装置中的含量,以及在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中的迁移量。依据添加剂的人每日允许摄入量(permitted daily exposure,PDE),评估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中5种抗氧剂是否存在安全性风险。并对5种抗氧剂的提取方法进行专属性、检测限及定量限、线性及范围、重复性和准确性验证。结果胶塞中检出抗氧剂3114和1076,未检出其他3种抗氧剂;鼻喷装置中检出抗氧剂3114、1010和1076,未检出其他2种抗氧剂,符合《欧洲药典》对5种抗氧剂的限度要求。3批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在加速[(25±2)℃放置0、5、10 d]和长期稳定性(2~8℃放置3、6个月)试验条件下,均未检出5种抗氧剂。每日摄入量低于PDE值,方法灵敏度满足分析评价阈值(analysis and evaluation threshold,AET)的测定要求,对患者的安全性风险较小。5种抗氧剂的提取方法专属性、线性、重复性良好,准确性较高。结论 鼻喷流感减毒活疫苗与鼻黏膜给药装置相容性良好。

    2022年06期 v.35 647-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规格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评价

    徐艳玲;王艺博;侯丽娟;李勇;岳立广;夏青娟;申文晋;张春云;范明源;刘令九;邹勇;

    目的 评价新规格(复溶后0.5 mL/剂)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简称甲肝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3批甲肝减毒活疫苗试验疫苗(复溶后0.5 mL/剂)和市售甲肝减毒活疫苗(复溶后1.0 mL/剂)分别经腹腔免疫小鼠,免疫28 d后,经心脏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滴度;将上述6批疫苗经大鼠皮下注射给药,观察给药28 d内大鼠体重变化,并于28 d时进行大体剖检;将上述6批疫苗经家兔皮下注射给药,观察家兔的体重变化;剖检后观察背部给药部位及其周围皮肤和肌肉的刺激反应,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免疫6批疫苗的小鼠血清抗体阳转率均为100%,两种疫苗间血清抗体平均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给药后28 d,各组大鼠未见死亡及异常反应,体重呈增长趋势;各主要脏器未见肉眼可见的病理改变。给药对各组家兔体重无影响,也未发现全身毒性反应;注射部位皮肤未见充血、红肿等刺激反应;给药部位皮肤、皮下及肌肉各层结构清晰,形态正常,间质均未见异常。结论 新规格甲肝减毒活疫苗(复溶后0.5 mL/剂)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2022年06期 v.35 654-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EG3000修饰的脂质体流感疫苗冻干粉稳定性及安全性

    刘晓琳;李漂;张茜;杨艾;鲁卫东;

    目的 考察冻融冻干法制备的PEG3000修饰的脂质体流感疫苗冻干粉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冻融冻干法制备的PEG3000修饰的脂质体流感疫苗混悬液和冻干粉分别储存于不同温度[4、(25±2)、(37±2)℃]下,第0、1、2、6月取样,Lowry法检测包封率,考察物理稳定性;将冻干粉分别置4、(25±2)℃条件下,原液始终储存于4℃,第1、2、3月取样,腹腔免疫小鼠7 d后,采血分离血清,微量血凝抑制法检测免疫后与免疫前抗体滴度比,考察生物稳定性。将小鼠随机分为PEG3000修饰的脂质体流感疫苗冻干粉组(PEG组)、原液组、脂质体组(佐剂组)、PBS组(阴性对照组),经小鼠腹腔给药(15μg血凝素),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分别于0、14和28 d经小鼠腹腔给药(6μg血凝素),进行长期毒性试验。结果 PEG3000修饰的脂质体流感疫苗冻干粉(37±2)℃保存6个月,包封率达80%以上;(25±2)℃保存3个月,小鼠免疫后与免疫前抗体滴度比≥4。急性毒性试验期间,小鼠未见任何明显急性毒性反应。长期毒性试验期间,各实验组小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和摄食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变化;血液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未发现与给药相关的毒性反应;各组织脏器系统解剖观察及脏器重量均未见明显与给药相关的毒性病理学改变。结论 PEG3000修饰的脂质体流感疫苗冻干粉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经小鼠急性和长期毒性试验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2022年06期 v.35 659-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卡介苗新菌种单细胞克隆株NIFDC 945 S_Ⅲ免疫效应及安全性的初步评价

    江秋虹;张健;程琛舒;赵爱华;陶立峰;蒲江;付丽丽;王国治;

