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疫苗研究

  • 以MDCK为基质的H5N1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的制备及其免疫学评价

    张家友;闫新业;赵巍;刘洋;王英;施金荣;乐欣如;程建曦;韩静;黄晓媛;杨晓明;

    目的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技术大规模制备以MDCK细胞为基质的H5N1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并进行免疫学评价。方法利用7. 5 L生物反应器,以5 g/L微载体培养MDCK-G1细胞,当细胞密度达到1. 5×10~6或2. 5×10~6个/mL时,以0. 001、0. 000 1、0. 000 01 MOI接种H5N1流感病毒,每12 h取样检测流感病毒血凝滴度,并观察细胞形态;利用40 L生物反应器进行放大培养,收获病毒液后进行纯化。以不同剂量的细胞基质和鸡胚基质流感疫苗免疫BALB/c小鼠及攻毒,检测免疫原性。结果当细胞密度达1. 5×10~6个/mL时,以0. 000 1 MOI接种H5N1流感病毒48 h后,流感病毒滴度可达1∶1 024。纯化后病毒液杂蛋白去除率为91. 2%,回收率为87. 9%,总蛋白与HA比值低于4. 5,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相关规定。各剂量组细胞基质疫苗血凝抑制试验中和抗体滴度略高于鸡胚基质疫苗,其中10μg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0. 1μg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细胞基质疫苗及鸡胚基质疫苗组小鼠体重均有下降再恢复的过程,二者对小鼠体重的影响差异不大;1、0. 1μg剂量组细胞基质疫苗保护率为80%和40%,高于鸡胚基质疫苗的70%和3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10μg剂量组均为100%。结论建立了以MDCK细胞为基质的H5N1流感病毒的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细胞基质流感病毒灭活疫苗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面均非劣效于鸡胚基质流感疫苗,是未来流感疫苗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为细胞基质流感疫苗的研制及生产奠定了基础。

    2020年01期 v.3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6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66 ]
  • 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Sabin株灭活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加强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李洪哲;郑惠文;陈梦娇;邓燕;许秀雯;叶慧;刘小畅;孙明波;杨净思;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配比及制备工艺的吸附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乙型肝炎-Sabin株灭活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P-HepB-sIPV)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中、低剂量与铝佐剂相互配伍的不同sIPV配方设计4个DTaP-HepB-sIPV联合疫苗实验组,即中剂量含铝佐剂sIPV组(A组)、中剂量不含铝佐剂sIPV组(B组)、低剂量含铝佐剂sIPV组(C组)、低剂量不含铝佐剂sIPV组(D组),并设相应各组分的对照组和Infanrix hexa TM疫苗参考组。以已完成3剂基础免疫的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在全程免疫第16个月接种1剂次加强免疫,进行安全性评价,并比较加强免疫前后各组大鼠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及阳转率,同时观察加强免疫对大鼠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影响。结果加强免疫后未观察到不良反应,大鼠接种部位未见红肿、硬结、溃烂等现象,且各组大鼠体重维持稳定。加强免疫后30 d,各组大鼠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均为阳性,Ⅰ、Ⅱ、Ⅲ型抗体阳转率A组分别为100%、71. 4%、85. 7%,B组分别为71. 4%、85. 7%、100%,C组分别为80%、80%、100%,D组分别为71. 4%、100%、85. 7%;A组诱导的各型别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均高于B组,且可达到或超过参考组;B、D组诱导产生的各型脊灰病毒中和抗体GMT均能达到同等剂量相应对照组水平。加强免疫后,各组百白破各组分抗体GMT有5~106倍增长,联合疫苗实验组GMT与对照组相比,总体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加强免疫后,乙肝抗体阳转率乙肝对照组为66. 7%,B组为55. 6%,C组为50%,A组为16. 7%,D组为14. 3%,参考组为0%;各组Anti-HBsAg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两两相比,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DTaPHepB-sIPV具有良好的安全性,sIPV中剂量含铝佐剂的DTaP-HepB-sIPV联合疫苗所诱导的各抗体水平更加稳定持久,可作为未来疫苗最佳配比的参考。

    2020年01期 v.33 6-1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23 ]

