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疫苗研究

  • BHK-21细胞悬浮培养狂犬病病毒(rCVS-11-dG株)工艺的建立及病毒免疫原性评价

    李政蓉;金宏丽;黄培;刘川玉;王化磊;赵永坤;赵健;石晶;杨松涛;夏咸柱;

    目的优化生物反应器悬浮批次培养狂犬病病毒(rCVS-11-dG株)工艺,制备灭活免疫原,并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摇瓶培养BHK-21细胞,优化rCVS-11-dG株病毒培养温度、接种MOI及接毒时初始细胞密度等病毒培养条件,使病毒与细胞相互适应,提高病毒滴度,为生物反应器培养病毒提供参数。在5 L体积的生物反应器中,低血清悬浮培养BHK-21细胞,稀释传代并接毒,确定细胞培养阶段最适传代时间、病毒培养阶段最适收毒时间,利用优化后条件培养病毒,收获的病毒液经β-丙内酯灭活后,分别加入Gel(02)、PCP-2及铝胶佐剂,制备免疫原,分单次和2次免疫BALB/c小鼠,荧光抗体病毒中和试验(fluorescent antibody virus neutralization,FAVN)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结果 rCVS-11-dG株狂犬病病毒在摇瓶中的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4℃,接种MOI=0.01,接毒初始细胞密度3×10~6个/mL,接毒后48 h病毒滴度可达2×10~(8.25)TCID_(50)/mL。生物反应器中病毒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34℃,DO 40%,MOI=0.01,搅拌120 r/min,pH 7.4,接毒后108 h病毒滴度可达2×10~9 TCID_(50)/mL。病毒液灭活后混合不同佐剂免疫小鼠,单次和2次免疫组小鼠首免后14 d抗体效价均高于0.5 IU/mL,2次免疫组小鼠免疫后28、42 d抗体水平均高于单次免疫组。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制备的灭活免疫原的病毒滴度高于摇瓶培养工艺,免疫小鼠后能产生高效价的中和抗体。本研究为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狂犬病病毒及其灭活疫苗制备工艺的改进奠定了基础。

    2021年02期 v.34 12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1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新型肿瘤免疫抑制靶点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的生物信息学预测

    文朝朝;王晰;魏艳;李文龙;王海龙;郭睿;赵虹;张栋;弓韬;于保锋;

    目的预测唾液酸结合免疫球蛋白样凝集素-15(sialic acid binding Ig like lectin-15,SIGLEC-15)的生物学信息。方法应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对SIGLEC-15的理化性质、组织表达特异性、亚细胞定位、空间结构、翻译后修饰位点、蛋白相互作用等进行预测,同时建立SIGLEC-15的系统进化树,并进行分析。结果 SGLEC-15是一种碱性不稳定蛋白,具有亲水性,含有信号肽结构。SGLEC-15具有1个跨膜结构域,主要定位于细胞外(34.80%)、细胞膜(30.40%)、内质网(21.70%)和高尔基体(13.00%),在正常细胞及癌细胞中均有表达。SGLEC-15的高级结构弹性较大,拥有2个N-糖基化位点,1个O-糖基化位点及8个可能的蛋白磷酸化位点。SGLEC-15与TYROBP等4个蛋白具有高置信度的相互作用关系。人类SIGLEC-15与猩猩、白狨猴等灵长类动物SIGLEC-15的同源性最高,在脊椎动物进化过程中相对保守。结论 SIGLEC-15可作为肿瘤免疫抑制的靶点,为进一步肿瘤免疫疗法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1年02期 v.34 135-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6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多表位嵌合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分析

    仝晓丹;王俊;冉旭华;倪宏波;闻晓波;

