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强;孙燕;孙振鹏;范秀娟;陈军;李薇;
目的克隆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RV)4aG株G蛋白基因,并与其他疫苗毒株G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为我国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RV 4aG株中扩增G蛋白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预测G蛋白功能位点、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并与其他疫苗毒株进行比较。结果克隆的4aG株G蛋白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登录的序列一致。进化树分析显示,4aG株与CVS株的进化关系较远;4aG、4aGV18、CVS、PV及RC-HL毒株跨膜区域在第460~479氨基酸之间,其他毒株在459~478氨基酸之间;PV株有5个糖基化位点,RV-97株有3个糖基化位点,其他毒株均有4个糖基化位点;G蛋白抗原表位位于氨基酸100~300及480~520之间;不同毒株G蛋白抗原位点区域有所不同,与CVS株比较,PV株抗原表位与其最为接近,4aG、4aGV18、CTN-1-31及Flury-HEP株与其抗原表位较为接近。结论4aG株G蛋白功能位点和抗原表位与CVS株相差较大,但其在Vero细胞上传代稳定,可用于制备Vero细胞纯化疫苗。
2012年10期 v.25 1245-1247+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00 ] - 张营营;蔡路奎;姜博;毕研伟;高丹丹;闫铃梅;姬秋彦;李智华;徐维明;
目的制备A群膜炎球菌多糖(Group A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GAMP)-白喉毒素无毒变异体CRM197(Cross-reactive material 197)结合物,并分析其理化性质及免疫学特性。方法白喉棒状杆菌C7 M1菌株经发酵培养表达CRM197,表达产物经DEAE-4FF层析柱进行纯化,纯化产物经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用溴化氰(CNBr)活化GAMP,己二酰肼(ADH)为连接剂,在碳二亚胺(EDAC)催化下将GAMP与CRM197共价结合,制备GAMP-ADH-CRM197结合物,经Sepharose 4FF层析柱纯化后,进行各项生化检测,采用免疫双扩散检测结合物的抗原性,将结合物皮下注射ICR小鼠,间接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GAMP的抗体滴度,分析其免疫原性。结果发酵培养20 h时,菌液上清中的CRM197蛋白表达量最高;CRM197以分泌形式表达,纯化后纯度达95%以上,可与白喉类毒素单抗发生特异性反应;GAMP-ADH-CRM197结合物各项生化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与A群流脑诊断血清形成明显的沉淀线,结合物诱生的多糖特异性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多糖组和混合物组。结论成功制备了GAMP-ADH-CRM197结合物,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为以CRM197为蛋白载体制备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奠定了基础。
2012年10期 v.25 1248-1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03 ] - 常娅莉;吴智远;魏东;韩少波;胡丽娜;焦磊;卜培英;王国治;王秉翔;
目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鼠疫组分疫苗中F1和rV的抗原含量。方法利用F1、rV抗原单克隆抗体,对鼠疫组分疫苗原液进行抗原鉴别试验;分别应用F1、rV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疫苗原液进行抗原定量检测;验证A(l OH)3佐剂吸附抗原的完全性;将疫苗成品于4℃放置18个月,分别于1和18个月时取样,用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F1和rV抗原含量,分析抗原的稳定性;对3批鼠疫菌rV抗原原液3步纯化工艺进行验证。结果鼠疫组分疫苗原液中的F1和rV抗原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用建立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批F1和rV抗原原液中F1和rV抗原的含量与Lowry法检测结果的误差均在±20%以内;4批鼠疫组分疫苗离心后的上清液中均未检测到F1和rV抗原,表明A(lOH)3佐剂吸附抗原完全;4℃保存18个月,疫苗中的F1和rV抗原含量稳定;3批鼠疫菌rV抗原原液经阴离子交换层析、疏水层析、凝胶过滤层析3步纯化,rV抗原在纯度增加的同时,抗原含量也增加。结论已建立的F1、rV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可用于鼠疫组分疫苗中F1和rV抗原的定量检测。
2012年10期 v.25 1254-1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14 ] - 吕文利;王凌;赵新华;俞娟;明平刚;
目的研究乙脑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中乙脑病毒和风疹病毒的相容性。方法将乙脑病毒SA14-14-2疫苗株制备的乙脑减毒活疫苗原液与风疹病毒RA27/3疫苗株制备的风疹减毒活疫苗原液按体积比1∶1比例混合,加入保护剂,冻干制成乙脑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采用BHK21细胞蚀斑法测定联合疫苗中的乙脑病毒滴度,细胞病变法检测风疹病毒滴度;通过鉴别试验、热稳定性试验、乙脑疫苗免疫原性试验、安全性试验、异常毒性试验、无菌试验以及基因稳定性分析观察联合疫苗病毒间的相容性。结果联合疫苗的乙脑和风疹病毒滴度与单价疫苗的病毒滴度变化在检测误差的允许范围内;联合疫苗于37℃放置7 d,与放置前相比,风疹病毒和乙脑病毒的滴度值下降分别小于1.0 LgCCID50/ml和1.0 LgPFU/ml,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联合疫苗中的风疹疫苗对乙脑疫苗的免疫原性无明显的干扰效应;鉴别试验、安全性试验、异常毒性试验、无菌试验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联合疫苗在BHK21细胞上传代5次后,乙脑和风疹病毒基因序列均未发生变化。结论乙脑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中的乙脑和风疹病毒具有较好的相容性,本实验为乙脑风疹联合疫苗的进一步研制奠定了基础。