基础研究

  • 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海马脑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严德萍;陈静;马娜;高丽娟;李建国;

    目的探讨短暂前脑缺血再灌注(transient forebrain ischemia-reperfusion,I/R)对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ontrol组、sham组和I/R组,利用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分析I/R后大鼠BDNF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试验检测I/R后大鼠BDNF基因启动子上H3K27的乙酰化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sham组大鼠CA1和CA3区BDNF蛋白和m 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CA1区BDNF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 <0. 001),而CA3区BDNF蛋白表达增高(P <0. 05);I/R组大鼠CA1区BDNF mRNAⅠ、Ⅱ和Ⅵ的表达均显著增高(P <0. 01),而mRNAⅣ的表达显著下降(P <0. 01),在CA3区4种m RNA均显著增高(P <0. 01)。与sham组相比,I/R组大鼠CA1区BDNF启动子4的H3K27乙酰化水平显著下降(P <0. 001),而CA3区BDNF启动子区域H3K27乙酰化水平增高(P <0. 01)。结论 I/R诱导大鼠海马CA1区BDNF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并改变了BDNF基因启动子区乙酰化水平,为进一步研究BDNF表达降低引起神经元死亡的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2020年01期 v.33 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6 ]
  • 不同硫代修饰CpG ODN佐剂活性的比较

    屈旭成;何鹏;邱少辉;方鑫;童海青;葛君;李建强;姜崴;胡忠玉;

    目的评价相同序列不同硫代修饰CpG ODN佐剂联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表面抗原(rHBsAg)在BALB/c小鼠中的免疫原性,及在HEK-Blue~(TM) hTLR9细胞上的活性。方法将4种(全硫代修饰的QCX1、部分硫代修饰的HS1和HS2及非硫代修饰的NS)CpG ODN及其阳性对照(全硫代修饰的CpG7909)按照相同配比分别与rHBsAg混合,使CpG ODN和rHBsAg终浓度均为20μg/mL,同时设等剂量抗原对照组(rHBsAg)及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分别肌肉免疫BALB/c小鼠,每只100μL,于免疫后1、2、4周摘眼球采血后处死小鼠,分离血清,应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antibody to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Anti-HBs)水平;取小鼠脾脏,制备脾细胞悬液,分离脾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MNCs),应用ELISPOT技术检测抗原特异性IFNγ、IL-2的分泌水平。体外应用HEK-Blue~(TM) hTLR9细胞,检测4种CpG ODN及阳性对照CpG7909在该细胞上的活性,以及血清中放置不同时间后在该细胞上的活性。结果免疫后1、2、4周,各组小鼠血清Anti-HBs水平逐渐升高,其中免后2、4周,QCX1组小鼠血清抗体水平高于抗原对照、HS1、HS2、NS组;QCX1组小鼠MNCs在rHBsAg刺激下,分泌IFNγ和IL-2的能力显著高于HS1、HS2、NS和抗原对照组(P均<0. 01);QCX1和HS2组刺激HEK-Blue~(TM) hTLR9细胞活性的半数有效浓度(EC_(50))分别为5. 94和6. 52μg/m L,明显低于HS1(46. 54μg/m L)和NS组(49. 10μg/m L);随着不同硫代修饰CpG ODN在血清中放置时间的延长,仅全硫代修饰QCX1和CpG7909组细胞培养物A_(655)基本不变,其他组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结论全硫代修饰组QCX1佐剂增强小鼠细胞和体液免疫的能力与CpG7909相当,且在HEK-Blue~(TM) hTLR9细胞上呈现较好的活性,在血清中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020年01期 v.33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894 ]
  • 赤子爱胜蚓Calreticulin的cDNA和氨基酸序列分析

    张丽娜;田九博;王萱;马培元;孟凡秀;文朝朝;魏艳;于保锋;

