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疫苗研究

  • 双歧杆菌对Ⅰ+Ⅲ型二价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黏膜免疫的影响

    赵婷;施红媛;李菁;陈诗怡;赵钰萍;杨晓蕾;李国良;杨净思;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对Ⅰ+Ⅲ型二价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减毒活疫苗(bivalent oral poliovirus vaccine,bOPV)黏膜免疫的影响。方法给脊灰受体转基因小鼠接种2剂bOPV,间隔28 d,试验组小鼠在每剂bOPV接种前7 d灌胃双歧杆菌,同时对照组小鼠喂PBS。每剂疫苗接种后第3和第7天采集当天小鼠粪便样本,测定其中脊灰特异的IgA水平和排毒水平。在bOPV接种后检测小鼠细胞因子分泌水平和肠道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分群。结果第1剂和第2剂bOPV接种后的第3天,试验组小鼠脊灰特异的黏膜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0.01),且第1剂接种第3天,试验组小鼠IgA阳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小鼠接种第1剂bOPV后第3天,Ⅰ型脊灰病毒排毒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试验组小鼠在bOPV免疫后能激活更多的B淋巴细胞(P <0.000 1)和Th1通路的细胞因子IL-1、TNF-α(P <0.05)。结论双歧杆菌用于bOPV接种前可提高脊灰特异的黏膜免疫IgA分泌水平,且具有一定的减缓排毒作用。

    2021年04期 v.34 37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4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模块化HBc-VLPs载体微针疫苗的制备及其特性和免疫效果分析

    刘地;高惠仙;燕平梅;李娜;李博;武晓英;

    目的制备模块化HBc-VLPs载体微针疫苗,并分析其特性和免疫效果。方法通过定向改造hbc的基因序列,制备HBc(A80C)单体蛋白,纯化后的单体蛋白自组装形成HBc-VLPs纳米载体。利用Sulfo-SMCC将含有-NH2的流感病毒模式抗原肽M2e锚定于HBc-VLPs表面的Cys位点,制备M2e-HBc-VLPs模式抗原。以快速溶解材料为基质,将抗原微粒混合于基质中,制备涂层微针疫苗,并进行凝胶穿刺、皮肤穿刺及疫苗释放试验,Western blot分析M2e-HBc单体的抗原性。将剂量分别为50和100μg/只的微针涂层疫苗经皮内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变化。结果 HBc(A80C)单体组装形成了粒径约为30 nm的HBc-VLPs球形载体。凝胶、皮肤穿刺试验表明,抗原能够到达表皮层,并在15 min内完成90%以上的释放。偶联M2e抗原能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疫苗能够有效刺激小鼠产生抗原特异性IgG抗体,并在一定程度上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验证了模式疫苗的有效性。结论具备定点偶联功能的HBc-VLPs载体能够搭载多种抗原模块,形成针对性的疫苗,缩短疫苗在制备、评价等方面所需时间,加快疫苗的研发流程。通过微针进行皮肤免疫,能够实现大规模的快速接种。本研究为HBc-VLPs作为模块化疫苗载体奠定了基础,可促进模块化微针疫苗的研发。

    2021年04期 v.34 383-3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2对脑心肌炎病毒体外增殖的影响

    毕英杰;谢晶莹;许淑娟;邓盈盈;李倬;冯若飞;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2(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s 2,IFITM2)对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IFITM2及靶向IFITM2的siRNA序列分别转染HEK293细胞,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IFITM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将EMCV按100 TCID50感染HEK293细胞,检测病毒拷贝数及病毒滴度,评价过表达及抑制表达IFITM2对EMCV增殖的影响。将EMCV按MOI=3感染过表达IFITM2的HEK293细胞,检测病毒拷贝数,评价IFITM2过表达对EMCV吸附及进入的影响。结果转染重组表达质粒后,HEK293细胞中IFITM2基因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 <0.001);转染siRNA序列后,两者均明显降低(P <0.001)。过表达IFITM2的HEK293细胞中的病毒拷贝数及病毒滴度明显降低(P <0.05),抑制IFITM2表达的HEK293细胞中的病毒拷贝数及病毒滴度明显升高(P <0.001)。过表达IFITM2的HEK293细胞的吸附病毒粒子数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进入病毒粒子数明显降低(P <0.01)。结论 IFITM2可抑制EMCV在HEK293细胞中的增殖,主要在病毒复制早期发挥作用。

