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疫苗研究

  • 不同病毒培养方式制备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比较

    刘双军;刘岩松;孙宏亮;孙笑然;孙超;谢继莹;王琳麟;王选迎;刘智慧;

    目的比较3 L转瓶及14 L篮式生物反应器培养病毒制备的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产量及质量。方法分别采用3 L转瓶及14 L篮式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3 L转瓶培养细胞96 h后感染SZV株森林脑炎病毒(MOI=0.01、0.04、0.1及0.4),培养至80~96 h收获第1次,每隔48 h收获1次(500 m L/次);14 L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7 d后感染SZV株森林脑炎病毒(MOI=0.01、0.04、0.1及0.4),感染后96 h开始流加病毒维持液,并收获病毒液,每24 h收获10~15 L。两种培养方式收获的森林脑炎病毒液经超滤浓缩、β-丙内酯灭活、柱层析纯化后获得疫苗原液,并进行相关检定。结果 4种MOI感染Vero细胞,采用3 L转瓶方式培养可连续收获6~7次,病毒液产量为3~3.5 L,收获液平均滴度为7.4 lgLD_(50)/m L;采用14 L篮式生物反应器培养可连续收获14 d,病毒产量140~160 L,收获液平均滴度高达8.4 lgLD_(50)/m L。两种方法制备森林脑炎灭活疫苗原液各项质量指标均合格,且14 L篮式生物反应器制备原液的效力及蛋白含量优于3 L转瓶。结论应用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制备Vero细胞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产量及质量高于转瓶培养工艺,本实验为生物反应器制备Vero细胞森林脑炎灭活疫苗的大规模生产及工艺改进奠定了基础。

    2018年05期 v.31 449-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不同剂量黄热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分析

    赵丹华;那瑞;李玉华;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黄热减毒活疫苗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方法分别用原倍、1/2、1/3和1/5剂量的黄热减毒活疫苗免疫NIH小鼠,免疫后1、2、3、4、5、6周各经眼球采血1次,采用噬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PRNT)检测各剂量组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体内抗体水平。结果免疫小鼠后1~6周各时间点原倍剂量组与1/2、1/3、1/5剂量组的血清抗体滴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剂量组小鼠免疫后1~6周血清抗体均100%阳转,可认为1/2、1/3、1/5剂量组与原倍剂量组相比,免疫原性基本一致。结论黄热减毒活疫苗注射剂量减少至1/5仍可保证免疫原性不变。

    2018年05期 v.31 453-45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2017年云南省登革病毒Ⅰ型分离株NS1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文送娇;林垚;席珏敏;王晓丹;陈俊英;潘玥;叶超;管娇琼;洪姗;孙强明;

    目的鉴定并分析2017年云南省登革病毒Ⅰ型(dengue virusⅠ,DENVⅠ)分离株的NS1基因。方法采用病毒RNA提取试剂盒提取登革热(dengue fever,DF)患者血清RNA,RT-PCR法鉴定病毒类型,并扩增DENVⅠ的NS1基因,进行测序。应用BIOEDIT软件比对NS1及DENVⅠ标准株(DQ672562.1)的核苷酸及氨基酸序列,并进行突变分析。应用MEGA 5.1软件中的NJ法(1000 Boot strap replicate)构建NS1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共分离获得16株DENVⅠ的NS1基因,经比对发现,201703、201704、201708、201709、201713分离株NS1基因第21位碱基由C变为T(无义突变);201705、201706、201712分离株NS1基因第289位碱基由T变为A(有义突变),氨基酸曲L变为M。16株分离株NS1基因其他突变位点均相同,共85处发生碱基突变,其中5个为有义突变。16株分离株与2011-China Donggua(JQ048541.1)、2008-Singapore(GU370049.2)、2014-Taiwan(KU365900.1)、2005-China Fujian(DQ193572.1)、2016-Malaysia(KX452065.1)、2007-Indonesia(KC762646.1)、2015-South Korea(KP406802.1)、2006-Japan(AB178040.1)、2007-Thailand(HM469966.1)、2013-singapore(KJ806945.2)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 2017年云南省16株分离毒株均为DENVⅠ,可能属于东南亚国家的输入性毒株。

