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疫苗研究

  •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及稀释剂与其直接接触的包装容器的相容性

    卓金蓉;南方;兰婉玲;张罗红;韩霖;杨烨;严东珍;周扬;户美玲;孟丽;

    目的考察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及稀释剂与其直接接触的包装容器的相容性,评估疫苗及稀释剂现用包装容器的适宜性。方法分别检测已包装的疫苗、稀释剂在加速条件及规定储存条件下,其包装容器的外观、胶塞对疫苗的吸附度,胶塞中抗氧剂2,6-二叔丁基对甲酚(2,6-Di-tert-butyl-4-methylphenol,BHT)和玻璃瓶中有毒有害金属离子As、Sb、Pb、Cd迁移量,玻璃瓶内表面脱片风险等,分析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及稀释剂现用包装容器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及包装容器是否被疫苗或稀释剂腐蚀受损。结果 3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在(25±2)℃、相对湿度(RH)(60±5)%放置6个月,(37±2)℃、RH(75±5)%放置4周,2~8℃放置24个月,疫苗及包装材料(容器)外观与0月结果一致,胶塞对疫苗的吸附度低于0.05%,包装容器中抗氧剂BHT及有毒有害金属离子As、Sb、Pb、Cd迁移至疫苗中的量远低于安全限值,玻璃瓶内表面被疫苗腐蚀脱片的风险较低。3批稀释剂在(40±2)℃、RH(75±5)%放置12个月,2~30℃放置至42个月,稀释剂及包装材料(容器)外观与0月结果一致,包装容器中抗氧剂BHT及有毒有害金属离子As、Sb、Pb、Cd迁移至稀释剂中的量远低于安全限值,玻璃瓶内表面被稀释剂腐蚀脱片的风险较低。结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及稀释剂分别与其包装容器发生相互作用的风险可接受,显示了良好的相容性,表明现用包装容器是适宜的。

    2017年10期 v.30 1009-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247 ]

基础研究

  • Photobacterium sp.QH氨肽酶的基因克隆及其序列、酶学性质分析

    武翠玲;万兵;李钰娜;钟妞妞;周静;裴晋红;

    目的克隆盐湖菌株Photobacterium sp.QH(Ps sp.QH)氨肽酶的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及酶学性质分析。方法从青海盐湖采集水样,筛选Ps sp.QH菌株,进行16S rRNA分子生物学测定。通过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法从筛选菌株的发酵液中纯化氨肽酶,同时对其进行质谱分析,基因克隆及酶学性质分析。结果获得的菌株Ps sp.QH与Photobacterium halotolerans为同一属。该菌株分泌的氨肽酶属于金属螯合氨肽酶M28家族,全基因序列长1 527 bp,共编码508个氨基酸,预测其全酶分子相对分子质量为55 900,氨基酸序列与Photobacterium halotolerans氨肽酶(KKC99795.1)同源性达98%。该氨肽酶在50℃时酶活最高,40~50℃及pH 8.5时稳定性较好;Co~(2+)对其有激活作用,Mg~(2+)、Mn~(2+)、Zn~(2+)、Ca~(2+)、Fe~(2+)及Cu~(2+)对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该酶在1~3 mol/L的Na Cl溶液中仍保持较高活性。结论 Ps sp.QH分泌的氨肽酶对高盐有一定的耐受性,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2017年10期 v.30 1017-1021+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25 ]
  • 人用疫苗生产用工作细胞库Vero细胞的鉴别

    钱兴丽;宋彩花;任芳芳;赵勇;段男;李娅娴;俞建昆;洪超;杨晓蕾;

    目的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人用疫苗生产用工作细胞库Vero细胞的鉴别,为提高人用疫苗生产用细胞的准确性及疫苗的安全性提供保障。方法采用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PCR基因分型法对本所疫苗生产用Vero细胞的8个STR位点(D8S1106、D1S518、D6S1017、D17S1304、D4S2408、D5S1467、D19S245和DYS389)进行测定,并与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采用染色体核型检查法,将Vero细胞经Giemsa染料染色,于显微镜下精确计数100个细胞的染色体后,统计染色体数为58或60条的细胞所占比例。结果 STR基因分型得到的特征性图谱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完全相同,未出现三单位基因,且STR的重复数完全相同;高倍镜下精确计数100个细胞染色体数为58或60条的细胞所占比例为79%。结论本所疫苗生产用工作细胞库Vero细胞为正确细胞株,不存在污染或交叉污染的情况,为本所人用疫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2017年10期 v.30 1022-1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45 ]
  • 沉默血管内皮钙黏蛋白基因对人高转移肝癌HCCLM3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陈贝;井申荣;王玲;罗丽琳;王俊峰;耿嘉蔚;