    目的 初步评价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erin vaccine,BCG)新菌种单细胞克隆株NIFDC 945 S_Ⅲ的免疫效应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BCG NIFDC 945 S_Ⅲ株、NIFDC 944株、D2PB302株和Danish 1331株按同一条件制备成菌悬液,经小鼠尾静脉注射,于免疫后24 h及1、3、6、9、12周称量体重,无菌取小鼠脾脏,称脾重,计算脾激活指数;相同时间点进行小鼠脾组织BCG活菌计数,计算脾内BCG存活率。结果 免疫后12周内,BCG NIFDC 945 SⅢ株的脾激活指数总体上低于Danish 1331株,与NIFDC 944株和D_2PB302株相当;BCG NIFDC 945 S_Ⅲ株脾内的BCG存活率总体上低于Danish 1331株和NIFDC 944株,高于D2PB302株。结论 BCG新菌种单细胞克隆株NIFDC 945 S_Ⅲ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应,且安全性较高,有望成为加强型BCG候选株。

    2022年06期 v.35 664-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啮齿类肝炎病毒感染大鼠模型的建立

    马鑫宇;官月婵;吴爽靖;谢明学;毕研伟;寸韡;

    目的 建立啮齿类肝炎病毒(rodent hepacivirus,RHV)感染大鼠模型。方法 将体外转录获得的 RHV rn1 亚型(RHV-rn1)基因组全长 RNA 经大鼠肝内和尾静脉两种注射途径给药,于不同时间点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RT-q PCR 法检测 RHV-rn1 基因组拷贝数。将肝脏注射感染病毒大鼠的血清(P0 代 RHV-rn1)经尾静脉注射进行大鼠个体传代,共传 3 代,获得 P1、P2、P3 代 RHV-rn1。RT-q PCR 法检测接种 P0 代 RHV-rn1 后不同时间点大鼠血清、RHV-rn1 在体内传至 P3 代时大鼠不同脏器 / 组织及各代病毒血清的 RHV-rn1 基因组拷贝数。用不同剂量(10~1、10~2、10~3、10~4、10~5copies / μL)的 P3 代 RHV-rnl 经尾静脉感染大鼠,检测血清中的 RHV-rn1 基因组拷贝数。结果 肝内注射组大鼠于注射后 2 d 出现高滴度病毒血症,至注射后 14 d RHV-rn1 基因组拷贝数开始稳定,约 10~6copies / μL,可持续至 49 d;尾静脉注射组大鼠至 28 d 未检测到病毒血症。接种 P0 代 RHV-rn1 3 d 后,大鼠血清中 RHV-rn1 基因组拷贝数为 10~5copies / μL,随后逐渐上升,至 14 d 时,维持约在 10~6copies / μL。RHV-rn1 在体内传至 P3 代时,大鼠肝脏中的 RHV-rn1 基因组拷贝数达 10~7copies / mg,高于其他组织器官 1 000 倍以上。P1、P2、P3 代 RHV-rn1 的拷贝数分别为 1. 12 × 10~7、7. 5 × 10~6、1. 65 × 10~7copies / μL。RHV-rn1 半数感染的拷贝数为 10~(2. 5)copies。结论 体外转录获得的 RHV RNA 经肝脏注射可使大鼠出现高滴度病毒血症,形成慢性感染,获得的 RHV-rn1 具有嗜肝性,且感染性较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 RHV 感染的大鼠动物模型。

    2022年06期 v.35 668-671+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益生菌大肠埃希菌Nissle1917鞭毛蛋白的结构分析及表位预测

    杨颖;邓永军;张进;区炳明;朱国强;文明;

    目的 分析益生菌大肠埃希菌Nissle 1917(EcN)鞭毛蛋白(FliC)的结构,并预测其B和T细胞表位。方法 从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EcN FliC的氨基酸序列。应用ProtParam在线工具分析EcN FliC理化特性,Protscale在线工具分析亲疏水性,PSIPRED软件及DNAstar软件预测分析二级结构,I-TASSER在线软件预测三级结构,DNAstar在线工具中Protean软件和ABCpred软件综合预测B细胞抗原优势表位,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cell,CTL)表位预测网站预测T细胞表位。结果 EcN Fli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 937.57,化学分子式为C_(2584)H_(4201)N_(745)O_(940)S_6,不稳定指数为15.23;亲水性平均值为-0.324,为亲水性蛋白;α螺旋及无规则卷曲是EcN Fli C二级结构中的主要结构;预测的三级结构模型具有正确的结构拓扑,可信度高;共筛选出13个B细胞优势表位及3个CTL优势表位。结论 EcN FliC特征分析及表位预测结果为其作为免疫佐剂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2年06期 v.35 672-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5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鳉鱼肠激酶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

