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涛;周建花;马宁;刘京;吕传硕;张国梅;周蓉;乐洋;张家友;杨晓明;
目的 探讨在小鼠模型中H5N1型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的免疫原性,并进行攻毒试验评价其免疫保护作用。方法 制备H5N1型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原液,磁珠法纯化获取NA蛋白。将BALB/c小鼠分为2μg NA、10μg NA、50μg NA、2μg NA+MF59、10μg NA+MF59、50μg NA+MF59和MF59组,共7组,每组10只,肌内注射免疫。初次免疫2周后,相同程序/剂量进行加强免疫,第4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效价;第5周进行攻毒试验,监测攻毒后2周内小鼠体重和体温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结果 磁珠法纯化的H5N1 NA纯度达90%,浓度为201.23μg/mL。2次免疫后,各剂量组血清效价呈剂量依赖性,加MF59佐剂组血清抗体效价均高于未加MF59佐剂组,其中50μg NA+MF59组效价最高(平均效价为121 600)。攻毒试验发现,50μg NA+MF59能够保护100%(8只)的小鼠免受H5N1攻击,攻毒后50μg NA+MF59组临床评分低于MF59组,但两组小鼠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免疫H5N1 NA能够诱导BLAB/c小鼠产生NA特异性抗体,使用MF59佐剂能够显著提高抗体效价,保护小鼠免受半数致死剂量的H5N1攻击,并能明显减轻临床症状。
2022年05期 v.35 513-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颖;杨英;胡永茂;刘清文;马雁冰;
目的 探讨诱导小鼠宫颈癌相关肿瘤细胞TC-1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的药物优化策略,并揭示其作为肿瘤疫苗的潜力,为诱导肿瘤细胞ICD这一新策略在肿瘤免疫干预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用不同浓度(2、10、20、35、50μmol/L)的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TX)和不同浓度(2、10、20、35、50μmol/L)的姜黄素(curcumin,Cur)处理TC-1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死亡情况及形态特征;检测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以定量反映TC-1细胞整体死亡情况;检测细胞上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B1,HMGB1)浓度以考察TC-1细胞发生ICD的免疫介质释放。将50μmol/L Cur与3μmol/L MTX联合左侧皮下免疫C57BL/6J小鼠,1个月后右侧皮下接种正常的TC-1细胞进行免疫挑战,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肿瘤组织中分泌IFNγ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水平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水平。结果 MTX和Cur以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的方式诱导TC-1细胞发生死亡;50μmol/L Cur与3μmol/L MTX联合处理TC-1细胞24 h是诱导ICD的较优条件;TC-1细胞在Cur联合MTX诱导下促进了免疫原性死亡介质ATP及HMGB1的释放;Cur联合MTX诱导TC-1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后作为疫苗免疫接种能激发小鼠产生抗肿瘤细胞免疫,并显著抑制TC-1移植肿瘤的生长。结论 Cur联合MTX能够有效诱导TC-1肿瘤细胞发生ICD,为基于ICD诱导的肿瘤疫苗等免疫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2年05期 v.35 518-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8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旭;魏文珍;梁慧颖;周慧;李春明;沈红杰;
目的 构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糖蛋白H(glycoprotein H,gH)和糖蛋白L(glyco-p rotein L,gL)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用质粒免疫小鼠,评价其免疫效果。方法 以提取的VZV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gH胞外区基因(g H795)和gL全长基因,与pCI-neo载体连接,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neo-VZV-gH795-His和p CI-neo-VZV-gL-His;将质粒单独或与CpG1826佐剂共同免疫小鼠,免疫周期为0、3、5周,采血周期为3、5、7周,检测血清抗体效价、中和效价和膜免疫荧光抗体(fluorescent antibody to membrane antigen,FAMA)效价。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neo-VZV-g H795-His和pCI-neo-VZV-gL-His经双酶切(XbaⅠ/EcoRⅠ)和测序证明构建正确。单质粒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较低,双质粒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微弱升高,双质粒与佐剂共同免疫小鼠,血清抗体效价达1∶6 000以上,CpG1826对于抗体产生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仅双质粒与佐剂共免疫组小鼠血清显示出中和活性,免疫后7周,血清中和效价达1∶62。双质粒与佐剂共免疫组免疫后7周小鼠血清FAMA效价为1∶8~1∶16,其余各组均为阴性。结论 gH(或gHgL复合物)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本实验为其进一步的免疫原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2年05期 v.35 527-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蔡秋宇;江文文;王虓宇;蔡路奎;史荔;孙明波;杨净思;
