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疫苗研究

  • JY佐剂对人乳头瘤病毒18型L1蛋白病毒样颗粒黏膜免疫效果的影响

    麻粉莲;袁武梅;张骞;郑文芝;赵智慧;郑丽舒;

    目的探讨JY佐剂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8型L1蛋白病毒样颗粒(Virus-like parti-cle,VLP)黏膜免疫效果的影响,并观察鼻腔反复免疫后与HPV58、11和6型的免疫交叉反应。方法用含或不含JY佐剂的HPV18 L1 VLP分别经肌肉和鼻腔免疫BALB/c小鼠,并设PBS对照组,于第0、3、6周各免疫1次,免疫后第2、5、8周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滴度;于第8周分离脾淋巴细胞并收集呼吸道灌洗液,采用IFNγELISPOT试剂盒检测细胞免疫效果,ELISA法检测黏膜免疫效果;鼻腔免疫各组取5只小鼠,继续免疫10次,每次间隔3周,收集第14、20、26、32和38周的血清,ELISA法检测HPV18 L1蛋白与HPV58、11和6型的免疫交叉反应。结果免疫3次后,不含或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肌肉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滴度(均为104.6)高于经鼻腔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滴度(分别为101.9和102.8)。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后呼吸道灌洗液中sIgA抗体浓度(30.06μg/ml)明显高于不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鼻腔免疫组(23.47μg/ml)(P<0.01),但肌肉免疫组未检测到sIgA抗体。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诱导的细胞斑点数明显高于不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鼻腔免疫组(P<0.01),不含佐剂与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肌肉免疫组诱导的细胞斑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8 L1免疫小鼠后的血清与HPV58、11和6型之间均有交叉反应,在第32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最高。结论 HPV18 L1 VLP经肌肉免疫后,其血清抗体水平高于鼻腔免疫组,但该蛋白鼻腔免疫后细胞免疫反应和黏膜sIgA抗体水平均高于肌肉免疫组;JY佐剂能增强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后的小鼠细胞反应及黏膜sIgA抗体应答,但肌肉免疫组佐剂作用不明显;HPV18 L1蛋白反复鼻腔免疫后,可拓宽抗原保护谱。

    2013年05期 v.26 585-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血管紧张素Ⅱ基因重组杆状病毒的构建

    欧霞;Yuri Kusov;郭莉莉;米锴;吴晋元;尹娜;张光明;李鸿钧;孙茂盛;

    目的构建携带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Ⅱ,AngⅡ)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利用Bac-to-Bac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进行表达。方法将重组杆粒bacmid-P1-2A-4AngⅡs-3ABC(rB/HAngⅡ)转染昆虫细胞sf9,包装出重组杆状病毒rBac-P1-2A-4AngⅡs-3ABC(rBAV),通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病变(CPE)及病毒形态,采用蚀斑试验检测病毒滴度,PCR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验证该病毒及感染细胞中AngⅡ和HAV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杆粒rB/HAngⅡ转染sf9细胞96 h后,出现典型的CPE;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典型的杆状病毒颗粒;PCR可特异性的扩增出约3 000和1 000 bp的P1-2A-4AngⅡs和3ABC基因片段;P3代重组杆状病毒滴度约为4×108pfu/ml;感染后的sf9细胞中可见特异性的绿色荧光(AngⅡ蛋白)和红色荧光(HAV结构蛋白)。结论已成功构建了携带AngⅡ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在sf9细胞中获得表达,为研制抗高血压疫苗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3年05期 v.26 590-594+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与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TB10.4-F1的免疫原性

    王瑞博;井申荣;曾韦锟;黄芬;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融合蛋白TB10.4-F1,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将重组工程菌TB10.4/pET28a/BL21和TB10.4-F1/pET30a/BL21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蛋白的表达形式;表达的融合蛋白TB10.4和TB10.4-F1经His TrapTMHP层析柱进行亲和层析一步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小鼠分为TB10.4(30μg/只)、TB10.4-F1(30μg/只)及PBS(200μl)组,分别于0、2、4周免疫小鼠,于每次免疫前1 d经尾部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的IgG水平;于末次免疫2周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G水平及中和抗体滴度。结果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TB10.4和TB10.4-F1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13 300和59 600,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53.9%和12%;纯化后的重组融合蛋白TB10.4和TB10.4-F1纯度分别可达95%和80%;与TB10.4组相比,TB10.4-F1组IgG水平明显升高,IgG1/IgG2a值明显降低,但仍大于1;TB10.4-F1组小鼠血清中RSV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可达log102.699。结论融合蛋白TB10.4-F1免疫原性强,能激发出较为平衡的Th1/Th2反应,并产生抗HRSV的中和抗体。融合蛋白TB10.4-F1有望成为预防HRSV感染的候选疫苗。

    2013年05期 v.26 595-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5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第15届上海国际生物技术和医药研讨会第三届上海国际医疗设备与生物技术展览会(BIO-MED 2013)

    <正>"上海国际生物技术与医药研讨会"(BIO-FORUM)由上海市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办公室主办,得到国家科技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有关委办大力支持。