    2021年04期 v.34 390-393+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KCNMA1在胰腺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严江渝;张策;

    目的在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PC)细胞系中表达KCNMA1,并探讨其在PC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及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在PC细胞系Patu-8988T、MiaPaCa-2、PANC-1、Capan-1、AsPC-1、CFPAC-1及BxPC-3中培养KCNMA1,RT-PCR法检测表达情况。使用siRNA沉默PC细胞中KCNMA1基因,CCK-8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Transwell检测其对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结果 KCNMA1在MiaPaCa-2和PANC-1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他细胞系。与对照(NC)组相比,接种MiaPaCa-2和PANC-1细胞24 h后,各干扰组A450即明显升高(P <0.05);细胞凋亡比例升高至12.72%和25.1%,凋亡相关蛋白BAX、Cleaved-PARP1、Actived-Caspase-3表达增加;迁移细胞数分别减少至(103.8±10.6)和(117±12.2)个,侵袭细胞数分别减少至(63±5.8)和(116.8±9.8)个(P均<0.01)。结论 KCNMA1在PC细胞系MiaPaCa-2和PANC-1中表达较高,沉默KCNMA1基因能够有效抑制P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促进PC细胞凋亡。

    2021年04期 v.34 394-3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型冠状病毒M蛋白结构和B细胞表位预测

    叶晓鲜;李明洋;朱珊丽;崔怀瑞;王昱;张丽芳;

    目的预测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M蛋白的结构及可能的B细胞优势表位。方法从NCBI GenBank数据库中检索SARS-CoV-2 M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应用计算机辅助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分析,利用ExPASy服务器上的ProtParam、SOPMA、GOR、Swiss Model分别预测M蛋白的理化性质、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利用TMHMM、Phobius线上软件预测M蛋白的跨膜区域,并结合DNASTAR软件进行亲水性、柔韧性、表面可能性、抗原性及极性等综合分析;利用Vector NTI软件分析冠状病毒属M蛋白的同源性。结果 SARS-COV-2 M蛋白由222个氨基酸组成,为稳定的跨膜蛋白,以α螺旋为主。多种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推测,其可能的B细胞优势表位为第5-14位氨基酸(NGTITVEELK)。SARS-CoV-2 M蛋白与SARS-CoV M蛋白、Bat SARS-like CoV的M蛋白同源性匹配最高,达90%。结论 5-14肽段为SARS-CoV-2 M蛋白可能的B细胞优势表位。本研究为实验确定SARS-CoV-2 M蛋白的B细胞表位、免疫识别提供了参考,为进一步研发疫苗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34 400-4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治疗制剂

  •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重组蛋白兔血清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慈兴元;王艾俐;叶一鸣;徐思诗;王佳贝;潘依琦;陈俊;张丽芳;赵孔南;

    目的制备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重组蛋白兔血清抗体并鉴定其特性。方法将设计合成的CDK4基因克隆至载体pET21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21a(+)/CDK4,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DE3)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镍螯合亲和层析纯化,将纯化的重组蛋白CDK4与等量弗式佐剂混合,经背部皮下多点免疫日本大耳白兔,隔周1次,共免疫3次。于末次免疫后0(当天)、2、4、6、8周采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效价,免疫荧光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特异性。结果经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ET21a(+)/CDK4构建正确。重组蛋白CDK4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9 100。第8周CDK4兔血清抗体效价达1∶163 840,能特异性识别宫颈癌Siha细胞及宫颈癌组织中表达的CDK4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高效价、特异性强的CDK4兔血清抗体,为进一步研究CDK4生物学特性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34 406-409+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6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诊断制剂

  •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最低检测限的确定

    董江锴;黄青红;范娟;黄迎燕;张云涛;杨晓明;