目的 比较4种不同来源的天然环二核苷酸(cyclic dinucleotide,CDN)作为黏膜佐剂诱导小鼠产生免疫应答的差异,以期筛选黏膜免疫候选疫苗佐剂。方法 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作为抗原,分别以4种不同的CDN(c-di-GMP、c-di-AMP、3′,3′-cGAMP、2′,3′-cGAMP)作为佐剂,于第0、14、28天滴鼻免疫小鼠,20μL/只,每个鼻孔10μL。第3次免疫后第14天,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鼻灌洗液(nasal lavage fluid,NLF)及肺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的IgA和IgG水平;ELISpot检测小鼠肺组织和脾组织中分泌IgA、IgG、IFNγ、IL-4或IL-17的细胞数量。结果 4种CDN作为黏膜佐剂均能有效提高免疫后小鼠血清、NLF及BALF中IgA和IgG水平;其中,3′,3′-cGAMP相较于c-di-AMP可有效提高NLF中IgG水平;与2′,3′-cGAMP相比,c-di-AMP和3′,3′-cGAMP均可提高血清中IgA的产生;而c-di-GMP在血清中诱导产生的IgG2a水平高于2′,3′-cGAMP。c-di-AMP和c-diGMP相较于2′,3′-cGAMP和3′,3′-cGAMP,能诱导有效的Th1相关免疫反应。结论 4种不同来源的CDN可增强小鼠系统性免疫和黏膜免疫应答,c-di-AMP和c-di-GMP能促进Th1和Th17细胞类型的免疫反应,可作为黏膜免疫候选佐剂。
2022年05期 v.35 532-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颖;王斌;陈娜娜;魏辉;徐艳玲;李景良;邹勇;
目的 分析“森张”株森林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适应2BS细胞传代后的全基因序列。方法 将“森张”株TBEV感染2BS细胞,经蚀斑克隆纯化,并连续传代培养。提取适应2BS细胞培养后的TBEV RNA,反转录为cD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鉴定,并应用DNAMAN和MEGA软件对所获得序列进行分析。结果 获得2BS细胞适应株TBEV全基因序列,共10 782个碱基,编码3 414个氨基酸;与鼠脑适应株TBEV全基因序列比对,2BS细胞适应株TBEV的5′和3′端非编码区(UTR)分别有1个碱基突变;结构蛋白区域有5个碱基突变,导致3个氨基酸变异;非结构蛋白区域有31个碱基突变,导致9个氨基酸变异。与主代鼠脑适应株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63%,氨基酸同源性为99.56%。结论 “森张”株TBEV适应2BS细胞传代后,在分子水平方面证明相对于鼠脑适应株TBEV基因稳定,为2BS细胞森林脑炎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2年05期 v.35 539-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梁敏;赵盼盼;王晓岑;李新;张楠;张西臣;李建华;宫鹏涛;张媛媛;
目的 研究贾第虫硫氧还蛋白(Giardia duodenalis thioredoxin,GdTRX)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s)炎性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 通过原核表达获得重组贾第虫硫氧还蛋白(r GdTRX),并进行纯化。将纯化的r GdTRX与PMs共孵育,CCK-8法检测r GdTRX的安全浓度;ELISA法检测炎性细胞因子IL-6、IL-12和TNF-α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PM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 表达的r GdTRX相对分子质量为20 000;50μg/mL(安全浓度)r GdTRX与PMs共孵育能显著促进IL-6、IL-12和TNF-α分泌,并激活p38MAPK和ERK信号通路;p38MAPK/ERK抑制剂预处理后,r GdTRX诱导的IL-6、IL-12和TNF-α的分泌量显著降低。结论 r GdTRX通过激活PMs的MAPK信号通路促进炎性细胞因子IL-6、IL-12和TNF-α分泌,参与贾第虫激活宿主先天免疫的进程。
2022年05期 v.35 54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英;龙琼;杨颖;李多;杨姝;马雁冰;
目的 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修饰对流感病毒溶瘤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体系,将含PB2、PB1、PA、HA、NP、NA、M和NS的质粒PHW200(八质粒)及经RGD修饰的八质粒分别共转染293T细胞,拯救出野生型和重组RGD流感病毒。采用胶体金法试纸条进行鉴定,血凝试验检测病毒效价,PCR法检测病毒传代稳定性,噬斑试验检测病毒滴度。用拯救的两种流感病毒感染不同细胞(B16-F10、A549、TC-1、CT26、4T1和Vero细胞),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率。用B16-F10细胞注射小鼠,建立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后,分别注射两种流感病毒及PBS,隔1 d给药1次,共5次,肿瘤细胞接种后19 d,测量肿瘤大小;肿瘤细胞接种后25 d,统计小鼠存活数量。结果 野生型和重组RGD流感病毒经胶体金法试纸条鉴定均为阳性,血凝效价分别为1∶28和1∶29,传代稳定性良好,病毒滴度分别为3×107和1.8×107 PFU/mL。两种流感病毒感染后B16-F10和A549细胞活力均大幅降低,其他细胞活力变化较小;与相应野生型流感病毒组比较,重组RGD流感病毒组B16-F10细胞中LDH释放率明显升高(P <0.05),A549细胞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细胞均较低。与PBS组比较,两种流感病毒组小鼠肿瘤大小明显减小(P <0.001),小鼠存活率明显升高(P <0.05)。结论 RGD修饰的流感病毒对B16-F10具有较好的亲嗜性,且溶瘤能力增强。本研究为溶瘤流感病毒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2年05期 v.35 551-556+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包丽丽;孙传凯;李晓玫;任向宇;殷兆丽;孙晓琳;福泉;纳仁高娃;