    目的探讨沉默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基因对人高转移肝癌HCCLM3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将携带3种不同抑制靶点的VE-cadherin基因沉默重组质粒GV248-shRNA-VEcadherin(1)、(2)、(3)分别转染至人高转移肝癌HCCLM3细胞,同时设阴性对照组(转染空载体质粒GV248-shRNANC)和空白对照组(未转染)。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VE-cadherin基因mRNA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筛选出最有效的靶点。MTT法测定各组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3组转染VE-cadherin-shRNA干扰质粒的HCCLM3细胞的VE-cadherin基因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GV248-shRNA-VE-cadherin(1)的VEcadherin基因抑制率最高(P<0.05),筛选为最佳靶点;最佳靶点干扰组HCCLM3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沉默VE-cadherin基因可显著抑制人高转移肝癌HCCLM3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2017年10期 v.30 1028-1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41 ]
  • miR-25-3p调控CPEB4基因对人肺癌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张慧慧;贾凡佰;王涛;

    目的探讨miR-25-3p和CPEB4基因在人肺癌A549细胞中的表达,阐明miR-25-3p对CPEB4基因的靶向作用及其对A549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技术检测CPEB4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miR-25-3p和CPEB4基因的靶向配对关系进行预测;脂质体2000转染miR-25-3p模拟物以及干扰CPEB4基因的siRNA后,采用Real-time PCR检测miR-25-3p和CPEB4基因mRNA在癌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CPEB4蛋白在癌细胞中的表达;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癌细胞体外的侵袭性;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癌细胞的迁移情况。结果 A549细胞胞质内CPEB4蛋白高表达,呈绿色荧光;miR-25-3p和CPEB4基因二者靶向配对良好;过表达miR-25-3p能降低A549细胞中CPEB4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抑制A549细胞的侵袭和迁移。结论 miR-25-3p通过下调人肺癌A549细胞中CPEB4基因的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2017年10期 v.30 1033-1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962 ]
  • X线辐射后肺腺癌A549细胞上清外泌体跨膜蛋白88表达与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王立威;佟志敏;胡媛媛;金鹏;李宁;陈玉丙;

    目的探讨X线辐射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观察其上清外泌体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88,TMEM88)的表达情况。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肺腺癌A549细胞,分别用0、0.5、1、1.5、2 Gy(剂量率1.75 Gy/time,300 Mu/min)照射细胞,培养6和12 h后,CCK-8法检测不同辐射剂量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收集细胞上清,超速离心法提取外泌体蛋白,Western blot法分析外泌体TMEM88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辐照后培养6 h,2 Gy组A450值明显小于0 Gy组及0.5 Gy组(P<0.05);其他各剂量组与0 Gy组比较,A450值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照后培养12 h,与0 Gy组比较,各剂量A450值均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除0.5 Gy组外,其他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后培养6 h,随辐射剂量增加,TMEM8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2 Gy组与0 G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后培养12 h,随辐射剂量增加,TMEM88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且呈剂量依赖性,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辐射可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的增殖及细胞上清外泌体TMEM88蛋白的表达。

    2017年10期 v.30 1038-1041+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34 ]
  • 人和BALB/c小鼠对梭子蟹过敏组分的比较及主要过敏原的分离纯化

    毛露甜;杨华胜;

    目的比较人和BALB/c小鼠对梭子蟹过敏的组分差异,评价用小鼠构建过敏模型对研究人类过敏症的可靠性,并对主要过敏原进行分离纯化。方法制备梭子蟹蛋白浸液,经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过敏模型,获得特异的小鼠IgE(sIgE)血清,同时收集蟹过敏患者血清,采用Western blot法鉴定蟹的过敏组分,通过硫酸铵分段盐析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对主要过敏组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用梭子蟹蛋白浸液成功建立了BALB/c小鼠过敏模型,并获得了高效价的sIgE血清。梭子蟹中有一相对分子质量为89 000的蛋白组分为人和小鼠共有的主要过敏原,通过硫酸铵分段盐析法和DEAE离子交换层析法分离到了该组分。结论小鼠和人对梭子蟹过敏的组分基本一致,提示小鼠过敏模型可成为人类过敏症研究的可靠动物模型,纯化单一的过敏原组分有望提高过敏症诊断和治疗的特异性。

