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邴振虹;王兰菊;周永飞;常东英;张健锋;王伟;韩顺子;常军亮;孙宏亮;曹玉锋;邹勇;
目的原核表达及纯化森林脑炎病毒(tick-bome encephalitisvirus,TBEV)包膜E蛋白,并初步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RT-PCR法扩增TBEV E蛋白基因,克隆至载体pET-28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TBEV E,转化感受态E. coli BL21(DE3),挑取阳性克隆,扩增后经终浓度为0. 1 mmol/L的IPTG诱导,表达产物经12%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蛋白采用镍柱亲和法纯化,铝佐剂吸附后,经小鼠左侧腹腔注射,0. 5 mL/只,间隔1周加强免疫1次,末次免疫后7、14、21、28、35、42、49 d,经小鼠眼眶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水平。结果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ET-28a-TBEV E构建正确。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55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约22. 3%,且可与小鼠抗TBEV血清发生特异反应,纯化后纯度达90%。末次免疫后21 d,小鼠血清抗体效价达最高,为1∶6 400。结论经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并纯化了TBEV E蛋白,该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本实验为TBEV诊断制剂及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0年05期 v.33 489-492+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下载次数:3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曾李婷;肖仪;彭亮;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多聚磷酸盐激酶(polyphosphate kinase,PPK),并检测其酶活性。方法采用PCR法从尿路致病性E. coli CFT073中扩增ppk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pk,转化感受态E. 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His-镍亲和层析柱分离纯化后,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法测定纯化蛋白的酶活性。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28a-ppk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约80 000,纯化后蛋白浓度为518. 9μg/mL。在加入10μg PPK酶,37℃孵育30 min的条件下测得的PPK酶活性最大,为(645. 16±32. 98)U/mg。结论成功在E. coli中表达了重组PPK,纯化产物纯度较高,具有PPK酶活性,为后续以PPK为靶点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2020年05期 v.33 493-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樱槥;郭宇微;林迎伟;赵春艳;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中p53蛋白泛素化降解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筛选的不同浓度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处理SiHa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内p53蛋白相对含量(以GAPDH为内参),同时设未处理组(未加入MG132)。结果 20μmol/L为不影响SiHa细胞活性的MG132最大浓度,因此选用低于该浓度的1、3和5μmol/L MG132处理SiHa细胞。经1、3和5μmol/L MG132处理的SiHa细胞中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 210±0. 252、1. 057±0. 130和1. 475±0. 210,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0. 034±0. 0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且MG132对p53降解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 <0. 01)。结论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可抑制SiHa细胞内p53蛋白泛素化降解,且呈剂量依赖性。
2020年05期 v.33 498-500+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6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诗宇;刘涵;郭凤祥;宋昊;邸丽莹;徐军;于爱东;迟春萍;时成波;李利;曹玉锋;刘畅;