    张五妮;刘玉林;朱秋媚;王江林;毕江坤;俞露;张宇;

    目的 利用大肠埃希菌表达系统实现鳉鱼肠激酶(enterokinase,EK)的可溶性表达,经纯化后获得具有酶切活性的重组鳉鱼EK。方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pGEX-EK重组质粒,转化至TransB(DE3)化学感受态细胞,IPTG诱导表达获得可溶的GST-EK融合蛋白,经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获得EK,并进行活性分析及酶切特异性试验。结果 pGEX-EK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经可溶性标签实现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鳉鱼EK的可溶性表达,酶比活性为46 IU/mg,且具有较高的酶切特异性。结论 通过使用GST融合标签成功实现了鳉鱼EK在大肠埃希菌中的可溶性表达,为实现EK的可溶性表达提供了新思路。

    2022年06期 v.35 678-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治疗制剂

  • 芍药苷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诱导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

    陈明惠;郑梅竹;周密;王文丽;梁美帧;刘丽丽;严苗艺;

    目的 探讨芍药苷(peoniflorin,PF)对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诱导PC12细胞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不给药)、MPP+损伤组(加入MPP+至终浓度为500μmol/L)、阳性对照组(加入MPP+至终浓度为500μmol/L和美多芭至终浓度为50μg/mL)及药物保护组(加入MPP+至终浓度为500μmol/L和25、50和100μmol/L浓度的PF),均于37℃培养48 h,进行细胞计数及形态学观察,并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性;采用相应试剂盒检测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的释放量、细胞内Ca2+浓度、细胞周期、Caspase-3活性、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水平,计算Bcl-2/Bax比值。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PP+损伤组细胞数量减少,细胞体明显缩小;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 <0.01);LDH释放率及Ca2+浓度明显升高(P均<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 <0.01),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 <0.01);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 <0.01);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明显下降(P <0.05);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P <0.01)。与MPP+损伤组比较,各剂量药物保护组细胞损伤减弱,活细胞数量增多,部分细胞恢复正常核大小和完整;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 <0.01);LDH释放率及Ca2+浓度明显降低(P均<0.01);S期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 <0.01),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 <0.01);Caspase-3活性显著降低(P <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细胞Bcl-2/Bax比值明显升高(P <0.01)。结论 PF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减少LDH释放、降低胞内Ca2+超载、促进细胞增殖、降低Csapase-3活性、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Bcl-2/Bax比值实现的。

    2022年06期 v.35 685-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3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诊断制剂

  • 纤维蛋白原国家标准品的研制

    孙楠;于婷;张文新;孙晶;胡泽斌;高飞;曲守方;黄杰;

    目的 研制纤维蛋白原(fibfinogen,Fib)国家标准品。方法 采用冷沉淀法从血浆中获得Fib沉淀,与原料血浆混合,配制Fib含量为4、2、0.75 mg/mL的定值血浆(水平Ⅰ、Ⅱ、Ⅲ),冻干,即为Fib国家标准品。分别对Fib国家标准品的水分、均匀性、稳定性进行检测,并联合9家实验室进行协作标定。结果 水平Ⅰ、Ⅱ、ⅢFib国家标准品的水分均值分别为4.2%、4.8%、4.3%,均匀性效价比值(Pt)变异系数分别为4.64%、4.38%、4.49%,于2~8及20~25℃条件下的稳定性良好。水平Ⅰ、Ⅱ、Ⅲ的Fib国家标准品经9家实验室协作标定蛋白含量定值分别为3.7、1.4、0.75 mg/mL。结论 研制的Fib国家标准品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可用于血浆中Fib含量检测试剂的质量评价。