    2018年05期 v.31 456-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HPV 16 L1天然变异体在毕赤酵母中的可溶性表达及病毒样颗粒装配

    杨旭;黄惟巍;姚宇峰;刘存宝;孙文佳;白红妹;马雁冰;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两个临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型毒株主要衣壳蛋白L1(HPV 16 L1),并分析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及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cticle,VLP)装配差异。方法将编码两个不同HPV 16毒株L1蛋白的全长基因序列M16和Y16分别重组于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 Pink LC,构建重组表达质粒Y16LC和M16LC,转化表达菌株p Pink strain 1。重组菌经甲醇诱导后,Western blot分析L1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可溶性。经密度梯度离心结合透射电镜观察,分析VLP装配情况。通过软件pubmed在线Alignment分析两个序列的氨基酸排列。结果两个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证明构建正确。两个序列获得了相似的蛋白表达水平,但Y16的可溶性较差,几乎且无VLP形成;而M16呈现较好的蛋白可溶性及VLP装配能力。Y16与M16有5个氨基酸的差异(H202D、T266A、Δ424S、D441Δ、K452Q)。结论 HPV 16 L1氨基酸的微小改变尽管未对重组蛋白的表达水平产生影响,但显著影响有功能的预期产物的获得。提示在基因重组病毒疫苗研发中,制备VLP时需考虑毒株的选择,甚至主动进行抗原的特定氨基酸的改造。

    2018年05期 v.31 462-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组核酸酶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赵宇;陈忠敏;

    目的构建重组核酸酶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情况。方法根据Gen Bank公布的黏质沙雷菌胞外核酸酶(Serratia marcescens nuclease,SM nuclease)基因序列(M19495.1),去除其N-端信号肽序列,使用大肠埃希菌偏爱性密码子,设计并合成带有核酸酶基因的Ben-p GH。以核酸酶基因全长为模板,PCR法扩增该基因,将其与经NcoⅠ和XhoⅠ双酶切的A10-p ET-32a-c(+)载体连接,连接产物转入E.coli Top10中,经菌液PCR筛选阳性克隆,并进行DNA测序。将Ben-p ET-32a-c(+)转入E.coli 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鉴定。结果 Ben-p ET-32a-c(+)中核酸酶基因与Gen Bank公布的SM nuclease基因的同源性为82%。表达的重组核酸酶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30 000,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84.45%。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核酸酶原核表达载体,并获得稳定表达。

    2018年05期 v.31 467-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盐单胞菌YH-I中MFS超家族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功能初步验证

    王艳红;尹圣祥;王吉宏;王于;乔志刚;纪思雨;贾桂燕;