    2017年10期 v.30 1042-1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9 ]

治疗性制剂

  • 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促进乙酸性胃溃疡组织再生修复的效果

    哈小琴;郭文家;张萍;杨淑娟;陆润兰;李兵;赵勇;杨志华;白燕青;

    目的评价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基因治疗促进大鼠乙酸性胃溃疡创面组织再生修复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乙酸注射诱导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建模后第5天,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TPH(携带HGF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减毒沙门菌)治疗组、TP(携带空真核表达质粒的减毒沙门菌)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分别给予含1×10~9 cfu TPH、1×10~9 cfu TP的10%NaHCO_3溶液及等体积(1 ml)10%NaHCO_3溶液灌胃,1次/3 d,共3次。末次灌胃治疗后第21天,取病变部位胃组织,肉眼观察溃疡创面愈合大小,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胃溃疡创面组织再生修复情况,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末次灌胃后第1、3、7、14、21天)HGF在溃疡局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TPH治疗组大鼠溃疡创面小而浅,基底细胞增生明显,胃黏膜上皮增生移行显著,且基底组织中多见毛细血管;而TP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溃疡创面基底细胞增生及黏膜上皮增生移行均不明显;灌胃治疗后不同时间点TPH治疗组胃黏膜组织中HGF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TP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P<0.05或<0.01),且呈时间依赖性。结论 HGF基因治疗可促进乙酸性大鼠胃溃疡创面的组织再生修复,加快溃疡愈合。

    2017年10期 v.30 1046-1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05 ]

诊断制剂

  •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D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毕莹;闻晓波;倪宏波;

    目的制备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gD蛋白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将扩增的IBRV gD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 ET-28a(+),构建重组质粒gD-pET-28a,转化至感受态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重组蛋白gD,通过Ni-NTA Agarous Kit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经小鼠腹腔注射,待小鼠腹腔膨胀时抽取腹水,用Hi Trap Protein G HP试剂盒纯化单抗,进行Western blot及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重组蛋白gD相对分子质量为48 000,纯化后浓度为4.19 mg/ml。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筛选出1株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获得相应单克隆抗体的蛋白含量为1.81 mg/ml,且可与IBRV发生特异性反应,可与接种IBRV的MDBK细胞发生反应,产生特异性荧光。结论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纯化了IBRV gD蛋白,成功制备了IBRV gD单克隆抗体,为下一步表位鉴定及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7年10期 v.30 1050-1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103 ]

临床研究

  • 庆阳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侯娟娟;张志峰;张吉平;席维岳;郑红军;赵海燕;李娟;

    目的探讨庆阳地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庆阳地区289例各种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血液样本,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CV RNA和基因型,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89份HCV RNA阳性血清标本中1b型139例(48.1%),2a型136例(47.1%),3a型8例(2.8%),3b型5例(1.7%),未分出型1例(0.3%)。HCV基因型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感染途径患者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是最主要的HCV感染途径,其次是血液透析。HCV基因2a型组的持续病毒学应答(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率(77.2%)高于1b组(69.8%),但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基因型的HCV R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b型患者中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庆阳地区HCV基因型呈多基因型分布特点,主要为1b和2a型,两型比例相当;HCV基因型与患者性别、年龄、感染途径、HCV RNA水平、肝病的严重程度均有相关性。

    2017年10期 v.30 1055-1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64 ]
  • 2010~2016年吉林省森林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邓立权;沈博;李亚明;

    目的了解2010~2016年吉林省森林脑炎(tick-borne encephalitis,TBE)的流行情况,分析TBE病例时间、空间和人群分布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吉林省TBE发病监测数据,以地市为单位,按现住址、已审核、发病日期、年龄、性别、职业选择病例;使用Excel软件将各项数据制作成图表进行分析,Mapinfo软件绘制地区发病率地图。结果吉林省TBE的流行季节为每年的5月至9月中旬,5月末至6月中旬为发病高峰,7月初再次出现1个小高峰;病例分布有明显的地区性,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及其支脉的一带林区;发病年龄集中在50~60岁年龄组;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6∶1;主要发病职业为农民,占所有病例的61.47%。结论吉林省TBE的流行有明显的时间、空间和人群特征,应采取综合措施对TBE进行预防和控制。