    目的确定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最低检测限,并验证其在最低检测限水平是否可有效检出新型冠状病毒。方法将20份不同临床阳性样本稀释至62 500、12 500、2 500、500、100 copies/mL 5个浓度梯度,利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进行3次重复检测,初步确定最低检测限范围;用3批生产的试剂盒对稀释至1 500、700、500、300、150 copies/mL 5个浓度梯度的20份不同临床阳性样本进行20次重复检测,进一步确定最低检测限;另取25份不同临床阳性样本稀释至最低检测限水平,用连续3批生产的试剂盒进行20次重复检测,以验证其最低检测限。结果在62 500、12 500、2 500、500 copies/mL 4个浓度水平上,样本阳性检出率均为100%,在100 copies/mL浓度水平上,样本阳性检出率≤55%,初步最低检测限在500~100 copies/mL之间;经20次重复测定,1 500、700、500 copies/mL 3个浓度水平对样品的阳性检出率≥95%,300、150 copies/mL 2个浓度水平对样品的阳性检出率均<95%,确定最低检测限为500 copies/mL;25份稀释至最低检测限浓度水平的阳性样品,阳性检出率均达95%以上。结论上海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的最低检测限确定为500 copies/mL,经验证,该试剂盒对最低检测限水平的病毒样本可有效检出病毒核酸,符合我国对检测试剂最低检测限的相关要求。

    2021年04期 v.34 410-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下载次数:10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2016—2017年河北正定县、湖南湘潭县及浙江玉环市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陈红;李庆亮;段凯;石晨;张东;董犇;白萱;乔建;徐葛林;杨晓明;高招;李放军;吕华坤;周海松;鄢廷栋;施海云;

    目的分析2016—2017年河北正定县、湖南湘潭县及浙江玉环市轮状病毒(rotavirus,RV)VP7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6—2017年上述3个地区RV感染者粪便样本,采用RT-PCR法扩增RV阳性样本的VP7基因片段,并进行测序分型。同时对VP7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并构建进化树;将核苷酸序列翻译为氨基酸序列,分析原型株及UK-人重配疫苗毒株与3个地区样本VP7氨基酸序列的差异。结果测序结果共有G1、G2、G3、G9 4种基因型,所占比例分别为5.1%(10/199)、21.6%(43/199)、6.0%(12/199)、67.3%(134/199);4种G基因型RV与相应原型株进化距离较远,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0.6%~91.9%、83.5%~94.0%、82.6%~97.2%、75.8%~89.8%;与原型株及UK-人重配疫苗毒株比较,4种G基因型RV可变区分别有15、12、17、32个氨基酸位点存在差异。结论同一时间不同地区RV的G基因型优势流行株不同,流行株G9的优势亚型也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应加强对病毒的流行病学监测。

    2021年04期 v.34 415-427+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巨噬细胞诱导的C型凝集素在人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李淑萍;陈韵;崔天娇;王晓华;李金红;郑智华;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诱导的C型凝集素(macrophage inducible C-type lectin,Mincle)在人外周血各细胞中的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表达量与临床数据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荧光抗体标记的人外周血细胞,结合荧光信号和FSC/SSC分析Mincle在各类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 25软件,采用双变量线性相关性分析方法,进行Mincle表达量和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Mincle表达于CD11b阳性的髓系白细胞中,不表达于CD11b阴性的白细胞中;Mincle在单核细胞中表达最高,在粒细胞中其次,在淋巴细胞中无表达。Mincle在单核细胞中的表达量与红细胞沉降率呈负相关。结论 Mincle在人外周血细胞中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及粒细胞,且部分单核细胞的表达量最高,但未在淋巴细胞中表达。其单核细胞表达量与临床数据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2021年04期 v.34 428-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妊娠期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安全性的Meta分析

    张学;左伟伦;

