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悬悬;龚铮;李军英;邱冉;罗丹;孟子延;赵巍;王英;韩锡鑫;杨晓明;
目的分析H5N1流感病毒疫苗株(NIBRG-14)在MDCK-G1细胞上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将H5N1种子毒株在MDCK-G1细胞上传代,收获病毒液作为P2病毒,继续传至P15,每隔5代[即P1(原代)、P5、P10、P15]进行测序。分别以含不同浓度(1、2、4μg/mL)TPCK-trypsin的培养基及不同病毒接种MOI(1、0. 1、0. 01、0. 001、0. 000 1、0. 000 01)在MDCK-G1细胞上培养P1 H5N1病毒,检测血凝滴度,计算CCID50,确定最适MOI及TPCK-trypsin浓度。将P1和P15 H5N1病毒接种鸡胚,收获尿囊液,经Sepharose 4 Fast Flow凝胶柱层析法纯化病毒后,进行电镜观察;采用培养法和指示细胞培养法(DNA染色法)检测支原体。结果 H5N1流感病毒疫苗株(NIBRG-14)在MDCKG1细胞传代过程中血凝滴度增加,从1∶128升至1∶1 024,P1、P5、P10和P15 H5N1种子病毒8条基因序列(PB1、PB2、PA、HA、NP、NA、M、NS)经DNAMAN比对结果一致。H5N1种子病毒株在MDCK-G1细胞传代的最适TPCKtrypsin浓度为4μg/mL,最适MOI为0. 001。两种方法检测P1、P15 H5N1种子病毒株均未被支原体感染。结论H5N1种子病毒株在MDCK细胞中传至P15时,病毒滴度增加但基因序列未发生改变,表明H5N1种子病毒株在MDCK-G1细胞中传代具有一定的遗传稳定性。
2020年02期 v.33 121-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霜;赵伟;张鹏;吕敏;王建;陈维新;吴疆;
目的利用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反向遗传系统构建表达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F蛋白的重组病毒,并以BALB/c小鼠为动物模型,评价其免疫原性。方法在已建立的NDV反向遗传系统的基础上,将RSV F基因插入NDV全长cDNA克隆中,构建并拯救获得表达RSV F蛋白的重组病毒r LS/RSV-F。采用间接免疫荧光(indirect immunoinfluscent assay,IFA)法鉴定RSV F蛋白的表达;以HA、病毒半数鸡胚感染量(50%infective dose,EID50)、半数组织感染量(50%tissue infectious dose,TCID50)及生长曲线等生物学指标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将r LS/RSV-F滴鼻免疫BALB/c小鼠,于免疫后第49天经眼眶后静脉丛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IgG抗体效价,中和试验检测中和抗体效价。结果成功拯救表达RSV F蛋白的NDV重组病毒r LS/RSV-F,具有与亲本病毒相似的感染能力及生长动力学特性;r LS/RSV-F可刺激小鼠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针对RSV F蛋白的特异抗体及RSV中和抗体,与亲本病毒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成功拯救了表达RSV F蛋白的NDV重组病毒,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重组病毒r LS/RSV-F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RSV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2020年02期 v.33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2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刘媛;王文博;邹自英;胡宗海;熊杰;
目的评价灭活人55型腺病毒(human adenovirus-55,HAdV-55)在小鼠体内免疫原性。方法将HAdV-55(SF04/SC/2016)毒株经0. 1%甲醛60℃热灭活12 h。将灭活HAdV-55与弗氏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充分乳化,皮下注射BALB/c小鼠,200μL/只;2周后,将灭活HAdV-55与弗氏不完全佐剂等体积混合,充分乳化,加强免疫2次,间隔2周,同时设PBS对照组。每次免疫1周后经小鼠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抗HAdV-55特异性抗体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法、ELISA法和体外中和试验检测末次免疫的血清抗体水平。结果灭活HAdV-55免疫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HAdV-55抗体,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抗体滴度增大。灭活HAdV-55免疫小鼠血清可与HEp-2细胞内HAdV-55蛋白反应,产生荧光;总IgG水平均高于PBS对照组小鼠;可在HEp-2细胞上中和HAdV-55的感染,中和效价为1∶640~1∶1 280。结论灭活HAdV-55可作为免疫原诱导小鼠产生中和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2020年02期 v.33 131-135+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6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于立权;吕茂利;丁子秋;刘振华;李玉环;秦学功;崔玉东;