    目的表达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多表位嵌合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将已鉴定出的IBRV的gB、gC和gD抗原表位及破伤风毒素通用T细胞表位P2分别以GGGGS及AAYAAY为linker进行串联连接,用DNASTAR Protean软件分析其抗原性,选择最佳连接组合化学合成嵌合蛋白基因序列。将合成的目的基因克隆至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质粒pET-28a-P2-gB/gC/gD(GGGGS)和pET-28a-P2-gB/gC/gD(AAYAAY),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表达重组蛋白,采用Ni-NTA Purification System纯化。将纯化蛋白与ISA206佐剂乳化,经后腿肌肉注射免疫中国白兔,100μg/(mL·只),共免疫3次,每次间隔3周。初次免疫后21、42和63 d采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两种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重组蛋白P2-gB/gC/gD(GGGGS)和P2-gB/gC/gD(AAYAAY)在E.coli中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纯化后产量分别可达12.4和15.3 mg/L。重组蛋白P2-gB/gC/gD(AAYAAY)诱导白兔的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于重组蛋白P2-gB/gC/gD(GGGGS),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成功表达了IBRV多表位嵌合蛋白,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2021年02期 v.34 141-145+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S期激酶相关蛋白2对食管鳞癌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高媛;郭敏;张敏;胡晓玲;翟元芳;师如意;

    目的明确S期激酶相关蛋白2(S-phase kinase associated protein 2,Skp2)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细胞中的功能。方法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kp2基因在ESCC细胞系中的表达;用慢病毒敲低Skp2基因在ESCC细胞系中的表达后,采用MTT法、克隆形成试验、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Skp2对ESCC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采用RT-qPCR法检测Skp2潜在下游靶基因P53、P300的表达。结果与正常食管上皮细胞相比,Skp2基因在ESCC细胞系中呈现高表达的趋势。利用慢病毒敲低Skp2基因的表达可明显抑制ESCC细胞系的增殖及迁移能力;Skp2下游潜在靶基因P53、P300表达量显著上升。结论 Skp2基因可通过抑制P53、P300等抑癌基因的表达,促进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克隆形成。

    2021年02期 v.34 14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多糖活化剂1-氰基,4-2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盐降解产物的结构分析

    董威;袁军;李红;陈煜;刘昊智;李津;庄再成;吴克;

    目的分析多糖活化剂1-氰基,4-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盐(1-cyano-4-dimethylamino-pyridinium,CDAP)降解产物的结构。方法将CDAP用重水(pH 9.0)进行过夜降解,采用紫外光谱(200~400 nm)、一维核磁氢谱(~1H-NMR)和碳谱(~(13)C-NMR)分析CDAP降解前后的结构变化,并通过外标法计算降解程度。结果 CDAP在碱性环境中过夜降解后,其产物与4-二甲氨基吡啶(4-dimethylaminopyridine,DMAP)一致,降解程度达99.5%以上。结论 CDMP降解的主要产物为DMAP,应将DMAP残留纳入基于CDAP活化的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指标。

    2021年02期 v.34 152-154+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CD1d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在自然杀伤T细胞原代培养中的作用

    刘计荣;赵冰;韩化敏;

    目的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D1d-hIgG1-BriA tag,建立稳定表达CD1d融合蛋白的细胞系,并检测该蛋白对体外培养人原代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ing T,NKT)细胞的活化刺激功能,为肿瘤过继性免疫治疗提供新方法。方法从健康人外周血提取CD1d全长基因作为目的 DNA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分别经双酶切后,酶切产物用T4 DNA连接酶连接,获得重组表达载体,经转染293T细胞、抗性筛选、质粒提取等步骤获得融合的重组质粒。将双酶切鉴定正确的质粒采用磷酸钙转染法导入CHO-K1细胞,经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CD1d蛋白的表达,连续培养获得稳定表达CD1d的细胞系,经扩增培养收获培养液后,进行Protien A柱纯化。将纯化的CD1d蛋白用于人外周血经体外分离获得的单个核细胞的连续培养后,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质粒pcDNA3.1(-)-CD1d-hIgG1-BriA tag经双酶切鉴定构建正确。获得1株稳定表达CD1d蛋白的细胞株。纯化后的CD1d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196 000,能够激活单个核细胞中NKT细胞的扩增,培养第8天,CD3~+CD56~+NKT细胞显著增加,由培养前的0.30%扩增至4.99%。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1(-)-CD1d-hIgG1-BriA tag真核表达质粒,建立了高效稳定表达CD1d蛋白的CHO-K1细胞株,为深入研究CD1d蛋白刺激活化NKT细胞奠定了实验基础,进一步证实了CD1d分子体外刺激NKT活化的功能,为最终免疫治疗提供了细胞。

    2021年02期 v.34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类白细胞抗原-DPA1基因多态性与无胚胎妊娠的相关性