    目的分析赤子爱胜蚓Calreticulin的cDNA和氨基酸序列。方法从本院构建的赤子爱胜蚓cDNA文库中经测序获得其Calreticulin cDNA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DNAMAN、NCBI ORF finder、ExPASy Protparam、ExPASY Protscale、NCBI Conserved Domains、SignalP 4. 1 Server、TMHMM Server v. 2. 0、SOSUI、NetPhos 3. 1 Server、PSORT、SOPMA、ExPASy COILS、SWISS-MODEL分别对Calreticulin的cDNA序列、氨基酸序列、一级结构基本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保守结构域、信号肽、跨膜区、可溶性、磷酸化修饰、亚细胞定位、二级结构、卷曲螺旋域以及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及分析。结果赤子爱胜蚓Calreticulin cDNA序列长476 bp,其中包含35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18个氨基酸残基;Calreticulin由19种氨基酸组成,呈酸性,为稳定的可溶性亲水蛋白;具有1段Calreticulin超家族保守结构域;不存在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具有12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二级结构元件主要由α-螺旋(29. 66%)和无规则卷曲(50. 85%)组成,具有卷曲螺旋;三级结构预测结果与二级结构一致。结论掌握了赤子爱胜蚓Calreticulin的理化性质,预测了其潜在的特征,并分析了其结构,为后续深入开展其功能及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0年01期 v.33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8 ]
  • 胆固醇对非酯化脂肪酸介导的犊牛肝细胞脂质沉积影响的GC/MS分析

    张翠羽;杨威;赵阳;郑家三;陈媛媛;罗春海;范钊;王建发;张洪友;

    目的研究胆固醇(cholesterol,CHOL)在非酯化脂肪酸(non-esterified fatty acid,NEFA)介导的犊牛肝细胞脂质沉积中的作用,揭示CHOL对能量负平衡奶牛肝脂代谢的调控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犊牛肝细胞,添加NEFA培养12 h,模拟能量负平衡状态下的高NEFA环境构建脂肪沉积模型,依据细胞生化指标的变化特征确定添加CHOL的最适浓度及时间。在细胞更换培养基后的不同时间点添加NEFA和CHOL,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游离脂肪酸组、胆固醇组和酸+醇组,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检测,获得组间的差异代谢物,再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空白组与胆固醇组相比,有包括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蛋氨酸在内的28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有15个下调,13个上调;游离脂肪酸组和酸+醇组相比,共有包括苏氨酸、腺嘌呤、瓜氨酸在内的17个差异代谢物,其中水杨酸胆甾烷-3,5,6-三醇下调,其余16个上调,这些差异代谢物主要参与糖异生与类固醇合成的代谢通路。结论 CHOL通过上调丙氨酸、缬氨酸和苏氨酸来激活糖异生途径,缓解能量负平衡时脂质代谢所产生的沉积,还通过上调羊毛甾醇来激活类固醇途径,加强细胞吸收血浆中CHOL的能力。

    2020年01期 v.33 3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05 ]

治疗制剂

  • 抗旋毛虫硒蛋白T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对裸鼠肝癌H7402细胞的抑制效果

    张桐嘉;逄大欣;张楠;宫鹏涛;李建华;杨举;张西臣;

    目的制备抗旋毛虫与肝癌H7402细胞相关抗原硒蛋白T单克隆抗体,并观察其对裸鼠肝癌H7402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用纯化的旋毛虫硒蛋白T重组蛋白常规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其单克隆抗体;将肝癌H7402细胞经大腿内侧皮下接种BALB/c裸鼠,1×10~7个细胞/只,采用制备的高效价单抗,按20、50及100μg/只剂量接种裸鼠,隔日1次,共5次,评价单抗对裸鼠肝癌H7402细胞的抑制效果。结果成功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旋毛虫硒蛋白T的单抗的细胞株:4D4、4H2及4F1,效价均达1∶204 800以上,其中4H2抗体效价最高;20、50及100μg/只剂量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1. 6%、56. 2%和80. 3%。结论制备的抗旋毛虫与肝癌H7402细胞相关抗原硒蛋白T单克隆抗体对裸鼠体内肝癌H7402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2020年01期 v.33 42-4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53 ]

诊断制剂

  • 丙型肝炎病毒RNA室内质控品的制备及其临床应用评估

    何学虎;赵倩颖;梁小燕;董洁;赵玥;郭雅琪;师志云;张玉英;赵志军;