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简称金葡菌)一种新型金属磷酸酶(metallophosphatase,MPP)SA1662进行遗传特征分析及生物学功能鉴定。方法从金葡菌基因组DNA中克隆SA1662基因,通过序列比对和构建进化树分析其遗传特征;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Ni柱纯化后,测定酶活性。应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SA1662基因缺失株,分析SA1662基因缺失对金葡菌生长、万古霉素敏感性、细菌自溶性和细菌生物菌膜形成的影响,探讨SA1662的生物学功能。结果 SA1662蛋白具有MPP类蛋白结构域,并含有特征性金属离子结合位点,与金葡菌和施维茨葡萄球菌中相关蛋白有更近的亲缘关系。该蛋白酶活性依赖于Mg~(2+)和Mn~(2+),特别是Mg~(2+)。与野生型菌株相比,SA1662基因缺失后,细菌生长速度减慢,万古霉素敏感性、TritonX-100诱导下的细菌自溶性和细菌生物菌膜形成能力均下降。结论 SA1662蛋白为一种新型的金葡菌MPP,在细菌抗逆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0年02期 v.33 13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8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朋;彭玲;王斯斯;张琨;张凯丽;叶艺;孔茜;孔健;
目的评价表达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克隆抗体(简称抗VEGF单抗)的重组CHO细胞(K11细胞)传代稳定性。方法细胞培养瓶中进行K11细胞连续传代,于培养1、4和7个月时测定K11细胞的倍增时间、单细胞抗体表达量和基因拷贝数。在传代培养过程中,分别于传代培养2、3、4、5和7个月时将K11细胞接种至全自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发酵培养,测定发酵培养产物的单抗表达量,测序单抗轻、重链基因;采用三步层析(亲和、阴/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人源化抗VEGF单抗,分析人源化抗VEGF单抗的纯度、电荷异质性、一级结构和生物学活性。结果 K11细胞在细胞培养瓶中连续传代培养1、4和7个月时,对数生长期K11细胞的倍增时间分别为25、23和34 h,单细胞抗体表达量分别为15. 6、15. 0和11. 5 pg/(个·d),单细胞基因拷贝数分别为200、219和204 copies/个。生物反应器发酵培养5批单抗,纯化后单抗表达量为1. 18~2. 06 g/L,K11细胞单抗轻、重链基因测序结果均与理论序列一致,人源化抗VEGF单抗SEC-HPLC单体纯度为96. 23%~98. 21%,电荷异质性和一级结构相似,生物学活性为(0. 859~0. 901)×104U/mg。结论 K11细胞在工业化生产规模的培养周期内保持稳定,可满足人源化抗VEGF单抗的商品化的生产需要。
2020年02期 v.33 14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5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思瑶;王志慧;贺显晶;蒋剑成;汪锋锋;王丽娜;肖佳薇;郭东华;
目的构建含有牛坏死杆菌43 kDa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AGGS-43 kDa OMP,并检测其在BHK细胞中的瞬时表达。方法将43 kDa OMP核苷酸全基因序列与pCAGGS-H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CAGGS-43 kDa OMP,转化至大肠埃希菌,将鉴定正确的阳性菌转染BHK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经双酶切及PCR鉴定,重组质粒pCAGGS-43 kDa OMP构建正确;转染pCAGGS-43 kDa OMP的BHK细胞镜下观察可见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检测可见相对分子质量为43 000的目的蛋白。结论成功构建了pCAGGS-43 kDa OMP真核表达质粒,可在BHK细胞中瞬时表达,为进一步研究牛坏死杆菌感染机制奠定了基础。
2020年02期 v.33 149-15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何金英;朱素芳;莎如拉;孙文芳;马玉珍;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对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的作用机制。方法将103个/mL乳酸杆菌与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共培养20、40、60 min,各时间点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子宫内膜上皮细胞MAPK通路中ERK1/2、JNK、P38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在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加入40 ng/mL U0126,再加入103个/mL乳酸杆菌,共培养20、40、60 min,各时间点收集细胞,采用Western blot及CCK-8法检测U0126对ERK1/2、JNK、P38、p90RSK蛋白磷酸化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乳酸杆菌能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MAPK通路中ERK1/2蛋白发生磷酸化,共培养40和60 min组ERK1/2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与对照(0 min)和20 mi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与40和60 mi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MAPK通路中JNK和P38总蛋白水平和磷酸化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 0. 05)。40 ng/mL U0126对JNK、P38蛋白磷酸化水平无影响,但能抑制ERK1/2信号通路下游蛋白p90RSK的磷酸化,同时能抑制乳酸杆菌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结论乳酸杆菌介导的促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是通过MAPK信号通路中的ERK1/2磷酸化发挥作用的。