    2022年06期 v.35 691-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2011—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水痘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林明珠;丁美华;邓鹏飞;王琦璋;费怡;薛曹怡;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上海市浦东新区水痘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水痘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浦东新区2011—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水痘病例资料以及2016—2020年水痘疫情调查处置系统中的水痘疫情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浦东新区2011—2020年累计报告36 294例水痘病例,年均发病率为66.61/10万,2011—2017年水痘发病率呈上升趋势(χ2趋势=264.86,P <0.000 1),2017—2020年水痘发病率呈下降趋势(χ2趋势=1 912.66,P <0.000 1)。水痘发病季节性明显,呈“双峰分布”,4—6月和10—12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5~9岁儿童,占总病例数的28.59%;男性占比高于女性(χ2=43.11,P <0.000 1);职业以学生为主,占42.95%;2016—2020年共报告水痘疫情983起。疫情发生场所主要为小学(37.54%);2011—2020年共接种水痘疫苗724 811剂次。结论 浦东新区水痘发病率呈现先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加强水痘疫情监测管理,及时开展水痘疫苗的应急接种以及推行2剂次水痘疫苗的免疫策略能有效控制水痘疫情。

    2022年06期 v.35 695-699+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4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技术方法

  • 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原液特异性鉴别试验RT-PCR法的建立及验证

    杨安纳;庞德钦;周以斯;杨洁;杨东升;吴杰;孟胜利;王泽鋆;郭靖;申硕;

    目的 建立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原液特异性鉴别试验的RT-PCR法,并对该方法进行验证。方法 根据GIAIDS数据库中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株及其他突变株和原型株的S基因序列差异设计并合成引物OSTF1、OS1R,提取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原液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利用对Omicron株S蛋白基因序列中的特异性插入及缺失核苷酸序列设计的引物对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对建立的RT-PCR法进行重复性、中间精密度、专属性、耐用性及灵敏度验证,并用该方法鉴别6批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原液。结果 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原液利用引物OSTF1/OS1R进行RT-PCR检测,可扩增出约460 bp的条带,而原型株、Beta株、Delta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原液(Vero细胞)均无法扩增出条带;重复3次检测、2名实验人员分别在3 d重复3次检测、利用3种不同退火温度进行RT-PCR,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原液均可扩增出约460 bp的条带;原液蛋白浓度在0.04μg/mL以上、RNA浓度在0.128 ng/μL以上均可扩增出较亮的约460 bp的条带;6批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原液经RT-PCR检测,均可见约460 bp的条带。结论 RT-PCR法专属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耐用性和灵敏度均良好,可用于Omicron株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原液鉴别。

    2022年06期 v.35 700-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培养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马玲玲;马红梅;朱源鹤;宋孚洋;史客松;马臣杰;曾瑾;

    目的 建立小鼠骨髓来源巨噬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crophages,BMDM)培养模型,并对BMDM进行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吞噬能力鉴定。方法 采用32℃培养10 d和37℃培养3 d的方式培养L929细胞,检测细胞上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M-CSF)的浓度。获取小鼠骨髓细胞后,分别以M-CSF和两种条件培养的L929细胞上清进行诱导分化,通过光学显微镜对诱导分化后的BMDM进行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检测CD11b阳性细胞株所占百分比,免疫荧光法观察诱导后巨噬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11b和CD16的表达;对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吞噬试验鉴定BMDM的吞噬功能。结果 32℃培养10 d的L929细胞上清中M-CSF的浓度显著高于37℃培养3 d(P <0.05)。3种诱导方式均可使小鼠骨髓源细胞分化成熟,经32℃培养10 d的L929细胞上清诱导分化后的BMDM生长状态最佳。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巨噬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11b阳性率为80.62%,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诱导分化后的BMDM细胞表面有巨噬细胞标志性抗原CD11b和CD16的表达,且具有对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埃希菌良好的吞噬能力。结论 成功制备了小鼠BMDM,并优化了制备和鉴定的条件,为研究免疫细胞功能、病原微生物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提供了理想的细胞模型制备方法。

    2022年06期 v.35 706-710+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下载次数:18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磁珠法结合实时定量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中宿主细胞残留DNA的验证及应用

    周艳萍;卢佳;李茜;林凤杰;杨安纳;孟胜利;王泽鋆;申硕;

    目的 对磁珠法结合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中宿主细胞残留DNA(residual cell DNA,rcDNA)进行验证及应用。方法 利用磁珠与溶液中DNA的特异性结合来提取样品中rcDNA。将已知浓度的细胞DNA标准品系列稀释后,根据DNA标准品的循环阈值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对未知样品中的rcDNA进行定量分析。对方法进行线性和范围、专属性、准确度、精密度验证,并使用该方法对新冠灭活疫苗(Vero细胞)生产过程样品进行rcDNA及其片段大小检测。结果 标准品检测范围为0.000 3~30 pg/μL,该方法的标准曲线决定系数(R~2)> 0.99,扩增效率为90%~110%。质控样品回收率为50%~150%,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30%。试验结果的各项参数均符合标准。结论 磁珠法可解决rcDNA检测中样品前处理提取DNA的技术难点,qPCR能够简便、快速、准确地对新冠疫苗生产过程中的rcDNA进行定量测定。该方法适用于新冠疫苗中rcDNA的检测及疫苗生产过程和成品的质量控制,对其他采用同样细胞基质的病毒性疫苗质量控制也具有借鉴意义。