    目的克隆盐单胞菌YH-I的MFS转运蛋白基因,明确其基本的生物学信息,并对其蛋白功能进行分析。方法提取盐单胞菌YH-I的总基因组DNA,应用Sau3AⅠ进行部分酶切,胶回收4 000~10 000 bp片段,与p UC18载体连接。采用功能互补法将连接产物电转化至缺陷株大肠埃希菌EP432感受态细胞中,筛选MFS转运蛋白新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其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后,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单克隆,接种至LBK液体培养基(Na~+含量控制在0~0.8 mol/L),IPTG诱导表达。结果从盐单胞菌YH-I克隆出全长为4 219 bp的片段,经DNAMAN分析,此片段含有4个开放式阅读框(ORF),提交NCBI进行BLAST比对,其中长度为1 209 bp的ORF2与Halomonas campaniensis(WP_038484815.1)编码的MFS转运蛋白一致性为86%,编码402个氨基酸,预测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3 000,等电点为9.63。经跨膜预测与疏水性分析,该蛋白定位于细胞膜上,含有12个疏水性跨膜区。经系统发育树分析,来自盐单胞菌YH-I的MFS转运蛋白处于1个独立的分支,可能为新型的MFS转运蛋白成员。经LBK转运能力分析,该蛋白不具有Na~+转运能力。结论本研究对克隆的MFS转运蛋白新基因进行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功能初步验证,为进一步明确盐单胞菌YH-I的MFS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2018年05期 v.31 473-478+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4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蛇床子素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放疗作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陈炯玉;庄轶轩;陈鑑;彭琳;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对鼻咽癌裸鼠移植瘤放疗作用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鼻咽癌CNE2细胞株经NU/NU裸鼠右腋皮下接种,2×10~8个/只,待移植瘤长至150mm~3时,随机分为对照组(隔1 d经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0.2 m L/只)、单纯蛇床子素组[隔1 d经腹腔注射,1.5μg/(g·10μL)]、单纯放疗组(5 Gy/次,隔3 d X射线照射1次)、蛇床子素联合放疗组(经腹腔注射蛇床子素2 h后进行放射治疗,剂量与方法同单纯蛇床子素组及单纯放射组)。每3 d测量移植瘤体积,首次给药后第21天取出移植瘤,称瘤重;流式细胞术检测移植瘤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移植瘤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及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基因m 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蛇床子素组、单纯放疗组及蛇床子素联合放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及瘤重均明显下降(P<0.05),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其中蛇床子素联合放射组最显著,且该组裸鼠移植瘤中VEGF及HIF-1α基因m 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单纯蛇床子素组及单纯放疗组(P<0.05)。结论蛇床子素可增强鼻咽癌裸鼠移植瘤对放疗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及HIF-1α表达,抑制血管生成有关。

    2018年05期 v.31 479-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核心链霉亲和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纯化

    訾静;张月娟;万一;

    目的构建核心链霉亲和素(core-streptavidin,CSA)酵母表达载体,表达、纯化CSA蛋白,并测定其活性。方法通过基因操作获得天然SA的核心活性区域基因片段,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p PIC9K,重组表达质粒p PIC9K-CSA经电击转化至毕赤酵母KM71感受态细胞中,甲醇诱导表达CSA蛋白。利用硫酸铵沉淀、2-亚氨基生物素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法纯化CSA蛋白,紫外光谱测定法检测CSA蛋白与生物素的结合活性。结果构建的CSA基因工程菌能有效表达目的蛋白,经硫酸铵沉淀、亲和层析两步法纯化后得到纯度约95%的CSA重组蛋白,其具有与生物素结合的活性,活性为13.6 U/mg。结论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能够有效分泌表达CSA蛋白,该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学活性,为CSA发酵产品的大规模纯化提供了依据。

    2018年05期 v.31 485-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培养基氨基氮/总氮值对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毒的影响

    瞿明霞;杨海艳;徐江峰;詹益雄;

    目的分析培养基氨基氮(amino nitrogen,AN)/总氮(total nitrogen,TN)值对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毒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制备方式的动物源性氮源,在TN相同且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分别按AN/TN目标值0.25、0.35、0.55配制培养基,用于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培养,分析不同AN/TN值与产毒的关系。结果不同AN/TN值与产毒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呈高度负相关(r=-0.85,P<0.001)。当AN/TN值在0.25~0.55范围内升高时,产毒呈下降趋势。AN/TN值为0.25时,产毒最高,平均值达105.5 Lf/m L。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培养基AN/TN值有利于产毒。