    2017年10期 v.30 1059-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772 ]
  • ROC曲线分析人附睾蛋白4在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张佳佳;崔茜茜;王萍;

    目的通过ROC曲线分析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al protein 4,HE4)在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7例卵巢疾病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21例)、良性卵巢肿瘤组(20例)、Ⅰ-Ⅱ期卵巢癌组(14例)、Ⅲ期卵巢癌组(30例)、Ⅳ期卵巢癌组(22例)。分别对5组受试患者进行血清HE4水平测定和影像学检测,在灵敏性和特异性方面比较两者在卵巢癌诊断的价值;对各组患者血清HE4水平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价血清HE4在卵巢癌诊断方面的价值。结果血清HE4水平检测在灵敏性上明显高于影像学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清HE4水平随着癌症恶性程度的增加而升高;ROC曲线线下面积AUG为0.912,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血清HE4水平检测在灵敏性上明显高于影像学检查,并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可作为卵巢癌辅助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7年10期 v.30 1063-1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11 ]

消息

  •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移动版上线了

    <正>为深度推进《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数字化转型,使期刊的资源得到广泛传播和利用,本刊已入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移动"域出版"平台,旨在更好地为业内同仁提供快捷的学习方式。扫描二维码,下载"超星学习通",点击"移动图书馆→期刊",输入"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即可浏览,敬请关注指导。

    2017年10期 v.30 1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88 ]
  • 欢迎订阅《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正>《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于1988年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系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

    2017年10期 v.30 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6 ]

技术方法

  •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糖蛋白抗原(Gn)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陈蕾;戴新宪;郝春生;温智恒;刘宇;吴蕴怡;马淑花;鲁卫卫;赵中翔;李秀玲;

    目的建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糖蛋白抗原(Gn)的定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用于疫苗生产过程中SFTSV糖蛋白抗原含量的监测。方法用SFTSV糖蛋白抗原分别免疫新西兰兔及BALB/c小鼠,制备抗SFTSV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以抗SFTSV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经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作为酶标抗体,建立SFTSV糖蛋白抗原(Gn)定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定量限,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精密度、准确性、稳定性、适用性进行验证。结果建立的ELISA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25~4.000μg/ml,定量限为0.125μg/ml,线性相关系数R2的平均值为0.994 1;该方法可特异性检测SFTSV病毒株,而与布尼亚病毒属其他病毒、Vero细胞培养上清及其他生产辅料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不同浓度SFTSV样品的变异系数小于15%,回收率在85%~115%之间;该检测试剂于37℃放置3 d对样品进行检测,变异系数小于15%;该方法检测SFTSV原液制备过程中不同阶段样品,随着工艺过程的不断推进,样品中单位蛋白的抗原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有效反映抗原纯化过程。结论建立了SFTSV糖蛋白抗原(Gn)的定量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广谱性、灵敏度、特异性和稳定性,为疫苗生产工艺过程的质量控制奠定了基础。

    2017年10期 v.30 1066-1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94 ]
  • 13价肺炎球菌多型调理吞噬试验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乔瑞洁;刘佳;王浩;戈钰雯;王欣茹;范锋锋;史晓玲;谭小梅;谢贵林;

    目的建立标准化的针对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特异性抗体的多型调理吞噬试验(multiplexed opsonophagocytic killing assay,MOPA)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参照有关组织研究和发布的MOPA实验操作规范(UAB-MOPA),通过菌种鉴定、HL60细胞分化规律的确定、补体筛选、质控血清质控范围的确定,建立本实验室的MOPA实验方法,并对方法进行特异性、线性、精密性、准确性以及耐受性验证。结果工作菌种的所有指标均符合UAB-MOPA操作规范的要求;HL60细胞在分化后3~6 d均可作为工作细胞使用;27531和84321N两批补体可作为工作补体使用;建立了09CS、QC2、B、C和F 5个质控血清的质控范围。方法的特异性、线性、精密性、准确性及耐受性均符合预定指标。结论成功建立了标准化的13价肺炎球菌多型MOPA方法,并进行了验证。