2020年02期 v.33 15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4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杨英超;于爽;马霄;王丽婵;张华捷;田菲菲;龙珍;李月琪;
目的建立生物制品中残留甲醛含量衍生-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采用液体进样方式,毛细管色谱柱(SH-Rxi-5MS,30 m×0. 25 mm×0. 25μm)分离,FI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测定样品中残留甲醛含量。进样前,对照品及样品使用2,4-二硝基苯肼(2,4-dinitrophenyl-hydrazine,2,4-DNPH)衍生处理,考察不同衍生条件(包括衍生时间、衍生温度和提取溶剂等)对甲醛衍生及提取效率的影响。色谱条件:初始温度为150℃,保持1 min;以20℃/min的速率升温至250℃,保持10 min;检测器温度为250℃,进样口温度为250℃,分流比为10∶1;载气为N2;进样量为1μL。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重复性、准确性验证及初步应用。结果游离甲醛质量浓度在1~100μg/mL范围内时,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3 789. 7 C-1 030. 2,相关系数为0. 999 8。用建立的方法重复检测甲醛标准液6次,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 73%;在百白破疫苗样品中加入质量浓度分别为2、10和50μg/mL的甲醛标准溶液,测定的回收率分别为90. 15%、83. 16%和90. 35%;检测9种不同类型疫苗中残留甲醛,其中百白破、乙肝疫苗(酿酒酵母)、乙肝疫苗(CHO)和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可检出残留甲醛;检测6个厂家生产的百白破疫苗中残留甲醛含量,均低于《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规定的限值,除C厂家某批次产品检出的残留甲醛低于方法的定量限以外,其余厂家残留甲醛含量在6. 81~43. 89μg/mL之间。结论建立了一种标准化检测生物制品中游离甲醛含量的气相色谱法,该方法线性、重复性、准确性良好,适用于疫苗中残留甲醛含量的检测。
2020年02期 v.33 169-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0K] [下载次数:4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家友;刘洋;赵巍;王英;施金荣;乐欣如;韩锡鑫;邱阿明;黄晓媛;杨晓明;
目的比较微载体与片状载体培养MDCK-G1细胞的效果。方法在7. 5 L生物反应器中,分别使用微载体和片状载体培养MDCK-G1细胞,比较细胞的贴壁效率,并对搅拌转速、初始细胞接种密度、载体量进行优化。结果微载体最适培养条件为搅拌转速55 r/min,初始细胞接种密度3×10~5个/mL,载体量8 g/L,在此条件下最高细胞密度为(5. 03±0. 12)×10~6个/mL;片状载体最适培养条件为搅拌转速120 r/min,初始细胞接种密度2×10~5个/mL,载体量200 g,在此条件下最高细胞密度为(10. 22±0. 69)×10~6个/mL。结论片状载体能够用于MDCK-G1细胞的培养,且相对于微载体可获得更高的细胞密度,但有不易放大的缺点,作为细胞培养系统进一步开发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2020年02期 v.33 175-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3K] [下载次数:5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朝阳;石玮;马雷钧;程鹏飞;
目的建立皮内注射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 vaccine,BCG)特异性鉴别试验的多重PCR法,并进行验证。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的Pasteur 1173P2株序列(AM408590. 1)设计并合成引物,以制备的BCG特异性鉴别试验国家参考品(简称BCG鉴别参考品)DNA为模板,多重PCR法扩增其特异性缺失区RD1,产物经3%琼脂糖凝胶电泳鉴定,验证方法的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特异性、耐用性及灵敏度;采用该方法检测8批皮内注射用BCG供试品。结果 BCG鉴别参考品在重复检测6次、2名检测人员分别重复检测3 d、不同PCR退火温度及不同DNA聚合酶加量时均扩增出约200 bp的核酸片段;最低可检10 pg/mL的目的基因,仅对结核分枝杆菌H37Rv及皮内注射用BCG样品DNA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经该方法检测,8批供试品PCR产物电泳均可见单一的目的条带,无RD1序列存在,大小与BCG鉴别参考品一致。结论多重PCR法的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特异性、耐用性及灵敏度良好,可应用于皮内注射用BCG特异性鉴别试验。