    2013年05期 v.26 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六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正>为促进我国免疫诊断与疫苗技术的发展,加强有关学科的经验交流和沟通,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和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诊断技术分会决定于2013年8月,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第六次全国免疫诊断暨疫苗学术研讨会。

    2013年05期 v.26 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征稿

    <正>《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主办,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月刊。

    2013年05期 v.26 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基础研究

  • 犬细小病毒VP2蛋白重组人5型腺病毒的构建

    杨洋;宫婷;米立娟;赵敬慧;陈奇;钱方;刘晔;张守峰;扈荣良;

    目的构建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VP2蛋白重组人5型腺病毒。方法将从CPV中PCR扩增的VP2基因克隆至穿梭质粒pacAd5 CMVK-NpA中,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将构建正确的重组穿梭质粒pacAd5-cVP2与骨架质粒pacAd5 9.2-100经PacⅠ酶切线性化,共转染293AD细胞,进行同源重组,包装出重组腺病毒rAd5v-cVP2,按Karber法计算重组腺病毒的病毒滴度(TCID50)。电镜下观察重组腺病毒的形态;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PV VP2基因mRNA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穿梭质粒pacAd5-cVP2经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包装出的重组腺病毒rAd5v-cVP2的病毒滴度可稳定在108.25TCID50/ml;电镜下观察可见典型的腺病毒外型特征;重组腺病毒感染的293AD细胞可检测到VP2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论已成功构建了CPV VP2蛋白重组人5型腺病毒。

    2013年05期 v.26 599-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乙肝病毒X蛋白对肝前体细胞中β-连环素表达及定位的影响

    申利红;芦永良;李红丽;吴迪;冯涛;黄佳祎;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X蛋白(Hepatitis B Virus X,protein,HBx)对肝前体(Hepatic progenitor,HP)14-19细胞中β-连环素(β-catenin)表达及定位的影响,为研究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用重组腺病毒Ad-GFP-HBx和Ad-GFP感染HP 14-19细胞,RT-RCR法检测HBx基因mRNA的转录;Real-time PCR法检测β-catenin基因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HBx、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total-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t-GSK3β)、磷酸化GSK3β(Phospho-GSK3β,p-GSK3β)及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β-catenin的分布情况。结果重组腺病毒Ad-GFP-HBx和Ad-GFP均能高效感染HP 14-19细胞,感染效率均可达到90%;在重组腺病毒Ad-GFP-HBx感染的HP 14-19细胞中可检测到HBx基因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与Ad-GFP感染组相比,Ad-GFP-HBx感染组t-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但p-GSK3β蛋白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β-catenin在基因和蛋白水平上表达明显增高(P<0.05),并在胞质中大量积聚,且有向胞核转位的趋势。结论 HBx可通过促进HP 14-19细胞中GSK3β磷酸化,抑制β-catenin的降解,从而导致β-catenin在胞质中大量积聚并向核内转移。HBx对肝前体细胞中经典Wn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导致肝前体细胞恶性转化的分子基础。

    2013年05期 v.26 603-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氢氧化锌与硫酸乙酰肝素复合佐剂对狂犬病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作用

    蔡泓志;孙静;王海漩;胡凝珠;胡云章;

    目的探讨氢氧化锌与硫酸乙酰肝素(Heparan sulfate,HS)复合佐剂对狂犬病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取64只ICR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8只,分别为复合佐剂(0.27 mg氢氧化锌,100μg HS,0.125 IU狂犬病疫苗)1、2、3次免疫组,狂犬病疫苗1、2、3次免疫组,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均经小鼠胫骨前肌免疫,除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于0、3、7、14、28 d进行免疫外,其他各组均为隔周免疫。分别于初免疫后1、2、3、4、8、12、16周经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狂犬病毒(Rabies virus,RABV)IgG水平。结果初免后1周,除生理盐水对照组小鼠血清未检测到抗-RABV IgG外,各实验组均产生抗-RABV特异性IgG;所有复合佐剂组在初免后3周均可产生高水平的IgG,初免后12周反弹性升高达到峰值,第16周仍维持较高水平。初免后1、2、3、4、8、12、16周,复合佐剂1、2、3次免疫组IgG水平均高于狂犬病疫苗相同次数免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IgG水平持续时间较长。初免后2周,复合佐剂2、3次免疫组的IgG水平均高于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3次免疫后);初免后3周,复合佐剂3次免疫组的IgG水平高于狂犬病疫苗常规5次免疫组(4次免疫后)(P均<0.05)。结论氢氧化锌和HS复合佐剂能增强狂犬病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应答。

    2013年05期 v.26 608-610+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小鼠可溶性IL-5α受体在Bac-to-Bac系统中的表达及其鉴定

    张悦鸣;段跃强;罗德炎;姚惠娟;王希良;李志奎;