    目的探讨自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RNA定量检测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并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已发过HCV-RNA临床报告的血浆样本,分别将HCV-RNA阴性血浆(<50 IU/m L)、弱阳性血浆(10~2~10~3 IU/mL)和强阳性血浆(10~5~10~6 IU/mL)混合、离心后,获得阴性质控品(HCV-RNA-N)、弱阳性质控品(HCV-RNA-L)和强阳性质控品(HCV-RNA-H),小量分装后于-80℃冻存。确定靶值后,评价其均一性、重复性、准确性和稳定性。结果自制HCV RNA室内质控品具有良好的均一性、重复性和准确性,可在-80℃保持稳定至少12个月。结论 HCV RNA室内质控品制备过程简单,样品均一,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稳定性良好,可用于临床检测HCV-RNA。

    2020年01期 v.33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928 ]

临床研究

  • 2017~2018年宁波市出生儿童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接种率分析

    林立志;叶莉霞;陈奕;方挺;张良;董红军;许国章;

    目的分析2017~2018年宁波市出生儿童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13-valent 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13)的接种率。方法收集宁波市"免疫预防管理信息系统"中2017~2018年出生儿童的PCV13接种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宁波市2017~2018年出生儿童221 921人,接种PCV13有25 124人,≥1剂次接种率为11. 32%,其中至少接种3针PCV13的有19 212人,≥3剂次接种率为8. 66%。25 124名<2岁儿童中,首针疫苗接种年龄≤1、2、3、4和≥5月龄者分别为5 428、11 287、5 556、2 608和245人,分别占21. 60%、44. 93%、22. 11%、10. 38%和0. 98%。不同地区、户籍类型、出生年份儿童PCV13≥1和≥3剂次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01),不同地区、性别、户籍类型、出生年份儿童PCV13首针疫苗接种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 01)。结论宁波市儿童PCV13接种率处于较低水平,建议将PCV13纳入国家免疫规划项目。

    2020年01期 v.33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3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38 ]

技术方法

  • 甲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在贝类检测中的应用

    袁亚迪;孙世洋;卞莲莲;崔博沛;高帆;刘佩;刘令九;毛群颖;梁争论;

    目的建立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HAV)荧光定量逆转录PCR(q RT-PCR)检测方法,用于贝类中HAV的检测。方法选择HAV高度保守的5’UTR区设计引物及探针,以HAV质粒为标准品,HAV活病毒为样本,建立HAV qRT-PCR检测方法;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准确性及中间精密度;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HAV活病毒和贝类样本,并与我国贝类HAV检测国标方法(GB/T22287-2008法)进行比较。结果通过14对引物探针分别对HAV质粒(101~108拷贝/μL)检测结果的比较,选择灵敏度最优的Pan1引物,建立了HAV qRT-PCR检测方法(PAN法)。PAN法对CVA16、CVB3、EVA71、PV等11种RNA病毒均无阳性扩增;灵敏度达10 TCID_(50)/m L;检测2. 699~5. 699 LgTCID_(50)/mL各浓度HAV活病毒的回收率为82. 9%~127. 0%,单人和双人检测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 0%~7. 0%和2. 6%~8. 4%。PAN法检测HAV活病毒的灵敏度(10 TCID_(50)/m L)优于GB/T22287-2008法;两种方法对20份贝类样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PAN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准确性、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可用于贝类样本中HAV的核酸定量快速检测。

    2020年01期 v.33 55-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59 ]
  • 大鼠血清中抗轮状病毒IgG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程满荣;徐葛林;李庆亮;杨露;李望华;孙营;彭瑾;