    2018年05期 v.31 489-491+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十二指肠贾第虫α-6贾第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李显赫;梁金龙;吴娜;宫鹏涛;李建华;杨举;李赫;张西臣;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十二指肠贾第虫α-6贾第素(α-6 Giardin)。方法以十二指肠贾第虫的c DNA为模板,PCR扩增α-6 Giardin基因片段,连接至p MD18-T载体,得到重组克隆质粒p MD18-T-α-6,将双酶切后得到的目的片段连接至p ET-28a表达载体中,得到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α-6,转化至E.coli Rosetta感受态细胞中,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α-6 Giardin,收集菌体,离心后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并利用Ni-NTA亲和层析柱纯化融合的α-6 Giardin蛋白。结果质粒p ET-28a-α-6经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目的蛋白α-6 Giardin为带His标签的包涵体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40 000,可与鼠抗His单抗特异性结合,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纯化的重组α-6Giardin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40 000,纯度可达80%。结论成功克隆、表达并纯化了十二指肠贾第虫α-6Giardin蛋白,为十二指肠贾第虫α-6 Giardin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8年05期 v.31 492-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治疗性制剂

  • 干扰素γ对血小板裂解液扩增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

    马致洁;赵奎君;

    目的探讨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对血小板裂解液扩增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CMSCs)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扩增UCMSCs,通过细胞形态、细胞表型和分化能力检测IFNγ(10 ng/m L)对UCMSC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同时采用ELISA法分析IFNγ对UCMSCs分泌免疫相关因子PGE-2、TGF-β1和IL-6的影响,CCK-8法检测IFNγ对UCMSCs抑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增殖的影响。结果 IFNγ预处理对UCMSCs在细胞形态、细胞表型、细胞成骨和成脂肪的分化能力方面无明显影响(P>0.05);IFNγ预处理可显著促进UCMSCs的TGF-β1及IL-6分泌(P<0.05),但对PGE-2的分泌无明显影响(P>0.05);IFNγ预处理可增强UCMSCs对PBMCs增殖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IFNγ预处理可增强UCMSCs的免疫调节功能。

    2018年05期 v.31 497-5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溶瘤2型单纯疱疹病毒注射液(Vero细胞)的药效学分析

    金静;汪洋;胡翰;毛泽勇;石晓太;方志正;刘滨磊;

    目的分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溶瘤2型单纯疱疹病毒(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OH2)的体内、外药效。方法按不同感染复数(MOI)=0.002、0.01、0.05、0.25、1.25分别感染人结肠癌细胞(Lo Vo)和人喉癌细胞(Hep2),MTT法检测OH2在体外的溶瘤作用。经BALB/c-nu正常小鼠右侧肋腹皮下分别注射Lo Vo细胞和Hep2细胞,当肿瘤平均体积>100 mm~3时,试验组于肿瘤内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的OH2(1×10~7、1×10~6、1×10~5 CCID_(50)/m L),同时设阳性对照组(5 mg/m L的5-FU)及阴性对照组(DMEM/F12培养基),于第0、3和6天进行注射。首次注射后第0、3、6、9、12、15、18天测量肿瘤长径(a)和宽径(b),计算肿瘤体积(tumor volume,TV)及相对肿瘤增殖率。结果 OH2在较小浓度下(MOI分别为0.168和0.063)即可较好地杀伤Lo Vo和Hep2细胞。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两种肿瘤模型的OH2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均有显著抑瘤效果(P<0.05);Lo Vo肿瘤模型中,OH2高剂量组的抑瘤效果明显优于中、低剂量组(P<0.05);Hep2肿瘤模型中,OH2高、中、低剂量组的抑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H2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均显示较好的溶瘤作用,具有新生物药开发前景,为临床前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8年05期 v.31 502-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征稿

    <正>《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进展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月刊。

    2018年05期 v.31 5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移动版上线了

    <正>为深度推进《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数字化转型,使期刊的资源得到广泛传播和利用,本刊已入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移动"域出版"平台,旨在更好地为业内同仁提供快捷的学习方式。扫描二维码,下载"超星学习通",点击"移动图书馆→期刊",输入"中国生物制