    2017年10期 v.30 1073-1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3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251 ]
  •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含量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验证及应用

    周志军;林连珍;彭焱;李陶敬;李策生;胡勇;

    目的建立检测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抗原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用配对的VWF抗体进行棋盘滴定来确定最佳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浓度,建立检测人VWF抗原含量的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用VWF国际标准品(NIBSC07/316)标定内控标准品(无FⅧ的VWF),确定VWF∶Ag的国际单位(Ag/ml)与质量单位(μg/ml)的关系;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线性、准确度、精密度、样品稳定性验证;将验证后的该方法用于FⅧ纯化工艺的监控及产品质量分析。结果捕获抗体和检测抗体稀释度均为1∶200;VWF∶Ag的1 Ag/ml对应16μg/ml;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60~10 ng/ml,各浓度回收率在95.8%~103.2%之间,变异系数(CV)<5%,R2≥0.99;不同浓度样品检测结果的批内回收率在93.0%~113.9%之间,批间回收率在95.1%~105.5%之间;批内CV在0.7%~8.2%之间,批间CV在3.8%~9.6%之间;样品添加试验的回收率在96.9%~114.7%之间。具有生物学活性的样品应-80℃冻存,复融1次后立即检测;国药集团武汉血液制品有限公司FⅧ纯化工艺中PEG沉淀和离子交换层析去除了95%以上的VWF,工艺稳定性较好,成品具有与血浆接近的FⅧ∶Ag/VWF∶Ag比值。结论建立的人VWF抗原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用该方法进行VWF的抗原含量检测可作为FⅧ纯化工艺内部质量控制的一个指标。

    2017年10期 v.30 1080-1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89 ]
  • 两种凝胶过滤介质纯化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效果的比较

    王虓宇;朱云;沈武玲;平玲;蔡玮;孙明波;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凝胶过滤介质对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分离纯化效果。方法将Ⅰ、Ⅱ、Ⅲ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收获液各3批经超滤浓缩后,分别采用Sepharose CL-6B和Sepharose 6FF填料进行凝胶过滤纯化,分段收集各纯化峰,检测D抗原及蛋白含量,计算比活性、蛋白去除率及抗原回收率,确定病毒峰收集范围。取抗原含量最高的病毒收获液,利用DEAE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填料进行纯化后,检测Vero细胞DNA残留量、Vero细胞蛋白残留量、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结果 Sepharose 6FF填料按6%柱体积上样进行凝胶纯化,纯化的Ⅰ、Ⅱ、Ⅲ型病毒收获液抗原回收率均值分别为78.69%、78.03%和78.37%,与Sepharose CL-6B填料按3%柱体积上样(77.29%、78.60%和77.3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填料纯化的各型收获液再经离子交换纯化后,蛋白去除率、比活性、Vero细胞DNA残留量、Vero细胞蛋白残留量、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抗生素残留量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相关要求,两种填料纯化的各型收获液比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Sepharose 6FF纯化的各型病毒纯化液抗原回收率和比活性与Sepharose CL-6B无明显差异,但可以减少纯化的上样次数,大幅提高纯化效率,可用Sepharose 6FF替换Sepharose CL-6B。

    2017年10期 v.30 1086-1091+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31 ]
  • 壳聚糖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邓霞;张钰;单璞;李树香;王欣怡;王志标;徐静;

    目的建立检测壳聚糖(chitosan,CTS)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并进行验证。方法通过对反应体系溶液及标准曲线稀释倍数的优化,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CTS含量,并对该方法进行专属性、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及耐用性验证。结果确定以0.2%乙酸溶液作为反应体系溶液,2倍系列稀释作为标准曲线的稀释倍数。该方法检测0.2%乙酸溶液组CTS的回收率为8.07%,而CTS溶液组的回收率可达101.38%;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62.5μg/ml;CTS溶液浓度在25.0~75.0μg/ml之间,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及耐用性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CV)均<20%。结论建立了CTS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重复性及中间精密度,且在25.0~62.5μg/ml具有良好的准确度,0~62.5μg/ml具有良好的线性。

    2017年10期 v.30 1092-1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119 ]
  • 生物反应器无血清悬浮培养MDCK-siat7e细胞工艺的建立