    目的分析妊娠期接种百白破联合疫苗(tetanus toxoid,reduced diphtheria toxoid,and 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TdaP)的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WF)、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4月公开发表关于妊娠期接种TdaP疫苗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contralled trial,RCT),同时辅以手工检索及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应用RevMan 5.3统计分析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RCT文献。Meta分析显示,TdaP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生疼痛、肿胀、红斑、发热、头疼、乏力、肌肉酸疼、早产、严重不良反应、新生儿先天异常和畸形、新生儿严重不良反应的合并风险比(risk ratio,RR)分别为3.74(95%CI:1.43~9.76)、6.69(95%CI:3.92~12.34)、2.20(95%CI:1.60~3.02)、1.55(95%CI:0.45~5.30)、1.09(95%CI:0.84~1.41)、0.93(95%CI:0.52~1.67)、1.11(95%CI:0.20~6.61)、1.48(95%CI:0.74~2.98)、0.98(95%CI:0.71~1.34)、0.74(95%CI:0.37~1.50)、0.83(95%CI:0.51~1.35)。结论妊娠期接种TdaP疫苗后,局部疼痛、红斑、肿胀的发生率略增高,但不会增加其他不良反应的风险。

    2021年04期 v.34 432-436+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5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迁移率族盒转录因子1与乳腺癌相关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汪军梅;张毅强;黄燕;栗学清;裴晋红;

    目的分析高迁移率族(high-mobility group,HMG)盒转录因子1(HMG-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1,HBP1)与乳腺癌的相关性。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HBP1基因在乳腺癌中的突变情况、HBP1基因表达量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HBP1基因共表达基因及其与HBP1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中HBP1基因整体突变率为0.00%;HBP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 <0.01),且表达水平与乳腺癌预后呈正相关(P <0.001);与HBP1共同发挥生物学功能的相关基因有BTG1、CREBBP和SH3BGRL,在乳腺癌中,HBP1与BTG1、CREBBP表达呈正相关(P <0.01),与SH3BGRL3表达呈负相关(P <0.01)。结论 HBP1基因的表达影响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并与乳腺癌预后呈正相关。

    2021年04期 v.34 437-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7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18年广东省河源市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王海;黄丰光;杨芬;叶玲;吴曼菊;陈俊虎;龚丽芬;

    目的对2018年广东省河源市人群进行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目标人群免疫水平,为制定免疫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采集300名门诊患者或体检人员血清,检测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抗体水平,并对不同性别、年龄组人群的乙肝抗体阳性率进行分析。结果 300名调查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分别为5.33%、67.33%、44.33%。性别间HBsAg、HBsAb、HBc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0月~<5岁与15岁~<79岁组、5岁~<15岁与15岁~<79岁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0月~<5岁与5岁~<15岁组组间HBs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5岁~<15岁与15岁~<79岁组组间HBcAb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河源市人群乙肝呈中流行状态,乙肝仍是当前河源市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距离2030年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控制在0.1%以下的目标任务有一定距离;必要时应为相关人群复种乙肝疫苗,减少免疫空白人群。

    2021年04期 v.34 442-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6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技术方法

  • 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中β-丙内酯残留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优化及验证

    杨安纳;王吟;杨东升;周艳萍;涂晶;卢佳;李茜;施金荣;王泽鋆;申硕;

    目的建立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中β-丙内酯(β-propiolactone,BPL)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进行优化及验证。方法气相色谱条件:进样口温度为180℃,分流比为2∶1,载气为氮气,检测器温度为250℃,运行时间为10 min。对柱温条件(升温程序和等温程序)、流速(1和3 mL/min)和进样量(1和0.2μL)进行优化。同时验证方法的专属性、检测限及定量限、线性范围、重复性、耐用性。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生产工艺中灭活和水解过程及疫苗原液中BPL含量的变化。结果最佳检测条件:柱温条件为等温程序,流速为3 m L/min,进样量为0.2μL。BPL对照品溶液与疫苗原液混合液的BPL峰保留时间为2.328 min,与BPL对照品溶液一致;BPL对照品溶液连续6次进样的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RSD均≤4.0%;BPL对照品溶液在不同检测器温度及进样口温度条件下检测的峰面积和保留时间的RSD均≤4.0%;BPL对照品溶液在3.125~500μg/mL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399 1 x-0.558 6,相关系数(r)为0.999 9;定量限为2.530μg/mL,检测限为0.843μg/mL。疫苗灭活过程中BPL含量高于定量限,水解后其含量远低于检测限;疫苗原液中未检测到BPL。结论建立了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中BPL残留含量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精密性及耐用性,可用于检测疫苗各生产环节中BPL的含量。