目的在悬浮CHO-S细胞中稳定表达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genetic protein7,rhBMP7)成熟蛋白。方法应用RT-PCR技术从BALB/c乳鼠股骨组织扩增mbmp7基因,克隆至质粒pMD18-T,通过定点突变3个氨基酸编码序列(G266S、S287N、D359E),得到重组克隆质粒pMD18-mbmp7_(m3);将mbmp7_(m3)克隆至表达载体pCHO1. 0,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HO-mbmp7_(m3),转染CHO-S细胞,利用嘌呤霉素和甲氨蝶呤进行两轮加压筛选,有限稀释法筛选单克隆细胞,ELISA法检测rhBMP7成熟蛋白的表达。结果从乳鼠股骨组织扩增的cDNA经测序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完全一致,点突变后测序与设计完全一致。获得了稳定表达rhBMP7成熟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最高表达量为202 ng/mL。结论成功利用改造的mbmp7基因在CHO-S细胞中表达了rhBMP7成熟蛋白,为后续该制品工艺开发及产业化奠定了基础。
2020年05期 v.33 501-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8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帆;刘行波;倪宏波;
目的真核表达及纯化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gE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合成IBRV gE基因全长,并加入KpnⅠ和BSTBⅠ酶切位点,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4-MycHis,构建重组质粒pCDNA4-gE-His,经双酶切鉴定正确后转染MDBK细胞系,镍柱纯化带有His标签的重组gE蛋白。将纯化后的重组gE蛋白皮下多点注射新西兰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纯化,利用Dot blot和间接ELISA方法分析其抗原性。结果重组质粒pCDNA4-gE-His经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转染MDBK细胞系后,表达的重组gE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1 000,纯化后浓度为50μg/mL。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纯化后浓度为1 mg/mL,经Dot blot和ELISA方法鉴定,重组gE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真核表达了IBRV重组gE蛋白,成功制备了抗gE多克隆抗体,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为诊断方法的建立以及疫苗和IBRV致病机制等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2020年05期 v.33 507-509+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崔玉梅;陈宪平;刘伟;张馨月;付玉;邓旭明;
目的确定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的滴注速度(简称滴速),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以泰迪幼犬和比格幼犬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滴速(30、60、120和240 mL/h)滴注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观察实验犬的临床症状,以滴注1 h内无副反应的滴速速度为推荐滴速。再以比格幼犬为研究对象,分别滴注临床推荐剂量(5 mL/kg)、3倍临床推荐剂量(15 mL/kg)和5倍临床推荐剂量(25 mL/kg)的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通过实验犬的临床症状、生理指标和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产品的安全性。结果确定幼犬注射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的滴速为60 mL/h,先用30 mL/h的滴速滴注15~30 min后,换成60 mL/h的滴速继续滴注。按临床推荐剂量的1、3、5倍剂量使用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对比格幼犬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静注犬免疫球蛋白(pH 4)按确定的滴速进行静脉注射是安全的。
2020年05期 v.33 510-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9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璐;王晓岑;张楠;宫鹏涛;李建华;李新;马丹;关贵全;张西臣;
目的研究荜拨(piperlongumine,PL)体外抗新孢子虫的作用。方法通过细胞毒性试验确定PL对Vero细胞增殖率完全无影响的安全浓度,用安全浓度的PL处理Vero细胞,检测PL对细胞内新孢子虫增殖、细胞感染率以及虫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处理24和48 h,PL浓度为0. 6和1. 25μg/mL对Vero细胞活力均无影响;P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Vero细胞内新孢子虫增殖,非剂量依赖性降低Vero细胞的感染率,可显著损伤新孢子虫的正常形态结构,使虫体胞质水肿,大量空泡产生,类锥体与棒状体丢失,虫体崩解。结论 PL能显著抑制细胞内新孢子虫的增殖,降低虫体感染Vero细胞的能力,损伤虫体的超微结构,发挥较好的抗新孢子虫作用,在治疗新孢子虫病方面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2020年05期 v.33 516-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涂尊方;税斐;何汶璐;廖娅欣;缪玉佳;邓益;汪开毓;耿毅;欧阳萍;