2012年10期 v.25 1258-1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66 ] - 胡波;袁进;谭昌耀;蒋丽明;金瓯;张雪艳;
目的考察毕赤酵母表达的含前S抗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原液和成品的稳定性。方法将3批疫苗原液置4℃存放,分别于0、1、2、3、6个月时取样,测定其在各时间点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S、前S1(PreS1)、前S2(PreS2)抗原滴度及HPLC纯度;将3批疫苗成品置25℃和4℃存放,进行加速稳定性和长期稳定性试验,分别于0、1、2、3、6个月和0、3、6、9、12、18、24个月时取样,进行小鼠效力、pH值、细菌内毒素和无菌测定。结果 3批疫苗原液于4℃保存6个月,表面抗原S、PreS1、PreS2抗原滴度及HPLC纯度均无明显变化;3批疫苗成品于25℃放置6个月和4℃放置24个月,各个时间点的小鼠效力均符合暂定规程的要求,pH值保持稳定,细菌内毒素和无菌试验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和2010版)要求。结论毕赤酵母表达的含前S抗原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原液及成品稳定性良好。
2012年10期 v.25 1261-1263+1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06 ] - 石金辉;刘兴文;单宝龙;彭健;张华超;朱芮波;公殿力;郑海发;
目的研制一种安全有效的无明胶保护剂,并应用于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的制备。方法制备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原液,取同一批麻疹病毒原液,分别加入不同成分和配比的无明胶保护剂,制成成品,以含明胶保护剂作对照,检测成品外观、病毒滴度及水分,确定保护剂的成分,再确定保护剂的配比。将麻疹与风疹病毒原液混合,加入筛选出的无明胶保护剂,制备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共3批),同时制备3批含明胶保护剂对照疫苗。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对联合疫苗原液、半成品、成品进行检定;分别将制备的联合疫苗于2~8℃放置3和6个月,检测疫苗外观、病毒滴度及水分的变化,于37℃放置1、2、3、4周,检测病毒滴度的变化;按《中国药典》二部(2010版)要求进行过敏试验。结果含海藻糖和右旋糖酐成分的保护剂为首选保护剂。制备的无明胶保护剂联合疫苗原液、半成品及成品的各项检定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无明胶保护剂联合疫苗成品于2~8℃放置6个月的水分和病毒滴度及37℃放置4周的病毒滴度与对照组疫苗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了无明胶保护剂联合疫苗的豚鼠在试验期内均未发生过敏反应,符合《中国药典》二部(2010版)的要求。结论无明胶保护剂对麻疹和风疹病毒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2012年10期 v.25 1264-1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73 ]
- 周侠;唐紫薇;杨致邦;蒋仁举;熊玉霞;于拽拽;
目的构建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neumoniae)pbp1a基因重组的原核表达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化学合成S.pneumoniae含STMK区的pbp1a基因片段,PCR扩增后,与pUC19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UC19-pbp1a,转化耐青霉素的pbp1a基因突变的S.pneumoniae,测定青霉素对转化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以鉴定PBP1a的活性;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重组PBP1a蛋白的表达。结果 pbp1a基因扩增产物可见约330 bp的特异条带,大小与预期一致,测序表明重组质粒全长360 bp,无碱基的缺失、插入等突变;青霉素对转化菌的MIC从8μg/ml下降为2μg/ml;表达的重组PBP1a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1 000,可与抗S.pneumoniae青霉素敏感株兔血清特异性结合。结论成功构建了S.pneumoniae pbp1a基因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其能在S.pneumoniae中表达有活性的PBP1a蛋白,为进一步研究PBPs在细菌耐药变异中的作用提供了实验材料,也为进一步探讨消除细菌耐药性变异的措施奠定了基础。
2012年10期 v.25 1267-1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831 ] - 郭景茹;臧琳;郭爽;王建发;计红;李士泽;薛琳琳;杨焕民;
目的构建Wistar大鼠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并制备重组腺病毒。方法利用RT-PCR技术从Wistar大鼠脾脏组织中扩增HSP70基因序列,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测序鉴定后,将克隆的HSP70基因编码阅读框亚克隆至穿梭载体pShuttle-CMV中,并利用Ⅰ-CeuⅠ与Ⅰ-SceⅠ将重组穿梭质粒上的HSP70基因的表达框切下,连接到携带腺病毒骨架载体pAdxsi上。重组腺病毒质粒经PacⅠ酶切线性化后,转染至293(R)细胞进行病毒的包装,获得重组腺病毒pAd-CMV-HSP70,收集病毒上清,感染BRL细胞,Western blot检测BRL细胞中HSP70的表达。病毒颗粒经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后,检测重组腺病毒纯度、颗粒滴度及感染性滴度。结果克隆质粒、穿梭质粒经PCR及酶切鉴定,均可见2 269 bp的目的基因条带,测序结果与GenBank登录的序列一致;XhoⅠ酶切结果显示,HSP70基因已正确克隆至腺病毒质粒中;重组腺病毒感染BRL细胞后,细胞中HSP70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重组腺病毒纯化后纯度为1.29,颗粒滴度为5.31×1012VP/ml,感染性滴度达1×1011pfu/ml。结论已成功构建Wistar大鼠HSP70基因重组腺病毒质粒,并制备出高滴度的重组腺病毒颗粒,为进一步研究HSP70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2012年10期 v.25 1271-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89 ] - 高淼;黄峥兰;李千音;钟梁;冯文莉;