    2021年04期 v.34 448-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1K]
    [下载次数:9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流感疫苗毒种中3种外源性禽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实验室间验证

    王淑菁;付瑞;秦骁;刘朝阳;胡雅灵;王增;韩斌;王魁;岳秉飞;

    目的实验室间验证流感疫苗毒种中3种外源性禽病毒的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方法联合4家实验室对已建立的流感疫苗毒种中禽腺病毒Ⅰ型[鸡胚致死孤儿病毒(chicken embryo lethal orphan virus,CELO)]、禽腺病毒Ⅲ型[减蛋综合征病毒(egg drop syndrome virus,EDS)]及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Q-PCR检测方法,从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病毒污染模拟试验及盲样检测方面,开展实验室间方法学验证。结果 4家实验室间验证结果显示,Q-PCR检测方法的标准曲线R~2值均大于0.99,扩增效率为93.263%~103.105%;灵敏度均达1×10~1copies/μL;特异性为仅检出阳性目的病毒,其他病毒均无扩增曲线出现;试验内及试验间循环阈值(Ct)和拷贝数的CV均小于15%;病毒污染模拟试验中CELO、EDS和ALV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10~(-7)、1×10~(-4)、1×10~(-3)病毒掺入;盲样检测中4家实验室结果均一致。结论外源性禽病毒Q-PCR检测方法得到了一致性结果,均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可用于流感疫苗毒种外源性禽病毒的快速检测。

    2021年04期 v.34 453-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山羊化脓隐秘杆菌溶血素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验证及应用

    徐登峰;张素辉;余远迪;许国洋;赵扬扬;付利芝;沈克飞;

    目的建立山羊化脓隐秘杆菌溶血素(pyolysin,PLO)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应用。方法通过E. coli表达系统表达重组溶血素(recombinant pyolysin,r PLO),采用Ni-NTA亲和层析进行纯化。以r PLO作为包被抗原,HRP标记的兔抗山羊IgG抗体为二抗,建立检测山羊化脓隐秘杆菌PLO抗体的间接ELISA法。采用方阵滴定法确定最佳抗原包被浓度(3.5、0.7、0.14和0.05μg/mL)及最佳二抗稀释度(1∶10 000、1∶20 000、1∶40 000),同时验证方法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精密性。分别采用琼脂糖凝胶扩散试验和优化的间接ELISA法检测15份化脓隐秘杆菌自然感染的山羊血清,计算两者符合率;并采用优化的间接ELISA法检测360份临床山羊血清样本。结果纯化的r PLO相对分子质量约34 000,纯度达90%。优化后ELISA法最佳抗原包被浓度为0.14μg/mL,二抗稀释度为1∶40 000。优化后的ELISA法对E. coli、链球菌和伪结核棒状杆菌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可检测出1∶800稀释的阳性血清;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均<10%。两种方法检测15份化脓隐秘杆菌自然感染山羊血清阳性检出率均为100%,符合率为100%;采用优化方法检测360份山羊血清的阳性率为24.1%(87/360)。结论成功建立了用于检测山羊化脓隐秘杆菌PLO抗体的间接ELISA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性及精密性。

    2021年04期 v.34 460-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7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方法提取高原地区人血液DNA效果的比较

    张诗璇;宋佳颖;梁贞;多吉卓玛;央拉;巴桑卓玛;

    <正>进行基因组学的研究,需获取高纯度的基因大分子[1-3],而高原地区由于压力等因素,使得提取试剂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提取DNA的浓度、纯度大幅下降,且DNA溶液中各种物质的污染较为严重,原因主要是提取方法、试剂剂量以及溶液配制等方面。通常提取DNA的方法应经济有效,可适用于-20℃以下冷冻的血液样本,同时保证DNA质量[4]。研究表明,溶液沉淀法具有较高的核酸提取量,

    2021年04期 v.34 465-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抗原设计新技术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和发展