    目的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小鼠可溶性IL-5α受体(Soluble IL-5 receptorα,sIL-5Rα)蛋白,并对其抗原性进行鉴定。方法应用Vector NTI AdvanceⅡ软件优化小鼠IL-5Rα基因胞外区密码子后合成序列,将sIL-5Rα克隆至pFastbacI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FastbacI-sIL-5Rα,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10BacTM,构建重组杆粒Bacmid-sIL-5Rα,转染sf9细胞,通过异源基因重组获得杆状病毒,采用Reed-Muench法检测扩增后病毒滴度;将P3、P4代病毒以0.05 MOI感染sf9细胞,SDS-PAGE鉴定sIL-5Rα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应用阳离子交换层析法进行纯化,并对纯化的sIL-5Rα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重组杆粒Bacmid-sIL-5Rα经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P3代重组杆状病毒的病毒滴度为1.7×107pfu/ml;表达及纯化的sIL-5Rα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约43 000处可见特异蛋白条带,感染的sf9细胞裂解上清可与兔抗小鼠IL-5Rα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小鼠可溶性IL-5Rα受体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在哮喘模型动物中的治疗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2013年05期 v.26 611-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抗菌肽PR-39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刘涛;姚海;刘铭;李平;左国伟;王信;张健;

    目的构建抗菌肽PR-39(Proline-arginine rich 39-amino acid peptide,PR-39)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方法从含抗菌肽PR-39核心编码区的质粒中扩增PR-39基因,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e-TO4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经PmeⅠ酶切线性化后,转化感受态AdEasier细胞,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扩增后进行病毒滴度检测。将重组腺病毒感染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的表达,RT-PCR法检测PR-39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e-TO4-PR-39经KpnⅠ和HindⅢ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腺病毒质粒pAdPR-39经PacⅠ酶切鉴定,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腺病毒基因组中;第4代重组腺病毒AdPR-39的病毒滴度为1010IU/ml;感染重组腺病毒AdPR-39的C3H10T1/2细胞可表达RFP;PR-39基因在C3H10T1/2细胞内成功转录。结论已成功构建携带RFP的PR-39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在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中可高效表达。

    2013年05期 v.26 616-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附红细胞体感染小鼠CD4~+ T淋巴细胞相关因子的检测

    韩喜彬;杨蕾芳;魏文红;席会娟;朱亚琴;马明妍;巴彩凤;

    目的动态检测小鼠感染附红细胞体后CD4+T淋巴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探讨CD4+T淋巴细胞发挥的免疫学效应。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纯化的附红细胞体)和对照组(生理盐水),均经腹腔免疫接种,0.5 ml/只。分别于感染后第3、5、7、9 d,经小鼠尾尖采血,镜下观察附红细胞体形态并进行PCR鉴定。建模成功后,分别于感染后第3、5、7、9 d无菌取小鼠脾脏,采用RT-PCR法检测小鼠脾脏中IL-4、IL-17、IFNγ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各时间点感染小鼠的红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边缘被附红体附着,PCR扩增产物可见602 bp的特异条带。实验组小鼠脾脏IL-4、IL-17、IFNγ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IL-17在感染在第3天上调,5 d达到高峰,7 d开始下降;IFNγ在感染第3天表达上调,5 d明显下降,7 d表达上升,9 d达到高峰;IL-4始终处于低表达状态。实验组小鼠脾脏IL-4、IL-17、IFNγ的转录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L-17和IFNγ的表达呈相互抑制状态,IL-4呈被抑制状态。结论附红细胞体感染后,IL-17在早期发挥了促进炎症发生和抵抗感染的免疫学作用;IFNγ在感染后期发挥保护炎性反应,避免炎性反应过度发生的免疫学效应;IL-4在此感染过程中作用不明显。

    2013年05期 v.26 62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GINS2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张曦;刘北忠;钟梁;高远梅;胡秀秀;王慧;马鹏鹏;朱新瑜;

    目的利用AdEasy系统构建携带人GINS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以pcDNA3.1-GINS2质粒为模板,PCR扩增GINS2基因,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e-TO4中,构建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GINS2,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的阳性质粒与骨架质粒pAdEasy-1同时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J5183,经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GINS2,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GINS2,大量扩增后,测定病毒滴度,进行PCR鉴定。Western blot法检测重组腺病毒感染的人HL60细胞中GINS2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重组腺病毒感染对HL60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GINS2经双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经酶切鉴定证明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GINS2构建正确;经PCR鉴定证明重组腺病毒Ad-GINS2包装成功,经3轮扩增后病毒滴度可达1.35×1012IU/ml;与空载体感染及未感染的HL60细胞相比,重组腺病毒感染的HL60细胞内GINS2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增殖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已成功构建携带人GINS2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感染人HL60细胞后可促进其增殖,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013年05期 v.26 626-629+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B型肉毒毒素轻链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刘雪;张国利;陈萍;田园;岳玉环;吴广谋;张亮;冯越;朱平;

    目的克隆B型肉毒毒素轻链Bont-B基因,使其在大肠杆菌内表达,并对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方法设计并人工合成Bont-B基因,克隆入表达载体pMD19-T中,构建质粒pMD19-T-Bont-B,经酶切后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8a-Bont-B,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后,经金属螯合层析Cu2+柱进行纯化,纯化产物经SDS-PAGE分析纯度。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28a-Bont-B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50 000,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6%;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结论已成功克隆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原核表达了Bont-B轻链基因,为制备抗Bont-B轻链单克隆抗体及研究肉毒中毒机制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2013年05期 v.26 630-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尿苷二磷酸与尿苷三磷酸两种佐剂对HAV抗原及HBsAg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王越;王丽萍;王海漩;胡凝珠;胡云章;