    陈军;孙燕;张生琰;孙振鹏;范秀娟;马超;刘鹏;李薇;

    目的建立无血清无蛋白无动物源性培养基BD001悬浮培养MDCK-siat7e细胞的工艺,为MDCK-siat7e细胞的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培养及病毒性疫苗的研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D001驯化MDCK-siat7e细胞,建立无血清无蛋白无动物源性MDCK-siat7e细胞库,对细胞库进行常规检定,观察MDCK-siat7e细胞的生长形态;比较不同起始接种密度(4.0×10~5、8.0×10~5、1.6×10~6 cells/ml)悬浮培养,MDCK-siat7e细胞达到平台期的时间、平台期细胞密度及活率;比较不同规模生物反应器(3、15、60 L)无血清无蛋白无动物源性培养MDCK-siat7e细胞对数生长期的比生长速率(μ)、分裂次数(Cd)、葡萄糖比消耗速率(q_(gluc))、乳酸对葡萄糖的转化率(Y_(lac)/g_(luc)),观察细胞的生长和代谢情况。结果建立的无血清无蛋白无动物源性MDCK-siat7e细胞库复苏后细胞平均活率为(96.20±2.95)%。MDCK-siat7e细胞在BD001培养基中复苏传代后生长状态良好,经过24 h潜伏期后,进入对数生长期,第6天进入平台期,第8天达最大细胞密度(6.2×10~6 cells/ml),维持至第12天细胞密度和活率开始下降,进入衰亡期。MDCK-siat7e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良好;不同起始接种密度MDCK-siat7e细胞达到平台期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台期细胞密度及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规模生物反应器培养的MDCK-siat7e细胞的μ、Cd、q_(gluc)、Y_(lac/gl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生长代谢良好。结论建立了生物反应器无血清悬浮培养MDCK-siat7e细胞的工艺,为病毒性疫苗生产中采用无血清无蛋白、无动物源性培养基,生物反应器规模化培养MDCK-siat7e细胞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2017年10期 v.30 1096-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02 ]

综述

  • 新型结核疫苗的研究进展

    穆姗姗;孙述学;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卡介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抗结核疫苗,但其免疫保护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随着耐多药和泛耐药菌株的增多以及HIV合并感染等问题的日益凸显,抗结核新疫苗的研发势在必行。目前已有多种候选疫苗处于临床研究阶段,主要包括用于增强卡介苗免疫效力的蛋白亚单位疫苗和病毒载体疫苗、用于取代卡介苗的活疫苗及治疗性疫苗,其中亚单位疫苗的作用对象主要针对青少年及成人,因其对全球结核病疫情影响最大,当前阶段备受关注。本文就近年新型结核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7年10期 v.30 1101-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27 ]
  • 肺炎支原体疫苗候选抗原的研究进展

    李双丽;朱文勇;廖国阳;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其可引起人类的呼吸道感染,从而导致部分人群出现过敏性哮喘;MP亦可加重肺部疾病,引起一些并发症。目前,治疗MP感染使用最多的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出现耐大环内酯抗生素肺炎支原体(macrolide-resistant MP,MRMP)的流行,耐药率高达90%,且尚无详细的治疗方案。因此,MP疫苗对预防和控制MP感染十分必要。本文就MP疫苗候选抗原中的全菌体抗原、蛋白抗原及糖脂抗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7年10期 v.30 1107-1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45 ]
  • UbcH7在癌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贺荣;吕林月;程安谊;张雷;

    作为泛素交联酶(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E2家族的一员,泛素交联酶L3(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L3,Ubc H7)具有联合泛素连接酶(ubiquitin ligase)E3对底物蛋白进行泛素化修饰的功能。Ubc H7参与了p53结合蛋白1(p53 binding protein,53BP1)的泛素化修饰及蛋白酶体途径降解,Ubc H7缺乏抑制53BP1的降解,使细胞选择易错方式修复DNA损伤,并导致高效的细胞死亡。因此,对Ubc H7的功能进行抑制,可有效地增强癌症细胞对放射性治疗和DNA损伤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以及对抗肿瘤的放化疗耐受。Ubc H7有望成为一个理想的潜在癌症治疗靶点。

    2017年10期 v.30 1111-1114+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84 ]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