    2018年05期 v.31 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诊断制剂

  • 尿液HIV-1抗体室内质控品的制备及应用

    马仲慧;陈兵;常浩;裴丽健;邢文革;

    目的制备尿液HIV-1抗体室内质控品(简称尿液室内质控品),并对其进行均一性、稳定性评价及应用,以保证实验室检测的精密度。方法用HIV-1抗体阴性尿液样本倍比稀释HIV-1抗体阳性尿液样本,采用HIV-1尿液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吸光度/临界值比值(S/CO)来确定呈弱反应性的尿液样本的稀释倍数,制备尿液室内质控品。采用HIV-1尿液检测试剂盒评价尿液室内质控品的均一性和稳定性。连续检测20次尿液室内质控品,建立Levy-Jennings质控图并进行分析。结果 HIV-1抗体阳性尿液样本按1∶4比例稀释后所得样本为尿液室内质控品。均一性评价中,随机抽取的20支尿液室内质控品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为15.89%;稳定性评价中,随机抽取的20支尿液室内质控品在37℃、室温、2~8℃、-20℃放置不同时间检测结果的CV分别为8.69%、17.47%、18.08%和23.04%。Levy-Jennings质控图的S/CO比值的平均值为5.54,标准差为0.48。在常规条件下,尿液室内质控品均在控;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尿液室内质控品出现告警或失控。结论制备的尿液HIV-1室内质控品的稳定性、均一性较好,可用于控制实验室尿液HIV-1抗体检测的质量。

    2018年05期 v.31 507-510+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在健康儿童中两剂免疫后的免疫原性及安全性

    储艳;柴文清;陈丹丹;

    目的评价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在健康儿童中两剂免疫后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7岁曾接种过1剂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且与初次免疫间隔1年、3年、5年的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接种第2剂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于免疫前、接种后1个月及接种后1年采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和阳性率;观察接种后的不良反应,统计不良反应率。结果间隔1年组免前阳性率为73.68%,免后1月和免后1年分别升高至98.25%、94.74%;间隔3年组免前阳性率为65.22%,免后1月和免后1年分别升高至98.55%、89.86%;间隔5年组免前阳性率为71.70%,免后1月和免后1年分别升高至100.00%、92.45%。间隔1年组免前GMC为211.27 m Iu/m L,免后1月和免后1年分别升高至201.30、500.15 m Iu/m L;间隔3年组免前GMC为182.28 m Iu/m L,免后1月和免后1年分别升高至1 642.35、365.77 m Iu/m L;间隔5年组免前GMC为288.99 m Iu/m L,免后1月和免后1年分别升高至1 923.73、504.93 m Iu/m L。除间隔5年组免后1年与免前GM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他间隔年限免后1月及免后1年与免疫前比较,GMC和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接种431人,发生全身反应74人,不良反应率为17.17%,大多为1级反应;局部反应仅有1例,为一过性局部疼痛。结论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两剂免疫策略可明显提高疫苗保护效果,加强免疫后1年保护力约达90%,因此初免后1年进行水痘疫苗加强免疫可能为最优方案。

    2018年05期 v.31 51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国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和口服减毒活疫苗序贯接种基础免疫效果评价

    石晓娟;刘兰;周莉薇;周路平;

    目的评价我国国产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Sabin株)和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序贯接种基础免疫的效果。方法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实验研究方法,于2015年9~12月期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选择满2月龄健康儿童180人,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分别在2、3、4月龄各接种1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将上述儿童分为两组:一组采用t OPV+t OPV+t OPV的基础免疫程序(简称O-O-O组),另一组采用国产IPV(Sabin株)+t OPV+t OPV(简称I-O-O组)序贯接种的基础免疫程序。分别采集同一受种者免疫前和完成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后30 d的血清标本,采用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血清中3个脊髓灰质炎型别(Ⅰ、Ⅱ、Ⅲ型)的抗体滴度,计算GMT及抗体保护率。结果 3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程序接种完成后,I-O-O组脊髓灰质炎Ⅱ、Ⅲ型抗体滴度均高于O-O-O组;两组均获得较好的针对3种型别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保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IPV(Sabin株)和t OPV序贯接种的免疫程序能够提供与全程接种t OPV相似甚至更高的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保护能力。