    王振东;卢晓琳;姚秀英;刘鑫丽;赵琳琳;王理;牛勃;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HLA)-DPA1基因多态性与无胚胎妊娠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0例无胚胎妊娠病例,同时以150例非自然流产对象作为对照组(两组均为汉族),采集妊娠期外周血,通过高通量DNA技术分析HLA-DPA1基因的1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HLA-DPA1的SNP与无胚胎妊娠的相关性。同时将对照组与不同民族或种族人群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有1个SNP位点rs1431403的纯合子分型(CC、TT)及纯合子突变组合(CC+TT)均显著增加了病例组无胚胎妊娠的风险(OR分别为2.93、4.15、3.58,95%CI分别为1.53~5.62、2.20~7.83、2.05~6.04,P分别为0.001、0.000、0.000),且rs1431403在不同民族或种族人群中具有不同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结论 HLA-DPA1的基因多态位点rs1431403可能是中国汉族人群发生无胚胎妊娠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

    2021年02期 v.34 161-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6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脂多糖刺激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后外泌体的分离及鉴定

    赵文苹;王建发;范春玲;

    目的分离并鉴定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产生的外泌体。方法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经20μg/mL的LPS刺激后,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细胞上清中的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法对分离物进行鉴定,同时以正常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为对照组。结果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产生的外泌体形态为40~120 nm的膜泡盘样结构;外泌体中含有CD63、HSP90和HSP70 3种特异性标志分子,且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结论成功分离了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产生的外泌体,LPS刺激可影响外泌体表面标志分子的表达。

    2021年02期 v.34 166-168+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9K]
    [下载次数:3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治疗制剂

  • 重组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单克隆抗体酸性异构体去除工艺的优化

    李乐;蒙国基;于玉根;

    目的优化重组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单克隆抗体纯化工艺中去除酸性异构体的条件。方法考察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在阳离子交换层析工艺过程中的洗脱方式、预洗缓冲液pH、预洗缓冲液盐浓度、预洗体积、填料负载抗体量等条件对酸性异构体去除效果的影响,筛选最适工艺条件。采用最适条件对中试放大工艺的4批重组抗HER2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验证其适用性。结果最适工艺条件为:纯化上样填料负载抗体量应≥60 g/L;在上样/淋洗后添加pH 8.0的20 mmol/L Tris-HCl及15 mmol/L NaCl(电导率为3.0 mS/cm),3倍柱体积预洗;预洗后用平衡缓冲液再平衡5倍柱体积,之后一步洗脱。该工艺条件能将目的组分含量从工艺优化前的53%提高至65%,酸性异构体含量从工艺优化前的35%降至25%以下,电荷分布与原研对照药一致;4批中试样品中抗体负载量≥60 g/L的3批放大验证结果达到原研对照药相关质量指标要求。结论优化的阳离子交换层析去除酸性异构体工艺简单有效、易操作,适用于中试放大工艺。

    2021年02期 v.34 169-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0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诊断制剂

  • MDCK宿主细胞残留蛋白多克隆抗体的制备、纯化及初步应用

    尹金良;徐文;郭占龙;郭丹丹;姚为民;赵大鹏;张雪梅;常军亮;吴业红;

    目的制备MDCK宿主细胞残留蛋白多克隆抗体,并进行纯化及初步应用,为进一步研制宿主细胞残留蛋白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MDCK细胞,采用不同方法(反复冻融、裂解液、超声)裂解细胞获得全细胞蛋白抗原。将抗原与弗氏佐剂乳化后经背部多点皮下免疫家兔,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当抗体效价≥1×106时,经家兔颈动脉采血,获得含多克隆抗体的血清。血清先经硫酸铵盐析粗提,再经DEAE-Sepharose Fast Flow和Protein A精纯,获得多克隆抗体,分析抗体蛋白回收率、纯度及抗原覆盖率。应用制备的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法检测MDCK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纯化工艺各阶段样品的宿主细胞残留蛋白。结果采用不同方法裂解细胞与不同离心力制备的抗原无区别,免疫家兔后,血清抗体效价最高可达320 000;纯化后的多克隆抗体纯度> 94%,DEAE-sepharose Fast Flow柱纯化效果优于Protein A柱;MDCK细胞培养流感病毒纯化初期存在较多的宿主细胞蛋白,经多步骤纯化后,单价原液中未见残留蛋白,仅含流感病毒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MDCK宿主细胞残留蛋白多克隆抗体,可定性分析纯化各阶段样品的残留蛋白。