    目的探讨尿苷二磷酸(Uridine diphosphate,UDP)与尿苷三磷酸(Uridine triphosphate,UTP)两种佐剂对HAV抗原和HBsAg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分别在HBsAg(1μg)和HAV抗原(18 EU)中加入不同浓度的UDP和UTP(HBsAg组:UDP和UTP均500μg及1、2、5、10 mg,HAV抗原组:UDP和UTP均500μg及1、2 mg),均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免疫ICR小鼠(HBsAg组:2针,间隔2周,0.1 ml/只;HAV抗原组:单针免疫,0.2 ml/只),并设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100μl)、抗原组对照组(HBsAg 1μg;HAV抗原18 EU)、铝佐剂组对照组(铝佐剂300μg)、UDP+铝佐剂复合组(HBsAg 1μg+铝佐剂300μg+UDP 2 mg;HAV 18 EU+铝佐剂300μg+UDP 2 mg)和UTP+铝佐剂复合组(HBsAg 1μg+铝佐剂300μg+UTP 2 mg;HAV 18 EU+铝佐剂300μg+UTP 2 mg),分别于末次免疫后(HBsAg组:第4、8、12和16周;HAV抗原组:第4、8、12周)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HBsAg IgG和抗-HAV IgG水平。免疫18周后,分别取HBsAg组中UDP和UTP最佳浓度组及空白对照组小鼠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及肺组织进行病理观察。结果除空白对照组小鼠血清检测不到抗-HBsAg IgG外,其余各组小鼠血清抗-HBsAg IgG及抗-HAV IgG水平均在第8周达到峰值,以后逐渐下降。末次免疫后,UDP及UTP各组抗-HBsAg IgG及抗-HAV IgG水平均高于抗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sAg组UDP+铝佐剂复合组产生的IgG水平明显高于抗原对照组、铝佐剂对照组及UDP和UTP各浓度组(P<0.05);HAV抗原组UTP+铝佐剂复合组产生的IgG水平明显高于抗原对照组、铝佐剂对照组及UDP和UTP各浓度组(P<0.05)。在两种抗原中,UDP和UTP的最佳浓度均为2 mg/只。在设置的浓度范围内,UDP和UTP佐剂均未观察到毒性反应。结论UDP和UTP均能明显增强HBsAg及HAV抗原诱导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

    2013年05期 v.26 634-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hepaCAM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陶佳;王秋菊;范砚茹;杜红飞;宋学东;罗春丽;吴小侯;

    目的构建表达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CAM)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以质粒pEGFP-N2-hepaCAM为模板,PCR扩增hepaCAM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hepaCAM经PmeⅠ线性化,转化至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感受态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hepaCAM经PmeⅠ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AdI-hepaCAM,经大量扩增后,检测病毒滴度。RT-qPCR及Westernblot检测感染的BIU-87细胞内hepaCAM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hepaCAM构建正确,重组腺病毒AdI-hepaCAM滴度可达1.6×1012pfu/ml,与空载体腺病毒组比较,经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IU-87细胞中hepaCAM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已成功构建携带hepaCAM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I-hepaCAM,为研究hepaCAM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调控提供依据。

    2013年05期 v.26 639-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南极磷虾对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影响

    蔡维望;张俊忠;佟加贝;成航;葛鲁娜;李俊玲;王世立;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南极磷虾粉及其与钙联合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10组,即虾粉低、中、高剂量组、钙组、联合低、中、高剂量组、氟化钠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附近部分脂肪组织。各实验组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虾粉、钙、低、中、高剂量虾粉+钙、氟化钠,假手术组与模型对照组正常饮食。12周后,经腹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钙离子浓度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取股骨观察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差异,并检测骨灰分含量;取胫骨检测骨氟含量。结果虾粉低、中、高剂量组及联合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钙浓度随虾粉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虾粉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钙浓度高于模型对照组;虾粉低、中、高剂量组ALP活性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随着虾粉剂量的增加,ALP活性增强。联合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均<0.05),且优于低、中、高剂量虾粉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虾粉低剂量组及联合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增加骨最大力学载荷值(P均<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虾粉组随虾粉剂量增加骨氟含量增多,与钙联合应用后,降低了骨氟含量(P均<0.01),联合低、中、高剂量组与相同剂量的虾粉组相比,骨氟含量均降低;虾粉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骨灰分含量升高(P均>0.05)。结论使用虾粉治疗骨质疏松时,低剂量效果最佳;若虾粉与钙联合治疗,中剂量虾粉加钙改善骨质疏松效果最佳。

    2013年05期 v.26 643-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9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凋亡细胞对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7表达的影响

    黄琦;秦新月;