目的 构建野生型及突变型人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3′非编码区(3′UTR)基因重组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 提取293T细胞基因组DNA,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TLR2的3′UTR基因片段,连接至载体pmiR-RB-REPORTTM,转化感受态E. coli DH5α,于LB(Amp+)固体培养基中培养过夜,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根据TLR2 3′UTR与miR-122的预测结合靶点,设计突变型TLR2 3′UTR扩增引物,以构建的野生型TLR2 3′UTR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突变序列,相同方法进行载体连接及转化,挑取菌落,测序。结果 野生型TLR2 3′UTR重组菌经菌落PCR鉴定,可见1 000 bp的目的基因片段,大小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表明,插入序列与TLR2 3′UTR序列完全一致。突变型TLR2 3′UTR重组质粒测序鉴定结果表明,靶序列CACTCC已更改为GTGAGG。结论 成功构建了野生型及突变型人TLR2 3′UTR重组质粒,本实验为TLR2功能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2022年05期 v.35 557-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贾伟娟;张佳奇;张玲艳;何云江;郗珊珊;王学理;
目的 分离鉴定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采用无菌操作从猝死牛的心、肝、脾、肺、肾等病变脏器组织中取样,用接种环划线,接种至LB固体培养板,于37℃培养12 h;挑取单菌落,进行革兰染色、镜检,再经纯培养,获得分离菌株。对分离菌株进行Baird-Parker氏培养板培养特性检测、血浆凝固酶试验、生化鉴定、药敏检测、16S rRNA同源性分析及动物致病性试验,并对猝死牛的脏器进行病理组织检测。结果 获得的分离菌株为革兰阳性球菌,且多呈葡萄串状排列;于Baird-Parker氏培养基上生长为黑色菌落;血浆凝固酶试验呈阳性;可分解海藻糖、麦芽糖和尿素等物质,不能分解塔格糖、七叶苷、甲基葡萄糖苷等物质。16S rRNA基因PCR产物序列与金黄色葡萄球菌16S rRNA片段一致,表明分离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命名为TL。TL与大连分离株KF495200同源性最高(99.3%),且具有较强的致病性。猝死牛的多个器官出现了细胞坏死等病变情况。结论 分离菌株为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本实验为当地牛猝死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2022年05期 v.35 562-566+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6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赵倩文;唐铖铖;雷静静;张欣然;李豆豆;曾文先;路宏朝;
目的 研究在非小细胞型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发展进程中,p53通过调控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3,FGF13)的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以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和NSCLC A549细胞为研究对象,对A459细胞进行单独干扰p53和FGF13后,采用CCK8法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53干扰后对相关因子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周期的影响。进一步采用p53和FGF13联合干扰,验证对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p53干扰后,A549细胞增殖明显加快(P <0.01),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0.01),CyclinE和FGF1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FGF13表达降低后,G1期细胞数量升高14%,S期细胞数量降低10%;p21基因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CDK2基因mRNA转录水平显著下降,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超表达FGF13后,p21基因mRNA转录水平明显降低,而CyclinE蛋白表达水平上调3倍(P均<0.01),表明FGF13在A549细胞中发挥促增殖的作用。进一步的单干扰或联合干扰表达证明,p53通过抑制FGF13的表达降低CyclinE蛋白的表达。结论 FGF13作为一个促癌因子,受到肿瘤抑制蛋白p53的直接调控,通过细胞周期抑制因子p21通路,共同影响A549细胞周期中G1/S检控点。
2022年05期 v.35 567-5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明珠;张西臣;赵春艳;张楠;程淑琴;王晓岑;李新;李建华;宫鹏涛;张媛媛;