    目的建立大鼠血清中抗轮状病毒(rotavirus,RV)IgG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以兔抗RV多抗血清作为包被抗体,RV作为检测抗原,建立抗RV IgG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棋盘滴定法优化包被抗体浓度(1∶1 000~1∶1 024 000)和血清浓度(1∶20~1∶2 560),直接ELISA法优化生物素标记的羊抗大鼠IgG工作浓度(1∶1 000~1∶128 000稀释)。采用优化的间接ELISA法检测39份RV抗体阴性大鼠血清样品,样品A_(450)均值加上3倍标准差作为该检测条件的阴阳性判定界值。同时对该方法的专属性、检测限、耐用性进行验证。分别采用建立的方法及荧光灶形成单位(fluorescent focus-forming unit,FFU)方法检测96份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试验样品,评价二者的符合率。结果建立的间接ELISA法的最适反应条件为:包被抗体稀释倍数为1∶8 000,血清稀释倍数为1∶80,生物素标记的羊抗大鼠IgG工作浓度为1∶4 000,阴阳性判定界值为0. 105。方法检测限为0. 031,且具有良好的专属性及耐用性。建立的方法与FFU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达95. 8%。结论成功建立了抗RV IgG抗体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且方法准确可靠,为临床前安全性评价试验提供了一种简便的血清学诊断方法。

    2020年01期 v.33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073 ]
  • 实验设计法在优化表达Fc融合蛋白的CHO细胞发酵培养工艺中的应用

    马动;程凡亮;刘忠;张贵民;赵丽丽;

    目的通过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s,DOE)分析优化重组CHO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的培养工艺。方法以2 L生物反应器控制参数温度(T)、p H及溶氧(dissolved oxygen,DO)作为变量,以蛋白表达量、蛋白纯度及蛋白唾液酸含量为响应变量,应用Design Expert 10软件进行3因素2水平DOE拟合分析,筛选最适表达Fc融合蛋白的CHO细胞发酵培养工艺参数,并采用5 L生物反应器进行验证。结果蛋白表达量仅与T有关,且呈成正相关,pH和DO对其无显著影响,T与pH对其有交互作用;蛋白纯度受T和pH影响显著,T呈负相关,pH呈正相关,DO对其无显著影响,T与p H对其有交互作用;唾液酸含量受T和p H影响显著,T呈正相关,pH呈负相关,DO对其无显著影响。最适工艺参数确定T为(34±0. 5)℃,pH为(7. 05±0. 02),DO为(45±5)%。采用最适工艺参数的反应器与优化前工艺比较,活细胞密度(viable cell density,VCD)增加;蛋白表达量、蛋白纯度、唾液酸含量分别提高了29. 7%、8%和87. 9%。结论通过DOE方法快速优化了生物反应器培养表达Fc融合蛋白的CHO细胞的工艺参数,在不降低蛋白产量及纯度的前提下,极大提高了融合蛋白唾液酸含量。

    2020年01期 v.33 66-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35 ]
  • 重组蛋白中G418残留量超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方法的建立

    张旭凡;王辉;王志明;魏敬双;

    目的建立定量检测重组蛋白中G418残留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蒸发光散射检测(evaporative light scattering detection,ELSD)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G418经UPLC洗脱后,通过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首先将柱洗脱液雾化形成气溶胶,然后在加热的漂移管中将溶剂蒸发,余下不挥发性溶质颗粒在光散射检测池中进行检测,通过标准曲线计算质控品中G418浓度。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专属性、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定量限、耐用性、线性验证。结果 G418浓度在0. 01~0. 20 mg/m L范围内,标准曲线的线性较好,R~2> 0. 99,定量限为0. 01 mg/mL;质控品的加样回收率在80%~120%之间;中间精密度试验回收率的RSD为3. 44%;定量限试验回收率的RSD为5. 38%;耐用性试验回收率的RSD为4. 56%。结论 UPLC-ELSD法精密度良好,可用于重组蛋白研发及生产过程中G418残留的监测。

    2020年01期 v.33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4 ]
  • 细菌内毒素重组C因子检测方法的验证

    裴宇盛;蔡彤;陈晨;高华;魏霞;刘洋;王婷婷;祝清芬;陆益红;朴晋华;刘琦;张蕻;李松梅;

    目的验证细菌内毒素重组C因子检测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四部(2015版)9101药品质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的规定,对细菌内毒素重组C因子检测法(Lonza和Hyglos两种试剂盒)的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性、专属性、检测限及耐用性进行验证,并与动态显色法进行比较。结果 2种方法在内毒素标准品为0. 005~5 EU/mL范围内与logδRFU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 0. 980;高、中、低浓度内毒素标准品2种方法检测回收率的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精密度各有优劣,总体相当;重组C因子不与β-葡聚糖发生反应,动态显色法检测β-葡聚糖浓度为0. 55 EU/mL;检测限均为0. 005 EU/mL;斜率和实测值不受增益值改变的影响,截距和增益值呈正相关。结论重组C因子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精密性、专属性及耐用性,可应用于生物制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2020年01期 v.33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1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834 ]