    目的探讨凋亡细胞对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RAW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凋亡细胞刺激组、LPS+凋亡细胞刺激组、IFNγ+LPS刺激组及IFNγ+LPS+凋亡细胞刺激组。用IL-27 p28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瞬时转染RAW细胞,检测各组细胞中IL-27 p28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RT-PCR法检测各组RAW细胞中IL-27 p28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IL-27 p28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IL-27的表达水平。结果瞬时转染的RAW细胞中,IFNγ+LPS刺激组中IL-27 p28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IFNγ+LPS+凋亡细胞刺激组(P<0.05);RAW细胞与腹腔巨噬细胞中,LPS刺激组和IFNγ+LPS刺激组中IL-27 p28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LPS+凋亡细胞刺激组和IFNγ+LPS+凋亡细胞刺激组(P<0.05);LPS刺激组和IFNγ+LPS刺激组细胞中IL-27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PS+凋亡细胞刺激组和IFNγ+LPS+凋亡细胞刺激组。结论巨噬细胞在摄取凋亡细胞后,IL-27 p28亚基的表达水平下降,从而导致IL-27的表达水平下降,为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3年05期 v.26 648-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AST基因多态性与西门塔尔杂交牛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沈冰蕾;刘博洋;赵志辉;杨润军;

    目的分析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多态性与西门塔尔杂交牛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5头西门塔尔杂交牛,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LP-PCR)对CAST基因外显子1(Exon1)和外显子5(Exon5)区域的片段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突变位点与西门塔尔肉牛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所分析的片段中,仅引物4扩增的片段(Exon1)存在一个G→C碱基的置换突变(E1 256 g﹥c),为同义突变;该突变位点为RasⅠ酶的自然酶切位点,酶切后存在GG、GC和CC 3种基因型,CC基因型与西门塔尔牛的净肉率性状显著相关(P﹤0.05),而对其他胴体和肉质性状无显著影响。结论 CAST基因Exon1处存在的突变位点与西门塔尔肉牛的净肉率显著相关,因此该位点将有助于筛选与牛肉质相关的辅助选择标记,该基因将为鉴定与肉质相关的功能基因提供参考。

    2013年05期 v.26 653-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Pre-miR-10a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构建及其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

    齐杰玉;陶崑;王灿蔚;李秋红;邓一平;

    目的构建pre-miR-10a(miR-10a前体)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感染K562细胞,并检测其基因表达水平。方法化学合成pre-miR-10a基因序列,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将构建正确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 pre-miR-10a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胞,经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pre-miR-10a,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经4轮扩增后检测病毒滴度。收集病毒后,以100 MOI感染K562细胞,RT-PCR法检测miR-10a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重组腺病毒质粒pAd-pre-miR-10a经PacⅠ酶切,证明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已整合到腺病毒基因组中,4轮扩增后腺病毒滴度为1.5×1011pfu/ml,可高效感染K562细胞,感染效率达90%以上;重组腺病毒Ad-pre-miR-10a感染的K562细胞中miR-10a基因转录水平明显升高,过表达率为150.82%。结论已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pAd-pre-miR-10a,并可在K562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从体内和体外水平研究其抗白血病效应奠定了基础。

    2013年05期 v.26 657-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胎盘泌乳素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曲影;张小楠;聂彩霞;姬朝光;刘柱;刘永茂;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人胎盘泌乳素(Human placenta lactogen,hPL)。方法从正常产妇新鲜胎盘组织中提取组织总RNA,PCR扩增hPL基因,将其亚克隆至pQE-30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M15(pREP4),经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Sephacryl S-200层析柱纯化,纯化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其纯度和特异性。结果重组菌pQE-hPL/M15(pREP4)经双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23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67%;纯化后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纯化蛋白和hPL包涵体均可与羊抗hPL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抗原性。结论已成功制备了纯度较高的hPL蛋白,为基因工程制备抗体提供了抗原。

    2013年05期 v.26 661-663+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和U2OS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吴丽美;叶立伟;武睿;段亮;张昀源;陈娴;王海燕;周兰;

    目的探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9(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hBMP9)对人骨肉瘤细胞MG63和U2OS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重组腺病毒AdBMP9分别感染MG63和U2OS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因素)和AdGFP感染对照组,免疫细胞化学法(Immunocytochemistry,ICC)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感染后两种细胞中hBMP9的表达水平;MTT和台盼蓝拒染活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Hoechst/PI荧光双染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划痕愈合试验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ICC法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途径中β-catenin的表达。结果AdBMP9感染的两种细胞中hBMP9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AdGFP感染组(P<0.05);hBMP9表达的上调可抑制MG63和U2OS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依赖性(P<0.01),并使两种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迁移能力明显下降(P<0.01),β-catenin的表达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hBMP9可能通过下调Wnt/β-catenin信号途径活性,抑制骨肉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并促进其凋亡。

    2013年05期 v.26 664-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7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重叠延伸PCR法定点突变微生物产谷氨酰胺转氨酶基因

    叶程;邵坤彦;王亚南;覃桂;代风娇;何冬兰;