    2018年05期 v.31 519-5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技术方法

  • 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含量化学发光微粒子定量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王英雪;郭小怡;刘江武;翁祖星;葛胜祥;陈毅歆;

    目的建立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tokeratin 19 fragment 21-1,CYFRA21-1,简称CY21-1)含量的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方法(chemiluminescent microparticle immunoassay,CMIA)。方法原核表达制备重组CY21-1(r CY21-1),用其免疫BALB/c小鼠后,收集小鼠脾脏细胞,常规杂交瘤技术与Sp2/0进行融合,制备CY21-1单抗。间接ELISA法筛选可稳定分泌CY21-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标记微性磁珠(magnetic beads,MB)和吖啶酯(acridinium ester,AE),筛选可特异检测CY21-1的单抗配对,建立CY21-1 CMIA,同时验证方法的线性及灵敏度,并与同类试剂盒进行比较。结果经筛选获得了一组能特异检测CY21-1的单抗配对MB*26B5-3E4*AE,建立的CY21-1 CMIA对检测CY21-1校准品的线性范围为0.1~1 000 ng/m L,R~2=0.992 3,检测灵敏度为0.076 ng/m L。该方法与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Abbott CY21-1 CMIA诊断试剂盒平行检测250份临床血清标本的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61 6)。结论成功建立了CY21-1 CMIA,且具有良好的线性及灵敏度,为我国肺癌的临床筛查和早期诊断奠定了基础。

    2018年05期 v.31 523-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细胞污染物浅黄假单胞菌的鉴定及处理

    朱杰;叶梦玲;刘明佳;李明轩;刘绪;

    目的鉴定实验中导致细胞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筛选消除该类病原微生物的抗生素药物。方法收集污染细胞上清,离心沉淀后提取核酸,使用细菌鉴定用的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回收产物后连接至pMD-18T载体,筛选阳性菌落测序,通过序列比对确定细胞污染物的类别,根据病原物的类别进一步筛选抗生素并摸索合适的抗生素使用浓度,以期达到消除病原物且不影响细胞正常生长的目的。结果 16S rDNA测序结果表明,细胞受到支原体和浅黄假单胞菌双重感染。抗生素处理结果表明,10μg/m L环丙沙星、10μg/m L美罗培南和10μg/m L新诺明联用可消除浅黄假单胞菌的污染,但处理后的细胞生长机能变差,需要在正常培养条件下培养并传代2次以上才会恢复正常。结论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和新诺明联用能很好地消除浅黄假单胞菌对实验细胞的污染。

    2018年05期 v.31 528-532+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9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去除百日咳毒素、丝状血凝素中内毒素的工艺探索

    姬秋彦;高娜;梁疆莉;胡文著;顾琴;马艳;戴永娟;李婧妍;史荔;孙明波;衡燮;杨卉娟;

    目的探讨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纯化工艺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的内毒素去除问题。方法选用Triton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分别对百日咳杆菌发酵液上清和经Capto SP Imp Res柱纯化的发酵液进行内毒素去除,按《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相关方法检测纯化样品的蛋白含量、内毒素含量、抗原含量,并进行SDS-PAGE分析。结果使用Triton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均可以将FHA和PT这两种成分的内毒素在脱毒前阶段降低至200 EU/mg以下。在合适的纯化条件下使用离子层析去除内毒素的能力高于Triton法,而在对抗原的回收率上Triton法又稍占优势。结论使用Triton法和离子交换层析法均可解决FHA和PT去除内毒素的问题,两类工艺下对目的蛋白活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8年05期 v.31 53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4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复合纯化介质Capto Core700纯化狂犬病疫苗