    2022年06期 v.35 711-7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4K]
    [下载次数:8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受体表达的SARS-CoV-2假病毒中和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田莎莎;王建华;孙百平;余飞;刘万卉;

    目的 建立基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受体表达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假病毒中和活性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qPCR法分别检测Huh-7及HEK293T-hACE2细胞中ACE2受体蛋白表达和ACE2受体基因mRNA转录水平。选择ACE2受体蛋白表达及mRNA转录水平较高的细胞建立SARS-CoV-2假病毒中和活性检测方法,并优化病毒滴度、细胞浓度及抗体浓度。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线性范围、精密性及专属性。评价建立方法对假病毒拉姆达及德尔塔变异株的适用性。结果 HEK293T-hACE2细胞中ACE2受体蛋白表达和ACE2受体基因mRNA转录水平远高于Huh-7细胞,因此采用HEK293T-h ACE2细胞建立SARS-CoV-2假病毒中和活性检测方法。最佳病毒滴度为2.6×104TCID50/mL,细胞浓度为4×1054个/mL,抗体浓度为100 nmol/L。150%、130%、100%、70%、50%5个相对活性浓度的SARS-CoV-2抗体参考品(简称参考品)的回收率在80%~120%范围内;参考品在50%~150%相对活性浓度范围内实际检测值与理论值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1.061 X-7.72,R=0.947 2;精密性验证CV均<10%;参考品的相对活性浓度与抑制率可拟合成四参数拟合曲线,重组抗RANKL人源化全单克隆抗体及制剂缓冲液均未显示曲线。假病毒拉姆达和德尔塔变异株的假病毒中和活性检测结果均可获得拟合曲线。结论 建立的基于ACE2受体表达的SARS-CoV-2假病毒中和活性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性、线性及专属性,有望应用于SARS-CoV-2抗体类药物早期筛选及研发过程中质量的控制。

    2022年06期 v.35 718-723+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原料和成品中淋巴细胞毒效价检测方法的相关性分析

    邹浩勇;薛红刚;殷文曲;程文进;余健;王智;郭晓东;张智;

    目的 建立一种简易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猪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原料和成品中的淋巴细胞毒效价,并分析其与《中国药典》方法的相关性。方法 用《中国药典》方法中的淋巴细胞毒试验检测500倍和1 000倍稀释的人外周血免疫的猪血浆,在《中国药典》方法的基础上将用0.5%的台盼蓝染色镜检改为用5μg/mL的PI溶液进行流式细胞术分析;用两种方法检测不同稀释倍数的猪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成品;用相同的评判标准对两种方法检测猪血浆和免疫球蛋白成品的结果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结果 《中国药典》方法检测500倍和1 000倍稀释的免疫后猪血浆的合格率分别为52.9%和17.6%,流式细胞术检测的合格率分别为100%和94.1%;《中国药典》方法检测不同稀释倍数成品的结果低于流式细胞术,但二者结果的趋势一致;两种方法检测500倍和1 000倍稀释原料的结果在95%置信区间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632和0.611,P均小于0.01,极显著相关。《中国药典》方法检测500倍和1 000倍稀释原料的r为0.737,而流式细胞术为0.919。两种方法检测成品的r为0.910,P为0.000 7,也极显著相关。结论 建立的简易流式细胞术可更准确地应用于猪抗人T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原料和成品中淋巴细胞毒效价的定性检测。

    2022年06期 v.35 724-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小鼠肝炎病毒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检测方法的建立、验证及应用

    闫雪;李明;张旭;张振;王霄;马跃宇;马鸣潇;费东亮;