目的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噬菌体PhMASA-WJ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小鼠败血症的疗效,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抗菌药物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MRSA(USA300)为宿主菌,从地下污水中分离筛选出1株噬菌体PhMASA-WJ,双层琼脂平板培养法测定噬菌体效价,点滴法测定噬菌体裂解谱,确定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提取噬菌体全基因组并进行酶切鉴定,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并检测噬菌体的体外裂解效果、安全性及其对小鼠败血症的疗效。结果 PhMASA-WJ在USA300菌苔上形成直径1~2 mm的圆形、透明且边界清晰的噬菌斑,PhMASA-WJ效价为7. 1×10~8 PFU/m L,其为专一裂解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噬菌体,最佳MOI为0. 001,属于RNA病毒,基因组大小约23 000 bp。电镜观察显示,PhMASA-WJ属于有尾噬菌体目肌尾噬菌体科。动物实验证实,PhMASA-WJ对小鼠无毒副作用,败血症小鼠经PhMASA-WJ治疗后存活率为60%,对照组全部死亡,PhMASA-WJ治疗显著提高了小鼠的存活率(P <0. 001)。结论 PhMASA-WJ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裂解谱窄且裂解能力强,能显著提高败血症小鼠的存活率,为临床治疗MRSA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2020年05期 v.33 521-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虹瑛;王鑫昕;王瑜茹;张思敏;于保锋;
目的探讨Polo样蛋白激酶1(Polo-like protein kinase 1,PLK1)抑制剂BI-2536对人肝癌SNU-423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SNU-423细胞,采用不同浓度梯度的BI-2536作用于SNU-423细胞,同时设对照组(未加BI-2536),MTT法检测BI-2536对人肝癌SNU-423细胞的抑制率,划痕试验检测BI-2536对人肝癌SNU-423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SNU-423细胞经BI-2536处理48 h后的IC50为5. 036μmol/L。SNU-42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BI-2536浓度的增加明显上升(P <0. 01);经BI-2536作用的SNU-423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随药物浓度的增高,SNU-423细胞出现凋亡现象。结论 BI-2536可抑制人肝癌SNU-423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PLK1可作为肝癌治疗中的新靶点。
2020年05期 v.33 527-529+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笑天;李爽;席莉;丁瑞远;刘玮彤;姚为民;柴文;张雪梅;吴业红;
目的优化乙型流感病毒在无血清悬浮培养MDCK细胞上的增殖条件。方法以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无血清悬浮培养的MDCK细胞,对培养条件中的MOI(10~(-1)、10~(-2)、10~(-3)、10~(-4)、10~(-5)、10~(-6)、10~(-7))、胰酶终浓度(2. 5、5、7. 5、10、15、20μg/mL)、细胞接毒密度(50×10~4、100×10~4、300×10~4、500×10~4、700×10~4个/mL)及病毒收获时间(24、48、72、96、120 h)进行优化。同时对流感病毒在贴壁培养及无血清悬浮培养MDCK细胞上的增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乙型流感病毒在无血清悬浮培养MDCK细胞上最适增殖条件为:MOI为10~(-2)、胰酶终浓度为10μg/m L、细胞接毒密度为300×10~4个/mL、病毒收获时间为72 h。流感病毒在无血清悬浮培养MDCK细胞上增殖的HA血凝滴度及病毒滴度(CCID_(50))均明显高于贴壁培养的MDCK细胞(P <0. 05)。结论优化了乙型流感病毒在无血清悬浮培养MDCK细胞上的增殖条件,为后续采用生物反应器大规模生产流感疫苗奠定了基础。
2020年05期 v.33 54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4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史新昌;李响;于雷;周勇;饶春明;