    李旭;徐威;于海;陈志成;

    目的应用复合凝胶Capto Core700作为纯化介质去除狂犬病疫苗中的Vero细胞宿主蛋白和宿主细胞DNA等杂质。方法将Vero细胞接种至微载体,在celligen plus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按MOI=0.002接种狂犬病病毒,连续制备10批狂犬病疫苗原液。经过滤及浓缩后加入β-丙内酯,于2~8℃灭活24 h,获得病毒灭活液。上样至装载复合凝胶Capto Core700的纯化柱进行层析纯化,并按《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的方法检测宿主细胞蛋白去除率、宿主细胞DNA去除率、狂犬病病毒糖蛋白回收率及总蛋白去除率。同时与传统Sepharose系列凝胶纯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10批疫苗纯化液的宿主细胞蛋白去除率为58.3%~63.2%,宿主细胞DNA去除率均>90%,糖蛋白回收率范围为52.3%~74.5%,蛋白去除率范围为7.22%~11.76%。与传统Sepharose系列凝胶纯化方法比较,差异较小,且Capto Core700的上样量为3倍柱体积,高于Sepharose凝胶(15%)。结论 Capto Core700凝胶可有效去除狂犬病疫苗中的杂质,缩短了纯化工艺时间。

    2018年05期 v.31 538-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5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人用疫苗及生产用细胞中猪圆环病毒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钱兴丽;任芳芳;宋彩花;段男;李娅娴;陈巍;赵勇;袁梅;李亚东;俞建昆;杨晓蕾;洪超;

    目的建立人用疫苗及生产用细胞中猪圆环病毒1型(porcine circovirus 1,PCV1)和2型(PCV2)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参照Gen Bank中登录的PCV1(KC447455)和PCV2(AY578327)序列,全基因组合成PCV1和PCV2基因序列,以合成的PCV1和PCV2全基因组序列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对PCR反应中的退火温度进行优化。对优化后的PCR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验证,并用该方法检测疫苗生产用细胞KMB_(17)、Vero工作种子批、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vaccine,OPV)收获液、冻干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freeze-dried hepatitis A vaccine,f HAV)成品、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灭活疫苗收获液及成品、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 prepared with Sabin strain,SIPV)收获液及成品的PCV1和PCV2。结果优化后的退火温度为63℃,建立的PCR方法最低可检测出10~(-1)fg/μL的目的基因,仅对PCV基因组DNA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用该方法检测生产用细胞KMB_(17)及Vero工作种子批、OPV收获液、f HAV成品、EV71灭活疫苗收获液及成品、SIPV收获液及成品,均未检出PCV1和PCV2。结论成功建立了生产用细胞种子、疫苗收获液及成品中PCV的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强的特异性,能够用于本所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种子、疫苗收获液及成品中PCV污染的检测,从而提高生物制品的安全性。

    2018年05期 v.31 543-546+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生物反应器培养Vero细胞和H1N1流感病毒

    周健;李国良;宋绍辉;欧阳圣洁;刘泽;戴永娟;廖国阳;李卫东;

    目的建立利用生物反应器制备Vero细胞流感H1N1全病毒灭活疫苗的新工艺。方法利用Vero细胞作为流感病毒增殖的细胞基质,分别以无血清培养液Pro VERO和含血清DMEM培养液,利用5 g/L微载体cytodex-1在3 L硅化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37±0.5)℃,溶解氧(50±20)%,p H 7.2±0.2,搅拌速度(50±20)r/min,待细胞在微载体上长成单层后,以0.1 MOI接种流感病毒Vero细胞高产适应株H1N1/JD/Va,将收获的病毒液经Sepharose 4FF和Capto Q两级纯化,灭活后制备疫苗原液及成品,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方法对其进行检定。结果使用无血清细胞培养液培养Vero细胞24 h贴壁率约83%,含血清细胞培养液培养24 h贴壁率为112%;灌流培养方式培养至第6天时,细胞均长至单层,无血清细胞培养液最终细胞数达到(133.4±2.0)×10~4个/m L,含血清细胞培养液最终细胞数达到(353.4±5.9)×10~4个/m L。无血清病毒维持液培养,第66 h收获病毒液血凝效价为388,单位细胞产毒比例为2.9;含血清病毒维持液培养,第66 h收获病毒液血凝效价为891,单位细胞产毒比例为2.5。用含血清细胞培养液培养Vero细胞接种病毒,收获病毒液制备的疫苗原液及成品经检测,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相关要求。结论建立了3 L生物反应器含血清细胞培养液培养Vero细胞和H1N1流感病毒的新工艺,为进一步放大生产规模奠定了基础。