    目的通过重叠延伸PCR法,定点突变微生物产谷氨酰胺转氨酶(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MTG)基因。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Streptomyces sp.H197基因中MTG序列及重叠延伸PCR定点突变技术的原理,利用DNA-MAN5.0软件设计引物,以提取的Streptomyces sp.H197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MTG基因,以扩增的MTG基因片段为模板,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对一个位点进行定点突变,胶回收PCR产物,与克隆载体pMD19-T连接后,转化感受态E.coli DH5α,提取质粒,经PCR及单、双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重叠延伸PCR产物可见含有酶切位点和突变位点的特异性片段;重组质粒pMD19-T-MTG经PCR及单、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测序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序列比对,仅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即第773位腺嘌呤突变为胞嘧啶,突变位点与预期一致,实现了目标位点的定点突变。结论重叠延伸PCR法对MTG基因序列预定位点突变成功,证明阳性克隆子含突变位点,为下阶段突变型功能表达奠定基础。

    2013年05期 v.26 670-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下载次数:7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缺氧诱导因子-1α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缺氧胃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

    刘洪兰;张俊文;

    目的在缺氧环境下,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的相互作用。方法将质粒β-catenin-micRNA转染SGC-7091细胞,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SGC-7901-β-catenin-micRNA。将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脂质体组和阴性对照组,对照组:常氧培养48 h;脂质体组:常氧培养24 h后,加入10μl脂质体,培养24 h;阴性对照组:常氧培养24 h后,转染阴性对照质粒,培养24 h;设稳定转染细胞株为干扰组,常氧培养48 h。采用倍增时间试验、平板克隆形成试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倍增时间、平板克隆集落数及细胞周期的变化。另取SGC-7901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双重缺氧组;对照组:常氧培养48 h;缺氧组:常氧培养32 h,物理缺氧培养16 h;双重缺氧组:常氧培养24 h,化学缺氧培养8 h后,再同时物理缺氧培养16 h。同时取稳定转染细胞株,分为对照干扰组、缺氧干扰组和双重缺氧干扰组。对照干扰组:常氧培养48 h;缺氧干扰组:常氧培养32 h,物理缺氧培养16 h;双重缺氧干扰组:常氧培养24 h,化学缺氧培养8 h后,再同时物理缺氧培养16 h。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HIF-1α、β-catenin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脂质体组、阴性对照组比较,干扰组倍增时间延长,平板克隆集落数减少,细胞阻滞在G1期比例增加,S期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氧组与对照组、双重缺氧组与缺氧组、缺氧干扰组与对照干扰组及双重缺氧干扰组与缺氧干扰组相比,HIF-1α、β-caten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缺氧干扰组与缺氧组及双重缺氧干扰组与双重缺氧组比较,β-catenin、HIF-1α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HIF-1α激活可调控Wnt/β-catenin通路,但也受控于Wnt/β-catenin通路,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调节。

    2013年05期 v.26 675-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治疗性制剂

  • 阿昔莫司对RAW 264.7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表达及其调控的影响

    艾青;马康华;

    目的研究阿昔莫司对巨噬细胞RAW264.7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子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A1,ABCA1)及其上游调控因子肝脏X受体α(Liver X receptor,LXRα)的影响,探讨其促进胆固醇逆转运(Reversecholesterol transport,RCT)、抗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不含阿昔莫司)和不同浓度的阿昔莫司干预组(分别含5、10、25μg/ml阿昔莫司),作用24 h后,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BCA1和LXRα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BCA1和LXRα蛋白的表达;闪烁计数法检测各组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结果阿昔莫司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加RAW264.7细胞中ABCA1和LXRα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或P<0.01)及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率(P<0.01)。结论阿昔莫司可通过LXRα途径上调巨噬细胞ABCA1的表达,促使细胞内胆固醇流出,从而延缓AS的发生发展。

    2013年05期 v.26 681-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阿苯达唑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及Bcl-2表达的影响

    刘劲松;刘俊;

    目的观察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及其对Bcl-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终浓度的ABZ(0.5、1.0、2.0及4.0 mg/ml)处理SW480细胞24、48、72 h,设对照组(ABZ浓度为0 mg/ml),CCK-8法检测ABZ对SW480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并计算增殖抑制率及IC50。用不同终浓度的ABZ(1.0、2.0 mg/ml)处理SW480细胞,设对照组(ABZ浓度为0 mg/m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0.5、1.0、2.0及4.0 mg/ml ABZ处理组A值均明显降低(P﹤0.05),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0 mg/ml ABZ处理组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3.18、1.96和1.03 mg/ml;与对照组比较,1.0、2.0 mg/mlABZ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5),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BZ能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并显著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表达有关。

    2013年05期 v.26 685-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诊断制剂

  • 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质量标准的验证

    沈舒;黄颖;刘艳;高尚先;张春涛;

    目的对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xine,TT3)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质量标准进行验证。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6个厂家的TT3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进行外观和物理检查后,进行线性、最低检出限、准确性、精密度、质控品测定值、特异性和稳定性验证。结果 6个厂家的TT3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外观和物理检查均达到要求;最低检出限最高为0.3 ng/ml;质控数据均呈3个梯度;准确性、精密度、特异性及稳定性良好。该类试剂盒基本满足此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也基本符合此类试剂盒的现阶段的技术要点。结论 TT3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质量标准的制定,对此类试剂盒的实验方法及质量标准进行了规范,进而促进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为该产品的检验检测、临床使用评价及监管提供了技术依据。