目的分析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rhEPO)各等电点异构体分子体内活性强度(单位时间单位摩尔量下产生体内活性量),找出最适作用分子。方法根据rhEPO等电点异构体体内比活性数据变化,构建等电点异构体分子与其体内活性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结果得到rhEPO等电点异构体分子体内活性与唾液酸数量关系:S_i=0. 628·e~((i-10))·(|i-10|+1)~(-2)+0. 492,R~2> 0. 988 0(i为正整数且16> i> 8,表示rhEPO分子上唾液酸数量;Si表示某等电点异构体体内比活性,体内比活性单位10~5 IU/mg),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rhEPO与其受体相互作用模型假说(电荷识别-分子内氢键重排-构象变化-排斥解离假说)。结论通过对rhEPO等电点异质性与体内比活性关系的进一步分析,阐述了rhEPO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存在最适作用分子,并依据上述实验和数据分析提出了rhEPO与其受体相互作用的模型假说,为rhEPO体内和体外活性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2020年05期 v.33 549-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尹娜;周艳;刘洋;胡晓青;张光明;孙茂盛;李鸿钧;
目的建立潮汐式生物反应器CelCradle~(TM)培养轮状病毒的工艺。方法利用500 mL的潮汐式生物反应器CelCradle~(TM)培养Vero细胞,通过葡萄糖含量监测及活细胞计数进行换液,待活细胞数目达2. 75×10~9个时,分别按0. 01、0. 05、0. 1和0. 2 MOI接种轮状病毒ZTR-68株,于37℃,5%CO_2培养箱中培养7 d,每天取样,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病毒基因组核酸带型,免疫荧光法检测病毒增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病毒的形态结构,蚀斑法检测病毒滴度,确定生物反应器CelCradle~(TM)培养轮状病毒的最适MOI。结果在CelCradle~(TM)反应器中接种3×10~8个Vero细胞,经7 d培养,活细胞数目可达2. 75×10~9个;以0. 05 MOI轮状病毒ZTR-68接种Vero细胞的病毒基因组带型与转瓶培养的保持一致,感染后3~5 d,轮状病毒荧光阳性细胞数目最多,电镜下可见形态结构完整的轮状病毒颗粒;以0. 05 MOI接种轮状病毒ZTR-68株96 h病毒滴度最高,为7. 7 LogPFU/mL。结论初步建立了潮汐式生物反应器CelCradle~(TM)培养轮状病毒的工艺,为进一步大规模生产轮状病毒灭活疫苗奠定了实验基础。
2020年05期 v.33 554-557+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付瑞;王淑菁;秦晓;王莎莎;王吉;李晓波;李威;岳秉飞;
目的将小鼠微小病毒(murine minute virus,MVM)Q-PCR检测方法应用于病毒去除工艺验证中。方法使用MVM Q-PCR法和细胞病变法同时检测10倍系列稀释后的MVM,建立核酸拷贝数与病毒滴度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应用于纳米膜过滤和层析病毒去除工艺验证中。结果核酸拷贝数与病毒滴度间呈线性关系,R~2可达0. 986 3。应用于纳米膜过滤去除工艺验证,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应用于层析去除工艺验证,两种方法在亲和层析、阴离子柱层析、阴离子Q膜层析工艺中结果具有一致性,但在具有灭活病毒的疏水层析中,结果不一致。结论在病毒去除工艺验证中,MVM Q-PCR法可作为现有细胞病变法的补充。
2020年05期 v.33 558-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硕;李以圣;任瑞文;官文升;陈迪佳;李春缘;杨柳;陈月;李鹏;
目的筛选、鉴定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2型(DV2)型特异性抗原片段;建立优化检测DV2抗体的ELISA方法,并进行临床应用验证。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1~4型(DV1~DV4)及其相近虫媒病毒基因组序列,选择预测得分较高且在不同DV2流行株中高度保守的表位;利用pMal-c2x表达系统制备其原核表达抗原,Western blot法分析其免疫原性;建立优化检测DV2抗体的ELISA方法,并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应用优化的方法检测33份各型登革热(Dengue fever,DF)确诊患者及30份健康体检人群血清样本。结果经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获得DV2特异性抗原表位12段,预测得分值较高的8段(E123~128、E131~135、E143~149、E223~229、E286~294、E340~347、E383~387及E391~398)重组表达载体经双向测序证实读码框架准确,经Western blot分析,包含抗原位点E143~149区域的融合表达片段D2Ag3仅与DV2多克隆抗体发生免疫反应。ELISA优化条件为抗原包被浓度2μg/mL,4℃包被24 h,37℃封闭2 h;经该方法分析,D2Ag3原核表达抗原与DV2多克隆抗体反应的A_(450)≥1. 37,与其他20种多克隆抗体反应的A_(450)均≤0. 04,DV2多克隆抗体在40~20 480倍稀释范围内,均可获得阳性检测结果。63份临床阳性样本A_(450)> 0. 32,阴性样本A_(450)<0. 12,检测样本/阴性对照比值(sample/negative,S/N)> 2. 1。结论成功筛选鉴定了DV2型特异性抗原片段,初步建立了DV2 IgG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及灵敏性,为DF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技术手段。
2020年05期 v.33 563-567+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焦丹丹;张蒙;任贵云;钟世洪;