目的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十二指肠贾第虫端粒酶逆转录酶RNA结合域TRBD的互作蛋白,并验证其是否存在互作关系。方法 通过分子克隆技术构建诱饵质粒pGBKT7-TRBD,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将诱饵质粒与贾第虫酵母双杂交cDNA质粒文库共转化至Y2H Gold酵母感受态细胞中,通过不同营养缺陷型培养基筛选杂交成功的菌落。对筛选出的阳性克隆进行回返试验,并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试验及GST-Pull down试验进一步验证二者存在的互作关系。结果 诱饵质粒pGBKT7-TRBD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该诱饵质粒在贾第虫酵母双杂交cDNA质粒文库中初步筛选得到5个阳性克隆,即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type B subunit 2、bZIP family protein、WD-repeat protein、NHL repeat-containing protein、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经回返验证、双分子荧光互补和GSTPull down试验确定阳性基因Hsp90与TRBD存在互作关系。结论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成功筛选出与十二指肠贾第虫端粒酶TRBD存在相互作用的Hsp90,为进一步探索贾第虫端粒酶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2022年05期 v.35 575-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宏博;周蓉;杨晓明;
随着辉瑞/BioNTech和Moderna公司的mRNA疫苗获批上市,mRNA疫苗技术再次引起关注。作为一种新型疫苗,mRNA疫苗在承接DNA疫苗、病毒载体疫苗精准设计、快速制备等优势的同时,还具备较高的生物安全性,在预防传染病及抗肿瘤方面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mRNA疫苗的自佐剂效应作为影响免疫效力的重要因素,其作用备受争议。本文主要就机体内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TLR)对mRNA疫苗的识别应答方式,Ⅰ型干扰素(typeⅠinterferon,IFN-1)及干扰素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ISG)应答表现出的自佐剂效应复杂性,以及在mRNA修饰及结构上调控该种效应的策略作一综述。
2022年05期 v.35 603-607+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4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红涛;袁敏学;张晓姝;李津;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 pn)是引起全球各年龄组下呼吸道感染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现有的13价S. pn多糖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13)及23价S. pn多糖疫苗(23-valent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PPSV23)安全性和效力良好,但存在血清型替代、年龄组覆盖不全等局限性。因此,开发能预防更多血清型S. pn感染所致疾病及中低收入国家可负担的广谱S. pn疫苗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改造S. pn毒力因子的新一代广谱S. pn疫苗正处于研发中,其中4项全细胞疫苗、15种候选蛋白疫苗已展开临床试验。本文主要就新一代广谱S. pn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2年05期 v.35 608-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鹏;吴正存;马开利;
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1,HSV-1)是一种嗜神经性的DNA包膜病毒,通过感染口腔黏膜导致唇疱疹及眼部损害,可潜伏于大脑中,激活时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而发生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VE)。神经退行性疾病以特异性神经元的大量丢失为主要特征,是一类进行性发展的复杂疾病,常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运动障碍、小脑出现共济失调、肢体震颤及眼球震颤等临床表现。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等,这些疾病与HSV-1感染密切相关。因此,本文就HSV-1及其与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2年05期 v.35 615-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海霞;魏静;哈小琴;
脂肪组织储存能量,是体内最大的内分泌器官,产生多种脂肪因子。但在众多脂肪因子中,极少有在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最近,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ecreted frizzled-related protein-5,Sfrp5)已被确定为一种抗炎脂肪因子,其为Wnt5a蛋白的内源性抑制剂,一方面Sfrp5可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调节作用;另一方面Sfrp5通过抑制其下游非典型信号通路抑制c-jun N-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的激活,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炎症状态,抑制炎性疾病的发展。基于Sfrp5对糖尿病、肥胖和冠心病等炎性疾病的作用,本文对Sfrp5的生理功能以及Sfrp5参与糖尿病、肥胖和冠心病的机制作一综述,为炎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2022年05期 v.35 621-625+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