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疫苗研究

  • 肠道病毒71疫苗临床前过敏性评价

    周晓冰;孙立;姜云水;霍艳;汪巨峰;周康凤;李波;

    目的评价肠道病毒71(enterovirus 71,EV71)疫苗的临床前过敏性反应。方法将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EV71疫苗低剂量(320 EU/只)组、高剂量(640 EU/只)组、阴性对照组(生理盐水)和阳性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各组豚鼠均经头背部皮下注射相应药物进行致敏,隔天致敏1次,共3次,并于末次致敏后第10天,经耳缘静脉注射相应药品进行激发,测定不同给药时期各组豚鼠的体重变化,观察记录临床反应及相关症状出现和消失的时间。结果在实验期间,各组动物体重均呈增长趋势;致敏给药期间至激发给药前,各组豚鼠均未发现异常临床症状;激发后,阳性对照组豚鼠过敏症状的阳性率达100%,其中5只为极强阳性,1只为强阳性,而阴性对照组、EV71疫苗低、高剂量组均未见过敏症状。结论在拟定的临床给药剂量下,豚鼠对EV71疫苗全身过敏反应为阴性,本实验为该疫苗进行Ⅰ期临床试验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5年08期 v.28 77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pG ODN、氢氧化铝和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无毒突变体联合佐剂对猪轮状病毒△VP8亚蛋白免疫效果的影响

    冉旭华;魏晓曼;闻晓波;曹思;张峣;崔玉东;

    目的评价Cp G ODN、氢氧化铝[Al(OH)3]和大肠埃希菌不耐热肠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LT)无毒突变体联合佐剂对猪轮状病毒(porcine rotavirus,PRV)△VP8*亚蛋白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将LT A亚基上63位丝氨酸突变为赖氨酸,构建LT的无毒突变体重组表达质粒p ET-30a(+)-LTK63,于E.coli表达重组蛋白LTK63,并进行纯化。将小鼠随机分为LTK63+Al(OH)3组、Cp G ODN+Al(OH)3组、Cp G ODN+LTK63+Al(OH)3组及Al(OH)3对照组,将P2-SB-1AΔVP8*抗原蛋白分别与各组相应佐剂共同免疫小鼠,均经颈部皮下注射,隔2周免疫1次,共3次,于每次免疫后14 d采血,分离血清,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及Ig G亚型;末次免疫2周后,MTT法检测小鼠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质粒p ET-30a(+)-LTK63构建正确;表达和纯化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均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33 000(A亚基)和13 000(B亚基)的目的蛋白条带。二免后,Cp G ODN+LTK63+Al(OH)3组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LTK63+Al(OH)3组、Cp G ODN+Al(OH)3组和Al(OH)3对照组(P<0.05);末次免疫后2周,Cp G ODN+Al(OH)3组抗体滴度显著高于Al(OH)3对照组、Cp G ODN+LTK63+Al(OH)3组和LTK63+Al(OH)3组(P<0.001);Cp G ODN+LTK63+Al(OH)3和LTK63+Al(OH)3组小鼠血清中Ig G2a和Ig G1水平相当,Cp G ODN+Al(OH)3组血清抗体以Ig G2a为主,Al(OH)3对照组血清Ig G以Ig G1为主;Cp G ODN+Al(OH)3组小鼠特异性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最强。结论 Cp G ODN+Al(OH)3联合佐剂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小鼠对PRV△VP8*亚蛋白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

    2015年08期 v.28 780-785+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狂犬病病毒PV-2061株基因序列测定及其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分析

    何荣;崔燕平;戚凤春;周童;葛君;金晓中;陈坤;汤峰;张佳丽;章赟;