    2013年05期 v.26 690-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临床研究

  • 蛋白酶激活受体-2在胃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贵军;邓蓓蓓;王玉彬;李迪诺;

    目的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在胃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AR-2在7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瘤中心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瘤旁组织和瘤中心组织中PAR-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或P<0.01),瘤中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组织(P<0.01)。瘤中心组织中PAR-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着NIH分级的升高而上调(P<0.05或P<0.01),且与黏膜受侵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胃间质瘤组织中PAR-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PAR-2的高表达可能与间质瘤的侵袭与转移相关。

    2013年05期 v.26 694-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鱼精蛋白1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侯文佳;陈芳芳;任平;张海燕;冯野;

    目的比较鱼精蛋白1(Protamines 1,PRM1)在结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53例结肠腺癌及正常结肠组织中PRM1基因mRNA水平,并分析PRM1 mRNA检测对于结肠腺癌诊断的敏感性;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组织中PRM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结肠腺癌组织中PRM1基因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阳性率为96.23%(51/53);结肠腺癌组织高表达PRM1,且能够分泌入腺腔。结论结肠腺癌细胞在基因及蛋白水平均高表达PRM1,PRM1 mRNA检测对结肠腺癌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2013年05期 v.26 698-700+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单采血小板输注引发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

    刘赴平;何子毅;祁妙华;刘仁强;韩忠朝;

    目的调查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东莞市某医院2012年5~6月间,输注单采血小板后引发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病例13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输注单采血小板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病例1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受血者和献血者的基本信息设计调查方案。受血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输血史、药物史及外周血细胞变化(包括输血前后白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的绝对值之差以及血小板回收率和输血后血浆球蛋白含量);献血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献血次数、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血小板采集机型、循环量、献血前白细胞计数、献血过程中有无献血不良反应。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的年龄、性别、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输血前后白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的绝对值之差、输血后血浆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次数、血小板采集机型、循环量、献血前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受血者和献血者自身因素、受血者外周血细胞数量变化及血浆球蛋白含量无关。推测导致输注单采血小板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异源血浆蛋白的输入,推荐临床对已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需再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应选择洗涤血小板。

    2013年05期 v.26 701-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技术方法

  • 赤子爱胜蚓核酸酶样蛋白的纯化及其活性

    于保锋;刘志贞;张悦红;解军;程牛亮;王建华;牛勃;

    目的纯化赤子爱胜蚓核酸酶样蛋白,并鉴定其活性。方法将制备的赤子爱胜蚓核酸酶样蛋白粗提液透析后,经Bio-CAD CM柱层析系统非连续梯度洗脱,收集洗脱峰,对有活性的梯度洗脱峰样品进行单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D-PAGE)及切胶纯化,将切胶回收纯化的蛋白样品进行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回收蛋白,进行活性和浓度检测。结果透析后的蛋白粗提液经Bio-CAD CM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不同洗脱梯度的可降解DNA的活性峰,3个梯度蛋白的PAGE带型基本一致,经PAGE分离获得3个核酸酶样蛋白纯品EWD1、EWD2和EWD3,得率和纯化倍数分别为:27.9%,11.6;16.7%,11.2;16.7%,18.6。结论成功纯化了赤子爱胜蚓核酸酶样蛋白,并保持了其良好的生物活性。该纯化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实用,为该蛋白结构及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3年05期 v.26 705-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人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袁森;田明尧;崔鹤馨;靖杰;刘昊;刘存霞;任静强;姜庆利;薛斐;金宁一;

    目的建立人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Interferon induced transmembrane protein,IFITM)1、2、3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人IFITM1、2、3及β-actin基因序列,分别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以质粒pVAX1-IFITM1、2、3和pMD18-T-β-actin为模板,分别进行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绘制标准曲线及扩增曲线,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并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各质粒的PCR及实时荧光定量PCR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均可见大小与理论值相符的特异性条带。IFITM1、2、3和β-actin的最佳荧光定量PCR引物浓度分别为0.2、0.5、0.4和0.5μl,最佳退火温度为55℃。各质粒标准曲线的循环数与起始模板拷贝数的相关性均较好(R2分别为0.998、0.990、0.990和0.995),扩增效率分别为106.284%、101.030%、104.929%和101.962%。IFITM1、2、3基因不同拷贝数的试验内CV为0.14%-0.72%,试验间CV为0.77%-1.58%;灵敏度分别为2.52×100、1.3×100和3.7×101copies;该方法未扩增出鸡肝脏及禽流感病毒H3N2 cDNA,可特异性扩增B型流感病毒cDNA,各标准质粒的溶解曲线约在同一温度出现1个单峰。结论已成功建立了IFITM1、2、3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重复性、灵敏度及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IFITM1、2、3的功能及其基因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奠定了基础。

    2013年05期 v.26 710-716+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3K]
    [下载次数:4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重组免疫毒素IL-6_(T23)-PE38KDEL在大肠杆菌中自诱导表达条件的优化

    丛楠;卢士英;任洪林;李岩松;翟新新;柳增善;