2020年02期 v.33 179-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小锋;原增艳;申笑菡;张利军;苗江欢;
目的优化山楂叶总黄酮(total flavone of haw leaves,TFHL)富集工艺,并检测TFHL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方法采用Design-expert 10. 0软件对TFHL富集工艺进行响应面设计优化,以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洗脱剂用量、洗脱流速为自变量,TFHL收率和提取物中TFHL质量分数为响应值,设计3因素3水平共17个试验。采用最佳工艺富集TFHL,并检测TFHL清除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ABTS)自由基和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的能力。结果最佳工艺参数为:洗脱剂乙醇体积分数为60%,洗脱剂用量4. 4 BV,洗脱流速3. 8 BV/h。在该条件下,TFHL收率为54. 1%,提取物中TFHL质量分数为86. 8%,其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达93. 66%(IC50=12. 56 mg/L),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90. 83%(IC50=1. 205 mg/L)。结论优化的TFHL富集工艺具有收率及提取物质量分数高、工艺稳定的优点,且富集后TFHL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活性。
2020年02期 v.33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亚南;毛琦琦;李茂光;叶强;
目的验证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乳糖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色谱柱XBridge Amide(4. 6 mm×150 cm,3. 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三乙胺(75∶25∶0. 1)的混合液,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40℃,示差检测器温度为40℃,进样量为50μL。同时验证该方法的系统适用性、特异性、线性范围、精密度、稳定性、准确度及定量限。采用该方法对3个厂家生产的30批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乳糖含量进行检测。结果乳糖对照品色谱峰的理论塔板数为8 123,与其他色谱峰的分离度> 1. 5;乳糖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图谱于相应保留时间处可见乳糖峰,阴性对照溶液未见该色谱峰;乳糖浓度在0. 050 03~0. 650 4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 484 3×10~5X-7. 378 4×10~2,R~2=0. 999 97。批号为Y201409089-1、Y201501002和201410050的3批供试品溶液分别测定6次结果的RSD分别为0. 71%、1. 01%和1. 69%;分别于12个时间点测定结果的RSD分别为0. 25%、0. 38%和0. 58%;乳糖回收率分别为101. 67%、101. 93%、99. 43%,RSD分别为1. 37%、1. 20%、1. 37%。乳糖定量限为0. 4μg。30批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乳糖含量为8. 29~11. 05 mg/mL。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稳定性及准确度,可作为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中乳糖的检测方法。
2020年02期 v.33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3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盛程程;黄东东;李文娟;陈立志;
目的对应用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水貂犬瘟热疫苗株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对水貂犬瘟热疫苗株(CVD3-CL株)在生物反应器中微载体悬浮培养的相关参数[培养温度(30、33、37℃)、病毒感染复数(MOI,0. 01、0. 03、0. 05、0. 07)及收毒时间]进行优化,并对制备的疫苗进行动物安全性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在5 g微载体、1 L培养体系中,温度设定为33℃,MOI设为0. 03时,更有利于病毒的复制增殖,病毒滴度可在接毒后108 h达峰值,为10~(6.7)TCID_(50);制备的疫苗安全性良好,可有效免疫水貂,保护率为100%。结论优化了应用生物反应器悬浮培养水貂犬瘟热弱毒疫苗株的工艺,为水貂犬瘟热弱毒疫苗的大规模培养提供了参考。
2020年02期 v.33 194-196+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8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天阳;张爱忠;李俊;姜宁;