    目的测定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PV-2061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抗原性及免疫原性。方法 RTPCR法对RV PV-2061株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分别克隆至p MD18-T Simple Vector,转化感受态E.coli TOP10,挑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应用DNAstar Meg Alig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和分析;ELISA法检测PV-2061株的抗原性;用主种子批毒种制备的原疫苗免疫小属,检测PV-2061株的免疫原性。结果 RV PV-2061株的基因组全长11 932 bp,由3′端至5′端依次排列着N、P、M、G、L 5个结构基因,每个基因由3′端到5′端的非编码区及中间的编码区构成。与Gen Bank中已知全基因组序列的毒株比较,基因组前端3′先导序列和N基因的非编码区均无长度变化,从P基因开始,基因非编码区的长度开始出现差异,导致各毒株基因组长度不同。RV PV-2061株的抗原值为7.46 IU/ml;主种子批毒种制备原疫苗保护指数为1 585。结论确定RV PV-2061株全基因组序列为基因1型,且具有RV特有的抗原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为狂犬病疫苗的设计和毒株的筛选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5年08期 v.28 786-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人LIGHT-Fc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鉴定

    郝文丽;赵勇;任华;江文正;

    目的利用酵母表达系统制备人LIGHT-Fc融合蛋白。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方法构建含人LIGHT胞外段基因和人Ig G4 Fc基因的重组质粒p PIC9K-LIGHT-Fc,经SalⅠ线性化后电转化感受态酵母菌GS115,PCR鉴定重组转化子。将阳性重组转化子经甲醇诱导表达后,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SDS-PAGE及Western blot法进行表达产物的鉴定。结果表达质粒p PIC9K-LIGHT-Fc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10个重组子均为Mut+型阳性转化子,经甲醇诱导后可扩增出特异性目的基因片段。表达的重组LIGHT-Fc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45 000,可与鼠抗人LIGHT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人LIGHT-Fc融合蛋白在毕赤酵母中已成功获得了表达,为进一步开展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5年08期 v.28 791-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在白藜芦醇抑制脑胶质瘤C6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王瑞;张守丹;孙大鹏;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3,IGFBP-3)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抑制脑胶质瘤C6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将脑胶质细胞和脑胶质瘤C6细胞分为脑胶质细胞组、Res+脑胶质细胞组、脑胶质瘤C6细胞组及Res+脑胶质瘤C6细胞组,采用MTT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Res对各组细胞增殖及细胞中IGFBP-3和ERK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将脑胶质瘤C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Res组、si RNA-IGFBP-3组和Res+si RNA-IGFBP-3组,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试验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Res联合si RNA-IGFBP-3对脑胶质瘤C6细胞增殖、凋亡、侵袭能力及细胞中IGFBP-3和ERK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各组细胞培养48 h后,Res+脑胶质细胞组与脑胶质细胞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及细胞中IGFBP-3和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Res+脑胶质瘤C6细胞组与脑胶质瘤C6细胞组比较,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中ERK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而IGFB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es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IGFB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侵袭能力、E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si RNA-IGFBP-3组和Res+si RNA-IGFBP-3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凋亡率、IGFBP-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侵袭能力、ERK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 Res可能是通过增强IGFBP-3的表达来抑制ERK信号通路的活性,进而发挥促进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2015年08期 v.28 795-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梅毒螺旋体-15脂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纯化

    边国慧;杨春晖;高瞻;徐敏;何苗;

    目的原核表达梅毒螺旋体-15(Treponema pallidum-15,TP-15)脂蛋白基因,并进行纯化及鉴定。方法人工合成455 bp的TP-15基因序列,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Duet-1,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ETDuet-1/TP-15,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至E.coli 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2+亲和层析纯化,纯化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重组质粒p ETDuet-1/TP-15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约27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34%,纯化后蛋白纯度达99%以上,可与HRP标记的梅毒螺旋体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结论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 ETDuet-1/TP-15,并于E.coli中成功表达,纯化后获得了高纯度的TP-15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建立梅毒病人血清检测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2015年08期 v.28 800-8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鲑鱼来源的聚脱氧核苷酸分子量分布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郭妍;惠长野;王佃鹏;李丽梅;陈钰婷;张镏琢;杨新跃;

    目的分析鲑鱼来源的聚脱氧核苷酸分子量分布对其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分级沉淀去纤苷类似物(defibrotide analogue,DFA),收集三步分级沉淀样品,脱水烘干,即H、M、L组分,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其分子量分布,S-2251底物法检测各分级组分对纤溶酶活性的影响,经典魏氏法检测各分级组分对红细胞沉降率的影响。结果获得H、M、L组分分别为0.46、1.03和0.38 g,80%H、M及L组分聚脱氧核苷酸链长分布分别为60~100、30~50及小于25 nt。DFA及H、M组分均可提高纤溶酶活性,与各组分分子量、浓度呈正相关,但L组分促纤溶活性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DFA及各分级组分均可引起红细胞沉降率显著升高,并呈剂量-效应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子量分布是影响DFA活性的关键因素,为天然来源的聚脱氧核苷酸活性产物的筛选提供了参考。