    2018年05期 v.31 547-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组Ⅱ型溶瘤单纯疱疹病毒纯化工艺的建立

    吴振;张紫怡;汪洋;胡翰;石晓太;毛泽勇;方志正;刘滨磊;

    目的建立重组Ⅱ型溶瘤单纯疱疹病毒(oncolytic herpes simple virus typeⅡ,o HSV2)OH2纯化工艺,制备高纯度的病毒。方法采用不同粗滤材质[PDH4囊式过滤器、Bio20囊式过滤器、Ultipor GF U6-40、PP材质滤膜(聚丙烯膜)和CA材质滤膜(醋酸纤维膜)]澄清过滤后,使用不同的层析柱(Mustang Q、Sartobind Q囊式离子交换柱和Capto~(TM) Core 700)进行纯化,并根据确定的纯化工艺,进一步放大层析柱体积。依据病毒滴度的变化,选择合适的纯化工艺条件。结果 PP及CA材质滤膜过滤病毒液后滴度变化较小,二者对病毒吸附较低;Mustang Q、Sartobind Q囊式离子交换柱纯化OH2病毒时收率最高为13%,而Capto~(TM) Core 700在AKTA仪上纯化高滴度的病毒液时几乎不损失病毒;使用Capto~(TM) Core 700进行柱体积放大后,柱床直径为26 mm时,纯化后病毒的滴度及收率较理想。结论使用CA膜过滤细胞裂解液后,采用Capto~(TM) Core 700进行柱层析,可制备高纯度的OH2。

    2018年05期 v.31 552-554+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单克隆抗体表位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

    赵晓瑞;毛晓燕;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均一性及对靶分子的高亲和性、特异性,已广泛应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炎性疾病和癌症的治疗。单克隆抗体与相应抗原的反应性决定于其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确定相应表位在抗原结构上的位置是单克隆抗体筛选中的关键步骤。本文主要对几种单克隆抗体表位的分析方法,包括ELISA法、生物酶解法及化学切割法、噬菌体随机肽库、X-射线晶体学、丙氨酸扫描、氢氘交换质谱(hydrogen/deuterium exchange mass spectrometry,HDX-MS)、生物信息学表位预测方法的原理、特点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8年05期 v.31 555-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下载次数:10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纳米抗体应用于感染疾病的研究现状

    王志明;杨立霞;

    纳米抗体独特的分子特性使其适用于疾病诊断治疗的许多不同领域。抗病毒、细菌、寄生虫感染以及毒素中和等应用领域的纳米抗体正处于不同的研发阶段。研发中的纳米抗体不仅以病原体表面抗原为靶点,调动宿主免疫系统的补体固定和调理吞噬杀伤来清除病原体,而且中和病原体产生的毒素,显著降低对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的损害作用,降低感染的严重程度。抗体工程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抗感染纳米抗体的探索及尝试。临床试验中的2个抗病毒纳米抗体均处于试验后期阶段,相关结果尚需进一步观察。不断的研究和推进或将使纳米抗体在未来的感染疾病应用中占据一席之地。

    2018年05期 v.31 563-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6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