    2021年02期 v.34 176-18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7K]
    [下载次数: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2009—2018年辽宁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中肠道病毒A组71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任丽萍;邵玉平;陈涛;王艳;方兴;韩悦;姚文清;

    目的分析辽宁省2009—201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人肠道病毒A组71型(EV-A71)VP1区的基因特征。方法对辽宁省2009—2018年AFP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将分离到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进行RT-PCR,将阳性产物进行VP1区序列测定。用BioEdit软件对分离株VP1区序列与EV-A71 C4亚型的C4a分支及EV-A71原型株进行同源性比对;根据EV-A71 VP1编码区全长,采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所获分离株及从GenBank下载的EV-A71各基因型及亚型代表株的进化树,并用Mega4.0软件分析。结果共检测1 044例AFP粪便标本,99例标本分离到NPEV,其中11例标本的分离株为EV-A71;此11株分离株VP1区核苷酸及氨基酸与C4亚型的C4a分支同源性分别为96.5%~98.3%和98.6%~99.3%;与EV-A71原型株同源性分别为81.1%~82.2%和93.6%~94.7%;11株EV-A71之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为95.5%~100%和98.6%~100%。进化树分析表明,辽宁省EV-A71分离株与C4亚型的C4a分支处于同一支。结论辽宁省11株EV-A71分离株为密切相关的一簇,来源于同一传播链,为C4亚型中的C4a进化分支。本文为辽宁省AFP监测提供了病原学依据。

    2021年02期 v.34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0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2018—2019年广东省和江苏省手足口病病原分子流行特征分析

    刘思远;霍雅倩;顾美蓉;高帆;毛群颖;姜崴;卞莲莲;

    目的分析广东省和江苏省2018—2019年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原分子流行特征,为HFMD的防控及疫苗研发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19年广东省和江苏省5个临床中心监测的HFMD病例采集咽肛拭子,荧光PCR检测为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阳性的样本,应用EV通用引物和特异性引物扩增5′UTR区和VP1区序列,通过BLAST确定病原种类,并应用VP1序列构建种系进化树,分析毒株分子流行特征。结果广东省和江苏省2018—2019年HFMD病例中96%以上为CV-A16(63.69%~72.43%)和CV-A6(24.81%~32.38%)阳性,其次为CV-A10和EV-A71。本研究检测到的EV流行株分别为EV-A71 C4、CV-A16 B1/B2、CV-A6D3和CV-A10 F3亚型,同样也是近年来我国大陆流行的主要亚型。结论 CV-A16和CV-A6感染在HFMD发病中占较高比例,对婴幼儿人群有较大危害,应研发包含CV-A16和CV-A6在内的HFMD多价疫苗。

    2021年02期 v.34 186-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技术方法

  • 人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同种异体人外周血Th17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

    吴婷婷;韩晓燕;李欣;纳涛;袁宝珠;

    目的构建人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体外抑制同种异体人外周血Th17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质量标准体系。方法基于hMSCs与同种异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体外共培养和标准人间充质干细胞株CCRC-hMSCs-S1(简称CCRC1)的标准化分析,建立hMSCs对Th17细胞增殖抑制能力的标准评价技术,并对不同来源hMSCs抑制Th17增殖的质量属性标准进行研究。结果首先建立了CCRC1体外抑制Th17细胞增殖的质量参数,再依据该参数对其他50个不同来源hMSCs抑制Th17增殖的检测值进行校正,最终提出以平均抑制率为(51.98±12.99)%的hMSCs抑制Th17增殖质量属性的初级标准值。结论建立了hMSCs抑制Th17细胞增殖的标准化评价体系,填补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空白,为客观评价hMSCs生物学有效性质量属性和构架hMSCs综合质量评价体系奠定了又一项重要基础。

    2021年02期 v.34 192-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3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Excel软件实现四参数logistic模型在生物活性测定中的规范化应用

    段徐华;王鸣人;凌今;邵泓;陈钢;