    2015年08期 v.28 804-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征稿

    <正>《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月刊。

    2015年08期 v.28 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欢迎订阅《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正>《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于1988年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系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刊载生物制品和生物技术产品相关领域,如预防医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流行病学、临

    2015年08期 v.28 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四届生物制药中国发展国际峰会将在上海召开

    <正>2015生物制药中国发展国际峰会(Bio China International 2015)将于2015年10月27日至28日于上海举行,是中国生物制药产业最大的合作交流平台之一。会议将聚焦包括行业最新解读及发展趋势、行业法规、创新药物开发、抗体开发平台建设、技术转移及投融资等行业关注热点话题,为全球行业领袖全面深入解读中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环境,为中外生

    2015年08期 v.28 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治疗性制剂

  • 白藜芦醇衍生物TMS对脂多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核转录因子-κB表达的影响

    付海燕;胡占升;杜红阳;周荣斌;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衍生物TMS(trans-3,5,4′-trimethoxystilbene)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P3代HUVECs,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TMS浓度(0、5、10、20、50、100μmol/L)对HUVECs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将P6代HUVECs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TMS(高、中、低浓度)+LPS组及PDTC+LPS组,Griess法检测各组细胞产生NO浓度;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VCAM-1、NF-κB p65基因m 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VCAM-1、NF-κB p65和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中VCAM-1和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5、10μmol/L浓度组TMS对细胞存活率影响较小,50、100μmol/L浓度组中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P<0.05),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低、中、高浓度TMS+LPS组与PDTC+LPS组细胞中NO浓度显著下降(P<0.05);中浓度TMS+LPS组和PDTC+LPS组细胞中VCAM-1、NF-κB p65基因m 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LPS组(P<0.05),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PS组(P<0.05);正常对照组细胞胞质中有弱VCAM-1蛋白荧光表达,未见NF-κB p65蛋白荧光表达,LPS组可见VCAM-1和NF-κB p65蛋白的强荧光表达,中浓度TMS+LPS组和PDTC+LPS组中VCAM-1和NF-κB p65蛋白荧光表达均弱于LPS组。结论白藜芦醇衍生物TMS可抑制LPS诱导HUVECs表达NO、VCAM-1和NF-κB p65,且其抑制VCAM-1效应可能是通过NF-κB细胞信号通路而发挥作用的,本研究为临床治疗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相关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2015年08期 v.28 808-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7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诊断制剂

  • 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试剂的质量评价

    谷金莲;于洋;梁争论;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抗体试剂的质量。方法采用3个厂家间接酶联免疫法的HCV抗体试剂各1批(A-1、A-2、A-3)和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的HCV抗体试剂各1批(B-1、B-2、B-3),分别检测经Ortho和Dia Sorin公司抗HCV EIA试剂、CHIRON公司RIBA HCV 3.0 SIA及MP Biomedicals Asia Pacific Pte公司确证试剂检测的304份血浆样本(抗-HCV阳性139份及抗-HCV阴性165份);并经HCV BLOT 3.0确证试剂检测HCV假阴性样本的抗体谱。结果试剂A-1、A-2、A-3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5.0%、97.8%、97.1%,阴性检出率分别为98.2%、92.7%、95.2%;试剂B-1、B-2、B-3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6%、98.6%、99.3%,阴性检出率分别为95.8%、95.8%、96.4%,总符合率分别为96.7%∶97%、95.1∶97%、96.1%∶97.7%,不同厂家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的HCV抗体试剂灵敏度均有提高,两种酶联免疫法的6种HCV抗体试剂检测均有不同份数的假阳性样本出现,该6种HCV抗体试剂的特异性无显著差异(P>0.05)。HCV假阴性样本抗体谱分析结果表明,各HCV抗体试剂均有漏检现象。结论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CV抗体试剂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在献血源筛查中推广应用。