    目的 建立小鼠肝炎病毒(mouse hepatitis virus,MHV)的逆转录-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everse-trancription recombinase ploymerase amplification,RT-RPA)检测方法。方法 以GenBank中登录的MHV-FJ株(FJ6647223)M基因保守区段(82~317 bp)为靶基因,设计合成6对RPA扩增引物(M-MHV-1~6),筛选1对最适引物,同时优化反应温度(31、33、35、37、39、41℃)和时间(20、25、30、35 min),并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采用优化方法检测32份野生田鼠肝脏组织样本,并与RT-PCR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筛选最适引物为M-MHV-2,最适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37℃和30 min。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4.75×10~2copies/μL,对鼠肺炎病毒(Pneumonia virus of mice,PVM)、仙台病毒(Sendai virus,SV)、汉坦病毒(Hantaan virus,HV)、鼠细小病毒(minute virus of mice,MVM)、呼肠弧病毒Ⅲ型(reovirus typeⅢ,ReoⅢ)无交叉反应。32份野生田鼠肝脏组织样本中,检测出阳性样本1份,检出率为3.13%(1/32),与RT-PCR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建立了MHV的RT-RPA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性良好,且具有反应迅速、操作简单等优点。本研究为MHV快速检测方法的进一步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2年06期 v.35 729-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mRNA疫苗的研究进展

    袁军鸿;杨昭庆;马绍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疫苗的研发策略不再仅限于传统的疫苗,曾经被认为有较多局限性的mRNA疫苗在通过一系列研究和改进后,表现出其优越性的一面,已经在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控和治疗等方面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mRNA疫苗的结构设计和优化及传递系统和疾病防治应用方面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

    2022年06期 v.35 734-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3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及应用

    李闰;郑秀玉;王健;

    靶向免疫检查点的肿瘤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治疗多种肿瘤,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 protein-1,PD-1)及其配体的抑制剂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这些药物仅有部分人群响应,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3,LAG-3)是临床上继PD-1和CTLA-4后的又一个重要的肿瘤免疫治疗靶点,与CD4分子具有高度同源性,表达于活化的T、B和NK细胞表面,与配体结合后可抑制或下调T细胞活性,利用其抑制剂可解除对T细胞的抑制,增强机体免疫应答。目前临床上有4种靶向LAG-3的疗法,还有更多药物正在进行临床前开发。本文主要探讨了LAG-3分子的结构、与其配体的相互作用及其临床药物的研发和应用。

    2022年06期 v.35 740-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全转录组测序在临床医学上的应用

    刘卓航;董少忠;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全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本文结合近年来临床医学的研究,对全转录组测序在探索一些复杂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志物方面应用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2022年06期 v.35 748-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下载次数:1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铝佐剂含量检测方法的探讨

    王平;刘梅影;

    从铝佐剂使用原则出发,结合新出台法规对铝佐剂和含铝佐剂疫苗精准质量控制的要求,对目前铝佐剂含量常用检测方法——络合滴定法进行探讨。围绕铝佐剂含量检测灵敏度,在了解国内外各行业铝含量检测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将具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整理和归纳。系统介绍了分光光度法、色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法(inductive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metry,ICP)等检测方法原理、过程以及应用局限性,并对检测方法的样品前处理条件进行介绍,为根据检测要求和实验条件对疫苗类产品铝含量检测方法的选取提供参考。

    2022年06期 v.35 752-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纳米生物传感器在肿瘤microRNA-21检测中的应用

    牛亚倩;刘芳;陈彻;

    大量试验和临床数据表明,microRNA-21(miRNA21,miR-21)是癌症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在各种肿瘤基因表达转录后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肿瘤诊断、预后和治疗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高精度、低成本、实用性强的体外miR-21检测新方法。但由于miRNA体积小、序列相似以及含量低等内在特性,对其进行灵敏性检测仍是生物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挑战。纳米材料作为常见的信号放大策略,由于其尺寸小、比表面积大、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领域。本文对纳米生物传感器在肿瘤miR-21检测中的应用作一综述,旨在为miR-21在肿瘤的临床早期诊断、治疗监测、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2年06期 v.35 759-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7K]
    [下载次数:8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专题报道

  • 腺病毒载体疫苗药学评价的思考

    徐莉;李敏;

    <正>腺病毒为无包膜双链DNA病毒,分为哺乳动物腺病毒属和禽类腺病毒属。至今已分离鉴定人腺病毒100多个型别,6个亚群(A~F),50多种血清型。腺病毒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后多表现为自限性[1]。腺病毒具有稳定的基因组、不整合至人体基因、有多种血清型供选择等优势[1],已作为基因递送载体用于基因治疗产品[2]及疫苗的开发。腺病毒载体已广泛用于包括埃博拉病毒、HIV、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疟原虫、结核分枝杆菌、丙型肝炎病毒、

    2022年06期 v.35 763-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1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