    目的在生物活性测定中建立规范的基于四参数logistic模型分析流程,并利用Excel软件实现其拟合及计算功能。方法以各国药典均收录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rh G-CSF)生物活性测定研究数据的分析为例,参照国外药典该制品量反应平行线测定法要求,建立基于四参数logistic模型的规范分析流程(模型拟合、可靠性测验、相对效价及置信区间估计)及配套的Excel分析模板,比较其与生物统计分析软件SoftMax及PLA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同时采用《欧洲药典》收载的四参数回归计算法实例数据对其进行验证。结果研究数据经Excel分析模板分析,Excel的四参数logistic模型拟合与Softmax及PLA对各参数的估计值基本一致;Excel可靠性测验结果与Softmax及PLA相应结果基本一致;3种软件计算相对效价的95%置信区间均为98.3%~109.7%,其相对置信区间均为94.6%~105.6%,结果一致。实例数据的Excel曲线拟合结果、效价及置信区间计算结果与《欧洲药典》报告结果一致,可靠性测验结果与PLA一致。结论建立的生物活性测定分析流程涵盖的可靠性测验及置信区间估计为实验结果有效性及实验误差范围的判断提供了依据,且建立的Excel计算模板分析结果准确可靠,为检验人员在分析软件的选择上提供了依据。

    2021年02期 v.34 202-20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1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普鲁士蓝显色光度法测定牛奶中β-内酰胺酶的含量

    戴兴德;郑小芳;火文琴;张小林;

    目的建立并优化牛奶中β-内酰胺酶含量的普鲁士蓝显色光度检测法。方法基于青霉素分子中硫原子将Fe~(3+)还原为Fe_(2+)后,可与[Fe(CN)_6]~(3-)反应生成可溶性普鲁士蓝KFe~Ⅲ[Fe~Ⅱ(CN)_6]的原理建立β-内酰胺酶含量的检测方法,并对方法中的吸收波长(500~900 nm)、0.01 mol/L Fe~(3+)硫酸溶液体积(0、1、2、3、4、5、6 mL)、0.1 mol/L[Fe(CN)_6]~(3-)体积(0、0.2、0.4、0.6、0.8、1、1.2 mL)、显色反应温度(50、70、100℃)及时间(0~60 min)、pH(0.3~9.0)、酶促反应时间(1、2、3、4、5、7、9、11、13、15、17 min)进行优化。同时验证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最低检出限及准确性。采用优化方法检测市售牛奶样品中β-内酰胺酶的含量。结果最适检测条件为:检测波长680 nm,0.01 mol/L Fe~(3+)硫酸溶液体积5 mL,0.1 mol/L[Fe(CN)_6]~(3-)1 mL,显色反应条件为100℃水浴20 min,显色反应pH 4.5,酶促反应时间15 min。Fe~(3+)与青霉素反应具有唯一性;β-内酰胺酶在4~24 U/mL范围内与Δ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091 7 E x-0.512 0,相关系数(r)=0.998 9;最低检测限为0.32 U/mL;加入300、400、500 U/mL的β-内酰胺酶的脱脂奶粉样品的酶浓度分别为215、267、332 U/mL,RSD <1.50%,加标回收率为98.8%~101.2%。3份市售牛奶样品中β-内酰胺酶的测定值分别为4.80、9.73、16.1 U/mL,与理论值较接近。结论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及准确性,且不受牛奶中其他成分的影响,可用于牛奶及奶制品中β-内酰胺酶含量的检测。

    2021年02期 v.34 2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半巢式多重PCR法对A组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分型

    谷长维;胡博;

    目的采用半巢式多重PCR法对A组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RVA)VP7基因进行分型。方法根据GenBank中RVA VP7基因5′端保守区设计合成多组基因分型引物,提取11个RVA代表流行毒株病毒的RNA,采用半巢式多重PCR方法进行RVA的VP7基因分型,使用BLAST在线软件与GenBank上相应VP7核苷酸序列比对。结果经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11株RVA的多重PCR产物大小均与预期一致,能正确鉴别具有代表性的流行毒株VP7基因型[G1、G2、KN105(Wa-like G3)、To16-01(equine-like,DS-1-likeG3)、G4、G8、G9及G12];经BLAST在线软件比对,RVA病毒株VP7基因序列与设计的上游引物匹配,并与下游引物互补,引物特异性良好。结论利用设计的引物成功建立的半巢式多重PCR方法能正确识别RVA的VP7基因型。