    2015年08期 v.28 814-816+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缺氧诱导因子-1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增殖细胞核抗原和P53蛋白在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丁光荣;张俊文;

    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 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m RNA-binding protein 3,IBMP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 antigen,PCNA)和P53蛋白在反流性食管炎(ruflex esophagitis,RE)、barrett食管(Barrette esophagus,BE)、食管腺癌(esophageal edenocarcinoma,EA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HIF-1α、IMP3、PCNA和P53的表达在EAC发生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份RE、100份BE和100份EAC样本中HIF-1α、IMP3、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并取无反酸、烧心等症状,无免疫疾病、感染疾病病史及胃镜下食管下段黏膜无明显病变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样本30份作为对照。结果 HIF-1α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4%、54%和9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53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31%和84%,EAC和BE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MP3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0%、45%和74%,EAC和BE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PCNA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阳性率分别为22%、47%和74%,EAC和BE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EAC与BE组及BE与RE组比较,HIF-1α、P53、IMP3、PCNA蛋白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4种蛋白在RE、BE和EAC组中的表达逐渐增强。HIF-1α表达与IMP3、P53、PCNA表达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HIF-1α、IMP3、PCNA和P53蛋白的表达与BE、EA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用作监测BE、EAC早期发生的指标,为今后BE及EAC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2015年08期 v.28 817-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7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技术方法

  • HPLC法测定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中的苯酚含量

    王春娥;李茂光;石继春;陈琼;毛琦琦;张丽莉;陈翠萍;叶强;

    目的建立测定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中苯酚含量的HPLC法。方法采用Novo-Pak C-18色谱柱(3.9 mm×150 mm,4μm),以甲醇-水(20∶80)为流动相进行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1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对该方法的适用性、专属性、精密度、重现性、稳定性、准确性进行验证,并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及定量限。用建立的方法检测6批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中苯酚含量,并与溴量滴定法进行比较。结果苯酚浓度在0.031 25~0.500 2 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定量限为0.31μg/ml;供试品溶液的色谱峰与苯酚对照品溶液的主峰保留时间均约在4.5 min;苯酚对照品溶液连续进样6次,峰面积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9%,保留时间的RSD为0.02%;6份同1批供试品溶液中苯酚含量的均值为2.42 mg/ml,RSD为0.48%;同1份供试品溶液室温下放置,0~24 h测定12次,保留时间均值为4.485,RSD为0.53%,峰面积平均值为1 037 336,RSD为0.29%;9份加标供试品溶液的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为1.18%。6批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中苯酚含量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建立的HPLC法操作简便,专属性、精密度、准确度、重现性、稳定性好,可对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中的苯酚进行准确定量。

    2015年08期 v.28 823-826+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检测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蛋白质原液中氨苄西林残余量

    慕艳红;范锋锋;马庆华;罗树权;方红春;徐英;魏然;赵志强;朱莉萍;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检测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recombin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r EPA)蛋白原液中氨苄西林残余量。方法用乙腈沉淀蛋白质,离心后收集上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上样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 SB-C18 Rapid Resolution HT,1.8 Micron2.1 mm×100 mm,流动相30%乙腈,流速0.1 ml/min;质谱检测条件:多重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正离子模式,ESI电压3 500 V,碎裂电压110 V,碰撞能10,气体流速8 L/min,母离子的质荷比(mass to charge ratio,m/z)=350.1,定量子离子m/z=105.8,定性子离子m/z=159.9。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专属性、精密度、稳定性验证,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及最低检出限、定量限,并进行基质效应试验。结果该方法试验参数符合检测要求,对氨苄西林的检测专属性强,当氨苄西林浓度在10~100 ng/ml范围内,r2>0.999 00,最低检出限为5 ng/ml,最低定量限为10 ng/ml。氨苄西林加标试验的回收率在98%~110%之间,重复性及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5.5%;冻融稳定性、样品前处理后的稳定性、短期稳定性试验中,样品回收率均在95%~120%之间;以超纯水5倍稀释的r EPA蛋白原液作为溶剂配制的3个不同浓度的氨苄西林对照品溶液的回收率均接近120%,RSD值在3%~5%之间,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结论该方法系统适用性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准确度和精密度好,检测时间短,是一种易于实现仪器自动化分析的方法。