目的筛选毕赤酵母工程菌培养基的主要组分,优化工程菌培养条件。方法采用毕赤酵母工程菌CC31发酵培养抗菌肽CC31,选取基础盐培养基(basic salt medium,BSM)为初始培养基,利用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设计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酵母营养物进行筛选;选取最适培养基对菌种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培养温度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结果经鉴定,抗菌肽CC31相对分子质量为13 620;初始BSM培养基添加组分中碳源为3%甘油和3%葡萄糖,酵母营养物为1%酵母浸出物,氮源为1. 5%硫酸铵;在10%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值为6,培养温度为30℃的培养条件下,获得的抗菌肽CC31蛋白浓度可达82 mg/L。结论优化了毕赤酵母工程菌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获得高表达量的重组蛋白,为工业化高密度发酵提供了实验依据。
2020年02期 v.33 197-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0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崔兆海;廖国阳;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病原之一,是引起儿童获得性肺炎常见的病原体。学龄期前和学龄期的儿童是易感人群,感染后多见社区获得性肺炎。但是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和性别的差异,在同一季节不同地区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特征也存在差异。近年来重症及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报道逐渐增多,耐药菌株的出现造成了治疗的困难。肺炎支原体感染除了引起呼吸道疾病外,还会引发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等并发症。本文就肺炎支原体的病原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耐药状况等作一综述。
2020年02期 v.33 203-20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12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李洁;李海霞;阎春生;哈小琴;
细胞焦亡是一种促炎形式的细胞死亡方式,且依赖于半胱天冬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的酶活性,在形态、机制和病理生理上均不同于细胞凋亡和坏死等其他细胞死亡方式,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并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起重要作用。细胞焦亡包括依赖caspase-1的经典焦亡通路和非caspase-1依赖的非经典焦亡通路,其具有双向作用,中度细胞焦亡有助于细胞稳态,并可能有效防止细胞过度增殖,保护宿主;另一方面,高水平细胞焦亡可能导致炎症,不利于体内平衡的维持。本文主要对细胞焦亡产生机制及内皮细胞焦亡、巨噬细胞焦亡和平滑肌细胞焦亡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0年02期 v.33 2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5K] [下载次数:1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林焱;周旭;
氢氧化铝佐剂是使用最为广泛的疫苗佐剂,在其使用过程中,疫苗抗原表位、缓冲体系及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氢氧化铝吸附疫苗的免疫效果造成影响。对氢氧化铝佐剂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对确保佐剂效果及疫苗质量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氢氧化铝佐剂在疫苗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2020年02期 v.33 213-215+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1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晓宇;常军亮;刘玉林;
糖基化是经酶定向控制下,在蛋白质或脂质特定位点附加寡糖链的共翻译和翻译后重要的修饰过程,发生于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糖基化修饰是单克隆抗体药物结构形成、功能发挥及药代动力学等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糖型通过影响单克隆抗体的结构而对药物的半衰期、效应功能等产生影响。在特定的细胞表达系统中,不同的细胞培养工艺参数对糖基化异质性产生影响。本文就糖型结构异质性对抗体效应功能的影响、细胞培养条件对抗体糖基化的作用以及糖基化研究技术的现状作一综述。
2020年02期 v.33 216-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16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贾蓓;李晨旭;陈耀宇;刘朋飞;