    目的优化重组免疫毒素IL-6(T23)-PE38KDEL在大肠杆菌中的自诱导表达条件,以提高菌体浓度及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方法采用摇瓶培养,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程菌自诱导的培养条件(接种量、诱导时间、诱导温度、装瓶量)和培养基组分(有机氮源、无机氮源、碳源、有机酸)进行优化,检测菌体浓度、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及质粒稳定性。结果确定最适自诱导培养条件为装瓶量20 ml/250 ml、接种量2%,28℃诱导25 h;最适自诱导培养基组分为:蛋白胨2%、酵母浸粉0.5%、Na2HPO425 mmol/L、KH2PO425 mmol/L、硫酸铵25 mmol/L、葡萄糖0.05%、甘露醇1%、乳糖0.6%、苹果酸钠20 mmol/L、MgSO40.5 mmol/L。此时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和菌体浓度分别为LB培养基(IPTG诱导)的1.76和2.12倍,质粒稳定性由87%提高至98%。结论优化了重组免疫毒素IL-6(T23)-PE38KDEL在大肠杆菌中的自诱导表达条件,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也为自诱导在其他重组蛋白药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2013年05期 v.26 717-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Capto Core 700在流感疫苗中去除卵清蛋白的应用

    马志宇;陈美丽;张萌;刘静;贾重来;罗亮;解红艳;

    目的用新型复合型填料Capto Core 700层析介质纯化鸡胚流感疫苗,以降低卵清蛋白的残留水平。方法用Capto Core700进一步纯化鸡胚培养的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纯化后原液及超滤浓缩液,参考《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检测纯化前、后样品中总蛋白含量、血凝素含量及卵清蛋白残留量。结果卵清蛋白残留量较纯化前降低约10倍,血凝素和总蛋白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Capto Core700新型填料可有效去除鸡胚流感疫苗中的卵清蛋白残留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2013年05期 v.26 723-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玉米赤霉烯酮抗独特型单抗的制备及特异性分析

    贾彦琼;黄建芳;向军俭;邓宁;唐勇;骆敏儿;王宏;

    目的制备并鉴定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抗独特型单抗Ab2β-1D5。方法将ZEN单抗1G4与载体蛋白KLH偶联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后,以ZEN单抗Fab片段作为包被抗原,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经小鼠腹腔注射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型单抗,并经Protein G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间接ELISA法检测ZEN抗独特型单抗的抗体效价及特异性;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ZEN抗独特型单抗类型、灵敏度及其与ZEN毒素间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6株稳定分泌ZEN抗独特型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型抗体效价为1∶1.2×105~1∶2.0×105;6株单抗均为β型抗独特型抗体(Ab2β),其中Ab2β-1D5抗体灵敏度最高,对ZEN的IC50值达10.09 ng/ml,其与ZEN毒素呈线性相关(r=0.990);ZEN抗独特型单抗与莱克多巴胺、重金属铅、铬及虾过敏原单抗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结论已成功制备玉米赤霉烯酮抗独特型单抗,该抗体与ZEN间存在"内影像"关系,可以替代ZEN毒素标准品,用于建立ZEN的无毒免疫学检测技术。

    2013年05期 v.26 726-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负载Ag~+ D72树脂色谱柱分离纯化花生四烯酸工艺的建立

    齐佳;于长青;

    目的建立负载Ag+D72树脂色谱柱分离纯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或ARA)的工艺。方法采用负载Ag+D72树脂色谱柱对微生物油脂中的ARA进行分离纯化,确定最佳分离纯化参数,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ARA的含量。结果负载Ag+D72树脂的最大饱和吸附量约为9 mg/g干树脂,在吸附温度0℃、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上样质量浓度5 mg/ml,5%丙酮正己烷溶液(体积比)洗脱、解吸温度30℃、洗脱流速2 ml/min的条件下,ARA的纯度达89.4%,收率达79.3%。结论负载Ag+D72树脂色谱柱可有效分离纯化微生物油脂中的ARA,为进一步生产高纯度的ARA,进而规模化生产ARA产品提供了参考。

    2013年05期 v.26 731-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8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治疗性干细胞产品的相关风险因素

    袁宝珠;

    近年来国内外以干细胞为主的细胞治疗研究发展迅速,在治疗退行性疾病、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肝硬化及糖尿病等领域已开展了多项临床试验研究,但作为新型治疗性产品,干细胞产品在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还存在若干风险因素。本文对常见的干细胞种类、特性以及与临床应用相关的内在和外在风险因素进行了综述,旨在以现有的理论和技术条件,探讨治疗性干细胞产品基本的质量控制要求和策略。

    2013年05期 v.26 736-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6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鲎素抗菌肽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谢海伟;杨贤松;柯春林;

    鲎素抗菌肽是生物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细菌、真菌、肿瘤细胞及一些病毒均具有强大的抑制作用(包括多药物耐受微生物),而且这种作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本文主要介绍鲎素的种类和生物活性、鲎素的结构与功能关系、鲎素抗菌机理及鲎素基因工程表达制备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鲎素临床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作一简要综述。

    2013年05期 v.26 740-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7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