    2015年08期 v.28 827-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9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生产用细胞基质污染支原体类型的分析及猪鼻支原体特异性检测方法的初步建立

    赵翔;寿成超;袁宝珠;

    目的分析我国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基质中污染的支原体的类型,并建立猪鼻支原体感染特异性检测方法。方法对半巢式PCR法的退火温度及引物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方法对70份经培养法及染色法确证为支原体阳性的生产用细胞基质培养上清进行PCR检测及序列分析;用支原体特异的抗生素Plasmocin TM处理猪鼻支原体阳性细胞株NCI-H1703 1~3周后,收集上清,进行优化后方法的特异性验证。使用猪鼻支原体特异抗体PD-4对感染不同类型支原体及不同稀释度的猪鼻支原体的Vero细胞进行检测验证。结果 70份样本中60份PCR检测阳性,其中猪鼻支原体(44份)占62.9%,其他分别为口腔支原体(6份)、精氨酸支原体(3份)、肺支原体(2份)、人型支原体(2份)、滑液囊支原体(1份)、发酵支原体(1份)、牛鼻支原体(1份);优化后的方法检测支原体为阴性,且阴性结果随药物持续作用而维持不变,可特异地监控支原体增殖活性。猪鼻支原体特异抗体PD-4可特异地检测猪鼻支原体污染。结论猪鼻支原体是中国生物制品生产用细胞基质的主要支原体污染源,初步建立的猪鼻支原体感染的有效特异检测方法,可明显提高与支原体污染相关的质量控制能力。

    2015年08期 v.28 832-836+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2 ]
  • 单抗制品中CHO细胞宿主蛋白残留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柯志;周冬梅;徐军;杨彬;苏彦景;孙文正;

    目的建立单抗制品中CHO细胞宿主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残留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方法确定双抗夹心ELISA方法的最佳工作条件,并对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验证,确定线性范围及最低检出限;用建立的方法与市售试剂盒分别检测低、中、高浓度HCP标准品及抗TNF-α单抗原液、抗VEGF单抗纯化工艺样品中的HCP。结果建立的双抗夹心ELISA法最佳抗体包被浓度为1.5μg/ml,酶标抗体浓度为1μg/ml,160 r/min,37℃孵育2.5 h;TMB 37℃孵育15 min;以630 nm为参比波长,450 nm为测定波长。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125~100 ng/ml,最低检测限为3.125 ng/ml;试验内变异系数(CV)和试验间CV均小于15%,回收率为85.3%~115.1%。与商品化试剂盒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可用于检测纯化工艺样品。结论已成功建立单抗制品中CHO细胞HCP残留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方法可代替市售试剂盒用于CHO细胞HCP残留检测,可使检测成本降低30倍。

    2015年08期 v.28 837-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7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用于ACYW 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CRM 197结合物分子量检测的SEC-RI-MALS联用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杨丽霞;汪竹;李璐;董建芹;邵忠琦;朱涛;

    目的建立分子筛层析(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SEC)-示差检测(refractive index,RI)-多角度激光光散射(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MALS)联用方法检测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CRM197结合物的分子量,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首先单机测定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中各血清群多糖-CRM97结合物的dn/dc值(折射率增量),再采用SEC-RI-MALS联用技术,以0.9%Na Cl为流动相,TSKgel G5000PWxl为色谱柱,在流速0.4 ml/min的条件下,对结合物的分子量进行测定。对方法的重复性和日间精密性进行验证,并通过对样品进行高温或冻融处理,分析SEC-RI-MALS法在监测分子量变化上的应用。结果各血清群多糖-CRM197结合物的高、中、低浓度样品平行测定3次重均分子量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不同浓度下测定的分子量大小无显著差异,其分子量分布曲线重合性好;连续5日检测各血清群多糖-CRM197结合物分子量的RSD值均小于10%,其分子量分布曲线重合性好。经沸水浴处理,各血清群多糖-CRM197结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情况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冻融处理对A、C群多糖-CRM197结合物的分子量无太明显的影响,W135和Y群多糖-CRM197结合物在冻融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的分子聚集现象。结论建立的SEC-RI-MALS联用测定多糖-CRM197结合物分子量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日间精密性,能够用于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中结合物分子量的检测,并可对结合物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监测。