A型血友病(Hemophilia A,HA)是由凝血因子Ⅷ(FⅧ)的基因缺陷引起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由于FⅧ的缺乏,患者终身具有自发性或创伤性出血倾向,甚至可因颅内和关节出血危及生命。目前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因子代替法,主要通过给患者反复注射FⅧ因子达到治疗目的,但该方法临床效果有限。近年来HA的治疗方法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技术的出现,为基因修复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同时,以iPS技术为基础,转录激活子类似的效应子核酶技术[transcription activator-like(TAL)effector nucleases,TALEN]和规律成簇间隔短回文重复技术(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PSPR)基因修复方法已成功用于HA动物模型的治疗,成为该疾病新的潜在治疗方法。本文就近年来TALEN和CRISPR技术在HA iPS疗法中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2020年02期 v.33 22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8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范范;章丽娜;商迎辉;劳凤学;
作为从二维(two-dimensional,2D)培养衍生出的新技术,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三维(threedimensional,3D)培养不仅能够模拟脑内微环境,更好地维持NSCs增殖及分化能力,还能进一步形成脑类器官。3D培养NSCs及脑类器官均可作为有效的体外细胞模型,不仅能模拟神经疾病的发病过程,还可应用于高通量药物筛选;另外,利用NSCs移植及定向分化等特征修复和替代死亡的神经细胞,可延缓或抑制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 disease,AD)等神经系统疾病。NSCs的3D培养将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大脑发育过程,以及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同时有助于寻找药物靶点和药物开发。由此可见NSCs的3D培养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NSCs的特性和3D培养方式,及其在神经疾病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0年02期 v.33 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6K] [下载次数:1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唐莹;肖雷;王凤双;张松建;黄蓉;
<正>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近年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公众健康[1]。梅毒的病原体是苍白螺旋体[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TP)],可通过胎盘经血液进行垂直传播,可导致流产、死胎、死产、早产,还可致胎儿缺氧、窒息、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先天性梅毒,甚至可导致围产儿死亡等后果[2-3],严重威胁母婴健康。WHO预计,由于母亲孕期感染,每年全球将有超过50万先天梅毒患儿出生[4-5]。目前,临床针对梅毒常采用包括普鲁卡因青霉素、水剂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排除体内毒素。
2020年02期 v.33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晓娟;曹琰;赵勇;郭中平;
<正>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由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发病急、流行广、病死率高及菌群变迁和菌型漂移等特点,在大多数国家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接种脑膜炎球菌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控制其流行的一种最有效的措施。目前,针对A、C、Y和W135群脑膜炎球菌均已开发出多糖疫苗和多糖结合疫苗,本文基于脑膜炎奈瑟球菌及其流行病学特点,主要介绍脑膜炎球菌疫苗的发展历程、各类脑膜炎球菌疫苗的现状和特点,及其疫苗使用的相关问题。
2020年02期 v.33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7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肖雷;王凤双;
<正>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是由于G-6-PD的基因突变所致,是最常见遗传性代谢性疾病[1]。蚕豆、药物、细菌及病毒感染等为诱发因素。在中国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以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台湾及香港等省为高发区,部分省份人群的基因携带率高达16%[2]。据北京国家临床实验中心2013年196个实验室上报的30 000万新生儿筛查结果,G-6-PD发生率为1:44[3]。河北省廊坊地区2013~2016年新生儿共检出G-6-PD 138例,总发生率为0. 047%(138/293 892),即1/2 130[4]。
2020年02期 v.33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2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