富自体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CGF)为第三代血小板浓缩产物,是再生医疗领域中诱导组织再生分化的一种新型生物材料。CGF通过差速离心可释放出多种生长因子,如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cator,EGF)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等,这些生长因子相互作用,可发挥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本文就CGF在促进细胞增殖及分化、组织再生及修复、软组织愈合等生物学作用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0年05期 v.33 568-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尹良鸿;高玲;卢继东;钱永常;
皮肤损伤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大多由撕裂、割伤或挫伤等急性创伤导致。在皮肤损伤修复过程中,多种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创面愈合,如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FGF2或bF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等,其中FGF2可通过促进血管生成、肉芽形成,减少瘢痕形成,加速上皮化促进伤口愈合。FGF2半衰期短,在体内易受酶和皮肤微环境的影响,在伤口处保留时间短暂,降低了其促进伤口愈合的能力,因此,FGF2的稳定性对其临床用于皮肤损伤修复尤为重要。本文就FGF2的分子结构及功能、FGF2受体激活的信号转导途径、FGF2在伤口愈合方面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整形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2020年05期 v.33 574-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4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陈妍;郎立敏;杨焕民;
肝脏糖异生过程受神经元和激素系统的严格调节。交感神经系统刺激而副交感神经系统抑制肝脏糖异生。胰岛素刺激糖酵解和脂肪生成,但抑制糖异生;胰高血糖素抵消胰岛素作用。miRNA是一类小非编码RNA,是转录后调节因子,通过靶mRNA降解和翻译抑制来介导其生理作用。最初在秀丽隐杆线虫中有描述,在被发现后,已经在所有脊椎动物类别中鉴定出miRNA,并且已发现一些miRNA以组织特异性方式表达。近年有研究表明,miRNA能特异性调节肝脏糖异生,许多miRNA的下游靶标与糖异生调节直接或间接相关。本文通过阐述miRNA调控糖异生关键酶、相关转录因子和激素等促进或抑制肝脏糖异生的机制,为揭示肝脏糖异生信号分子之间交互作用提供思路。
2020年05期 v.33 581-5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杜剑晖;罗娜;张家友;杨晓明;
常规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当前疫苗覆盖率仍不理想,特别是在老人和免疫功能低下等弱势人群中。基于健康人群数据研制的传统疫苗对于弱势人群的保护力和安全性并不理想,精准疫苗是精准医学这一概念在疫苗学中的应用,是在充分考虑目标人群差异的情况下,通过靶向能产生保护性反应的组织、细胞和分子途径来选择性地激活免疫系统,同时在必要条件下,其还可包含已知的能在目标人群中发挥最佳效应的佐剂。本文现从系统疫苗学研究技术的运用、个体化差异对疫苗反应的影响以及佐剂和递送策略的潜在优势三个方面对精准疫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0年05期 v.33 586-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玉晴;徐葛林;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全球范围内导致5岁以下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病原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目前,疫苗预防接种是控制RV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但目前已上市RV疫苗的有效性较低,且会增加肠套叠的风险。病毒样颗粒(VLP)在构象上与亲本病毒相似,具有高度免疫原性,且不存在毒力回复突变等风险。RV-VLP疫苗不仅能够刺激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而且能提供更好的血清型覆盖。因此,RV-VLP疫苗作为下一代候选疫苗具有巨大的潜力。
2020年05期 v.33 592-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6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瑾;王兴勇;顾江;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PEA)是该菌分泌的外毒素之一,通过催化细胞延伸因子2(elongation factor-2,EF-2)的ADP核糖基化,抑制蛋白合成,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在铜绿假单胞菌导致的感染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PEA强烈的细胞毒性特点使得该毒素成为免疫毒素的重要成分之一,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靶向治疗中。此外,由于PEA可与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α_2巨球蛋白受体结合,通过胞饮作用进入胞内,辅助抗原的处理和提呈,可作为分子佐剂应用于各种疫苗的研发。本文对PEA在免疫毒素及疫苗佐剂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0年05期 v.33 598-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