    2015年08期 v.28 841-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6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流感病毒工艺的优化

    顾建阳;刘旭光;郭占龙;孙志伟;杜金东;徐文;孙宇;曹海丹;刘燕;曾亮;王思燕;王亚军;

    目的优化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流感病毒的工艺参数。方法在不同进样量(600、700和800 ml)时,检测经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各紫外检测峰的糖浓度、血凝滴度及卵清蛋白含量,并对血凝滴度大于1∶480的检测峰样品进行蛋白质含量和血凝素含量检测,确定最佳收峰位置、糖度范围及病毒浓缩液进样量;在不同比例的30%和50%的蔗糖溶液、不同离心时间(2、3和4 h)条件下对流感病毒浓缩液进行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检测纯化后的病毒纯化液蛋白质、血凝素及卵清蛋白含量,计算蛋白质含量与血凝素含量比值及血凝素回收率,确定最佳离心时间。结果确定最佳收峰位置为第三峰,糖度范围为30%~50%之间;当病毒浓缩液进样量为600~700 ml时,30%蔗糖溶液进液量为450~550 ml,55%蔗糖溶液进液量为400~500 ml,转速为90 639×g离心3 h后,可获得最佳纯化效果。结论确定了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纯化流感病毒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进一步提高流感病毒的纯化效果提供了参考。

    2015年08期 v.28 848-851+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0K]
    [下载次数:2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人巨细胞病毒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快速病毒滴度检测方法的建立

    秦婷婷;刘波;刘瑞熙;杨硕;李小姣;吕家成;杨春;

    目的优化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的培养条件,并建立一种快速检测HCMV滴度的方法。方法以人胚肺二倍体细胞(MRC-5)为病毒传代和滴度测定用细胞,对病毒接种量、培养温度、保护剂种类等条件进行优化。将本实验室建立的快速微量中和试验-感染细胞核染色法用于病毒滴度检测,并与蚀斑形成法及微量细胞病变法进行比较,采用Behrens-Karher法计算病毒滴度。结果 HCMV接种MRC-5细胞后在37℃培养可出现明显病变;MOI为1.0时,病毒滴度基本达到平台;病毒收获时加入1%人血白蛋白或10%FBS保护剂可维持病毒滴度稳定。同一病毒液经蚀斑形成法检测病毒滴度为5.707 lg PFU/ml,微量细胞病变法和感染细胞核染色法检测病毒滴度分别为5.633和5.667 lg CCID50/ml,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MV接种MRC-5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病毒接种量1.0 MOI,在37℃培养,加入1%人血白蛋白或10%FBS作为保护剂。建立的感染细胞核染色法可用于HCMV滴度的快速测定,为抗病毒物质的开发及效果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2015年08期 v.28 852-8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离子色谱法测定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的1,4-丁二胺含量

    冯潇;马庆华;傅元欣;魏然;高雪军;

    目的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的1,4-丁二胺含量,并对方法进行验证。方法采用Ion Pac CS17(4 mm×250 mm)分析柱,上样量25μl,以10 mmol/L甲基磺酸淋洗液进行等度洗脱,流速1.0 ml/min,电导检测器检测,Chromeleon色谱工作站记录并分析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专属性、线性、准确性、重复性验证,并确定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和最小定量限。结果该方法检测1,4-丁二胺专属性较强;在40μg/L~1 mg/L范围内,1,4-丁二胺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9;向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中分别添加低、中、高浓度的1,4-丁二胺,重复测定5次的回收率在97.23%~104.94%之间,重复测定10次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1.8%之间;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5μg/L(信噪比3∶1),最小定量限为40μg/L(信噪比10∶1)。结论离子色谱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可用于检测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1,4-丁二胺的含量。

    2015年08期 v.28 856-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紫外诱变季也蒙毕赤酵母原生质体筛选木糖醇高产菌株

    姚笛;王颖;王长远;张丽媛;杨健;