综述

  • CA16疫苗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杜瑞晓;毛群颖;梁争论;

    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为严重影响婴幼儿健康的传染病。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71,EV71)与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是引起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曾引起包括中国等多个国家或地区HFMD的流行或暴发。疫苗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主要手段。EV71疫苗上市后,CA16疫苗和EV71/CA16联合疫苗及其相关研究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对CA16疫苗研发及其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2020年01期 v.33 80-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66 ]
  • 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肖萍萍;曾志勇;陈君敏;

    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1(single-strand DNA-binding protein 1,SSBP1)是一种存在于线粒体的蛋白,主要参与线粒体相关生物学活动,目前相关研究发现,其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侵袭相关。本文就SSBP1与线粒体及恶性肿瘤之间的生物相关性作一综述。

    2020年01期 v.33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6 ]
  • 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流感病毒研究及流感疫苗发展中的应用

    年悬悬;杨晓明;

    流感病毒是分节段负链RNA病毒,属于有包膜的正黏病毒科,分为甲、乙、丙、丁4个型别。流感病毒可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或大流行,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经济问题,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病毒的感染。反向遗传学技术对扩大人类对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突变流感病毒基因组中的特定核苷酸,阐明流感病毒基因组序列调控性质或特定氨基酸对流感病毒蛋白功能的作用。通过反向遗传学技术可将两种或多种病毒遗传物质进行重组,共感染细胞制备出重组病毒株,作为季节性流感疫苗或针对潜在大流行病毒株的疫苗。本文对流感反向遗传学技术在流感病毒研究及流感疫苗发展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2020年01期 v.33 8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6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56 ]

专题报道

  • 全球脊髓灰质炎病毒封存与疫苗采购第十八次会议报告

    赵钰萍;尹兴晓;

    <正>2019年10月15日,WHO-UNICEF与IPV/OPV生产商、国家封存监管机构(National Authority for Containment,NAC)关于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封存与疫苗采购的第十八次磋商会议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ted Nations International Children′s Emergency Fund,

    2020年01期 v.33 96-98+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75 ]
  • 2018年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国家监督抽验质量分析及评价

    高帆;卞莲莲;吴星;毛群颖;梁争论;

    <正>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已成为世界范围特别是西太区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研究显示,多种肠道病毒可引起HFMD~([2]),其中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导致重症及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体~([3-4]),可引起5岁以下婴幼儿出现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衰

    2020年01期 v.33 9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10 ]
  • 多价手足口病疫苗:现实与梦想

    卞莲莲;刘思远;姜崴;毛群颖;高帆;杨晓明;梁争论;

    <正>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一种常见于5岁以下婴幼儿和儿童的急性传染性疾病~([1])。过去的20年里,HFMD在世界范围内,特别是亚太地区频频暴发~([2]),少数患儿并发病毒性脑炎、脑干脑炎、肺水肿、急性弛缓性麻痹等重症甚至死亡~([3])。HFMD已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2020年01期 v.33 106-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034 ]
  •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单克隆抗体部分质量控制项目的趋势分析

    武刚;刘春雨;崔永菲;孙亮;张荣建;段茂芹;付志浩;李萌;王兰;

    <正>在过去的30年,单克隆抗体已从科学工具转变为应用广泛的临床疗法~([1]),现广泛应用于恶性肿瘤、移植排斥、自身免疫性和传染性疾病等一系列疾病的治疗~([2])。新单克隆抗体药物以每年近40种的速度进入临床研究~([3]),已成为近年来复合增长率较快的

    2020年01期 v.33 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5 ]

  •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稿约

    <正>《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于1988年创刊,为报道中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成果和国内外研究进展现状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月刊。1刊载内容和设置栏目本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床

    2020年01期 v.33 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4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