    2021年02期 v.34 213-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不同微小RNA与胰岛素分泌及糖尿病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魏静;蒋如如;哈小琴;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微小RNA(microRNAs,miRNAs)影响基因表达的调控,导致胰岛素分泌紊乱,在DN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诊断DN的有效生物标志物。此外,miRNAs在人体体液中是稳定且可检测的,因此其对于不同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对不同miRNAs在胰岛素分泌及DN中作为早期检测的生物标志物或新型治疗靶点来预防DN进展的新兴方法作一综述。

    2021年02期 v.34 216-219+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以溶血素为抗原的新型肺炎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

    刘宗华;薛巍;

    肺炎球菌是人类最常见的细菌性病原微生物之一,是引起肺炎、脑膜炎、中耳炎、鼻窦炎和菌血症等的主要病原体。肺炎球菌感染在全球范围内导致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且在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存在许多挑战。针对肺炎球菌相关疾病,目前已上市的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存在制备成本高、血清型覆盖率有限、血清型替代等局限性,因此,急需开发广谱的新型肺炎球菌疫苗。其中溶血素作为潜在的候选蛋白抗原,在新型肺炎球菌疫苗开发中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对以溶血素为抗原蛋白的新型肺炎球菌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1年02期 v.34 220-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与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钱子冰;曾佩芸;张琦;刘静;

    真核细胞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在调节细胞能量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内AMPK对腺嘌呤核苷酸水平变化的反应由AM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相对于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增加而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细胞生长及调节的中枢调节因子,AMPK/mTOR信号通路是调控自噬的主要信号通路之一。多项证据支持自噬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发病机制及其并发症中的主要作用。自噬不仅调节脂质代谢及胰岛素抵抗,且保护肝细胞免受损伤及细胞死亡。本文就AMPK/mTOR/自噬信号通路在NAFLD中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寻找人类肝病治疗的新靶点。

    2021年02期 v.34 225-2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3K]
    [下载次数:5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昆虫细胞在预防性疫苗中的应用及外源因子的控制

    任慧梅;陈庆华;李敏;

    昆虫细胞作为重组杆状病毒载体的宿主,广泛应用于重组蛋白的表达,在疫苗领域,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生产平台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种昆虫细胞系被发现存在外源性病毒的持续感染,因此,昆虫细胞作为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基质的安全性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本文对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最常用的两种昆虫细胞SF9和High Five的外源因子控制及该昆虫细胞系应用于预防性疫苗时的药学关注要点作一综述。

    2021年02期 v.34 230-233+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3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通用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江湖大川;金鹏飞;朱凤才;

    季节性流感疫苗需每年接种,且保护型别有限,因此需研发一种针对多种毒株的通用流感疫苗。国外已研发出基于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茎部、基质蛋白2(matrix protein 2,M2)离子通道的胞外域(M2e)、多部位重组蛋白及合成多肽的通用疫苗,且在动物实验及早期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安全性及免疫原性,但目前均尚未批准上市。本文就不同病毒靶点的通用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02期 v.34 234-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10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对骨肉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亮;杨风光;向高;康学文;

    骨肉瘤(Osteosarcoma,OS)是儿童及青少年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治疗手段虽不断进步,但患者长期生存率仍较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SNHG)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通过作用于相关miRNA及miRNA靶基因,激活下游信号分子,促进OS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为治疗OS提供了全新的分子靶点。目前,关于OS发病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善,本文就SNHG在OS中的作用机制及信号轴作一综述,为临床治疗OS提供理论基础。

    2021年02期 v.34 240-243+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8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人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刘建东;张静飞;刘建凯;郑海发;

    人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导致全球婴幼儿细支气管炎及肺炎的主要致病原,造成严重的社会负担。目前还无上市预防RSV感染的疫苗。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已研发了许多不同类型的RSV疫苗,包括弱毒活疫苗、嵌合体疫苗、亚单位疫苗、病毒样颗粒疫苗及纳米颗粒疫苗。本文就RSV免疫逃逸机制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1年02期 v.34 24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9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