    目的通过对季也蒙毕赤酵母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筛选遗传性稳定的木糖醇高产菌株。方法制备季也蒙毕赤酵母DQ11的原生质体,计算原生质体生成率及再生率,并对制备过程中的酶浓度(0.5%、1.0%、1.5%和2.0%)、酶解温度(26、28、30、32和34℃)及酶解时间(1、2、3、4和5 h)进行优化。对采用最佳酶解条件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紫外诱变,分别检测诱变30、60、90、120和150 s时原生质体的致死率,经重复筛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菌株发酵液的木糖醇含量,并检测筛选出的木糖醇高产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最佳酶解条件为:酶浓度1.5%,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3 h,该条件下制备的原生质体经紫外诱变90 s(最佳诱变时间)后,获得1株高产木糖醇诱变菌株YZ-57,其发酵液的木糖醇含量为9.78 g/L,比出发菌株DQ11提高了186%,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结论季也蒙毕赤酵母原生质体经紫外诱变,成功获得一株季也蒙毕赤酵母木糖醇高产菌株YZ-57,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2015年08期 v.28 86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6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人用疫苗佐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方鑫;梁争论;

    与传统疫苗相比,新一代疫苗特别是亚单位、合成疫苗,其免疫原性有所下降。使用佐剂增强这些疫苗的免疫原性,是加强疫苗保护性免疫效力的必要策略。佐剂的研究是现代亚单位疫苗发展的重要环节。迄今为止,除了铝佐剂,已有多个新型人用疫苗佐剂(MF59、AS04)批准进入临床应用。本文对人用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对佐剂的作用机制进行阐述,并对疫苗佐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015年08期 v.28 86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下载次数:1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低氧应激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进展

    孔凡志;沈欢欢;彭梦玲;杨焕民;

    应激是机体受到体内外非特异性有害因子的刺激表现出的机能障碍和防御反应。应激反应是生命体为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机体防护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机体处于低氧状态下时,细胞作为机体的基本结构单元,会首先产生应激反应,而这种反应会因为细胞类型以及应激原刺激强度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本文主要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述了低氧对细胞活力、增殖、凋亡以及某些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2015年08期 v.28 871-874+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溶血栓药物的发展概况

    杨正浩;周晓红;朱俊铭;

    近年来,对溶血栓药物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对包括尿激酶(urokinase,UK)、链激酶(streptokinase,SK)、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 PA)、葡激酶(straphylokinase,Sa K)、纳豆激酶(nattokinase,NK)、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在内的历代溶血栓药物的发展历程、基本性质、优缺点、溶血栓机制及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2015年08期 v.28 875-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下载次数:9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抗体分子内不配对半胱氨酸的研究进展

    王辉;魏敬双;

    Ig G抗体分子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通过链间二硫键共价交联,重链和轻链的每个结构域各含有1对链内二硫键。但在极少数天然免疫球蛋白或重组抗体分子中,存在不与其他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的非典型半胱氨酸。本文对Ig G分子内的不配对半胱氨酸对细胞表达和稳定性的影响、其半胱氨酸化修饰的鉴别以及修饰的去除手段等作一综述。

    2015年08期 v.28 880-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专题报道

  • 流感病毒裂解疫苗中鸡胚来源物质残留量分析

    权娅茹;崔晓雨;邵铭;刘书珍;李长贵;袁力勇;

    <正>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发生和控制其流行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保护效率约为60%~90%,每年全球可使约3亿人免受流感病毒的侵袭,在降低高危人群的发病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等方面起重要作用[1]。目前普遍使用的季节性流感疫苗主要是针对H1N1、H3N2以及B型流感病毒的三价裂解疫苗,该类疫苗大多采用鸡胚生产,根据其生产工艺特点,各厂家生产的流感疫苗或多或少都残留有鸡胚来源的杂蛋白[2]。

    2015年08期 v.28 883-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0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生物检测用国家标准物质现状与思考

    曹丽梅;王一平;陈国庆;肖新月;辛晓芳;

    <正>国家药品标准物质是我国药品质量评价的标尺,生物检测用国家标准物质是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由于生物制品质量评价常采用生物学方法的有效性指标进行检测,而这些方法一般变异性相对较大,因此,生物检测用标准物质(简称生物标准物质)作为生物制品生产检定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和效力评估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我院作为国家法定的药品、医疗器械标准物质提供单位,负责药品、医疗器械国

    2015年08期 v.28 886-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