    李兴航;杨晓明;

    疫苗学起源于詹纳和巴斯德,他们通过接种灭活或减毒的病原体来模仿其自然感染人体所引起的保护作用。这种方法引领了一个世纪疫苗的开发,并有效预防了多种传染病。但目前部分疾病尚未通过这种传统方法研制出有效的疫苗。随着各学科的发展,疫苗的设计领域也出现了结构疫苗学、疫苗组学等新的技术和策略,这些新的技术平台为新型疫苗中抗原的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就抗原设计新技术及其在疫苗中的应用和发展作一综述。

    2021年04期 v.34 468-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9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多价流感疫苗及通用型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谢青昕;刘艳红;鲁卫东;

    目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重要手段,常用的流感疫苗按组分可分为三价和四价流感疫苗,随着对流感疫苗研究的深入,从疫苗病毒株的选择、疫苗佐剂的添加和改变生产手段等方面对现有多价流感疫苗进行了优化。由于流感疫苗在不同亚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力较差,开发可诱导具有广谱和长期免疫效应的通用型流感疫苗是当前流感疫苗研发的主要趋势。近年,可引起病毒广泛反应抗原的发现、对病毒保守区域的改造及细胞免疫机制的研究等为通用型流感疫苗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现有多价流感疫苗的研究现状和正在研发的通用型流感疫苗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1年04期 v.34 475-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5K]
    [下载次数:1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Ⅰ型和Ⅲ型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金丽;苏强;周建华;马忠仁;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重要的细胞因子,直接参与上皮细胞的抗病毒免疫反应,介导天然免疫应答诱导IFN刺激基因(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ISG)的表达,从而使机体快速建立针对病毒侵染的天然免疫防线。目前认为Ⅰ型和Ⅲ型IFN在很多功能上重叠相似,均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增殖和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介导的信号通路也很相似。但Ⅰ型IFN在病毒感染早期即发挥抗病毒作用并可发挥长期免疫功能,期间反应迅速且能够强烈诱导ISG的产生,而Ⅲ型IFN则相对迟缓,且诱导ISG的能力有限,主要在天然免疫反应的黏膜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IFN系统在遗传进化上出现差异,反映了物种间的差异性。本文对Ⅰ型和Ⅲ型IFN在免疫调节以及抗病毒领域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今后IFN介导相关免疫的研究提供参考。

    2021年04期 v.34 481-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0K]
    [下载次数:16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预防性mRNA疫苗的研究进展

    刘晶晶;李玉华;

    mRNA疫苗作为一种新型的核酸疫苗,其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快速产业化、低成本等特点使其成为近些年疫苗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目前已建立了多个mRNA疫苗研发平台,在克服mRNA稳定性和递送效率等问题上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癌症治疗等医学技术领域。本文从mRNA疫苗的构建策略、疫苗递送系统和预防传染病mRNA疫苗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现状等方面作一综述,旨在阐明mRNA疫苗用于传染病防控方面的广阔前景。

    2021年04期 v.34 487-492+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9K]
    [下载次数:16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人腺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席华龙;顾韩雪;孙博;谷铁军;

    人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HAdV)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可经多种途径感染,引发多种疾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全球仅美国有市售HAdV疫苗,国内暂无该类产品上市,且在研究方面仍处于初步阶段。本文对HAdV疫苗的研发和应用作一综述。

    2021年04期 v.34 493-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下载次数:9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专题报道

  • 新型冠状病毒重组疫苗早期研发药学关注要点

    程速远;刘志磊;郭舒杨;任慧梅;梁争论;胡忠玉;何鹏;李敏;

    <正>目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仍在全球大规模流行,由于其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已对全球超过3 211万人产生影响,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1-3]。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和研究机构正在积极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简称新冠疫苗)的研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全球在研新冠疫苗超过160个,已有10种疫苗进入临床Ⅲ期试验阶段,分别有2种和21种进入临床Ⅱ期和Ⅰ期试验阶段。国内现有5条技术路线的多种新冠疫苗也在同步快速推进。

    2021年04期 v.34 499-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2K]
    [下载次数:1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