目的构建携带FLAG-3NLS-FRB*融合基因的嵌合腺病毒,并检测其在AD-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将FLAG标记的3段核定位信号(FLAG-3NLS)与突变修饰的雷帕霉素靶FRB结构域(FRB*)基因通过重叠PCR技术拼接成FLAG-3NLS-FRB*,定向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测序鉴定后,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5F35在大肠杆菌BJ5183中同源重组,获得嵌合腺病毒Ad5F35-FLAG-3NLS-FRB*,感染AD-293细胞进行包装、扩增。采用基因转移单位(Gene transfer unit,GTU)法测定病毒滴度;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FLAG-3NLS-FRB*在AD-293细胞中的转录及表达。结果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FLAG-3NLS-FRB*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FLAG-3NLS-FRB*正确克隆至腺病毒骨架质粒中;在AD-293细胞中包装、扩增获得了高滴度的嵌合腺病毒Ad5F35-FLAG-3NLS-FRB*,病毒滴度为2.0×1013GTU/ml;嵌合腺病毒感染AD-293细胞后36 h,在细胞中可检测到FLAG-3NLS-FRB*基因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高滴度的嵌合腺病毒Ad5F35-FLAG-3NLS-FRB*,并在AD-293细胞中成功表达了FLAG-3NLS-FRB*融合蛋白。
2012年10期 v.25 1276-1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90 ] - 韩佳汕;郭德军;徐云明;厉保秋;柳增善;郑国君;
目的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高效分泌表达人松弛素H2类似物(Human relaxin-2 analogue,HR2),并检测其生物活性。方法通过密码子优化合成HR2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HR2,转化毕赤酵母菌GS115,甲醇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Tricine-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经超滤和柱层析纯化后,切除人工C肽,检测其生物活性。结果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重组表达质粒pPICZαA-HR2构建正确;Tricine-SDS-PAGE分析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6 500,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7.6%,为451μg/ml,且为分泌表达;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纯化的重组蛋白纯度达96%;经检测C肽切除的重组HR2对THP-1细胞具有刺激活性。结论成功在毕赤酵母GS115中高效分泌表达了重组松弛素H2类似物,并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2012年10期 v.25 1281-1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884 ] - 龚锐;姚云清;梅林;骆晓练;谭燕;李文桂;陈雅棠;
目的探讨靶向卡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carinii,PC)主要表面糖蛋白基因(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 gene,MSG)上游保守序列(Upstream conserved sequence,UCS)的microRNA重组质粒对大鼠卡氏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cariniipneumonia,PCP)的治疗作用。方法将SD大鼠经腹股沟皮下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7周,制备大鼠PCP感染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microRNA重组质粒治疗组(M组)、磺胺药物治疗组(H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1组)、空载体质粒对照组(C2组)和模型对照组(C3组),其中M组和C1、C2组经尾静脉分别注射含microRNA重组质粒pPC-UCS、生理盐水和空载体,H组用磺胺药物灌胃治疗,C3组不做处理,每日1次,疗程为7 d。1周后吉姆萨染色,油镜下计数大鼠肺组织液印片中PC包囊数;HE染色,光镜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0和IFNγ的表达水平;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PC MSG-UCSmRNA的表达水平;电镜观察PC的超微结构。结果与C1、C2和C3组相比,M组和H组大鼠肺组织PC包囊数均明显减少(P<0.05),肺组织炎症较轻,大鼠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IFNγ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鼠肺组织PC MSG-UCS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电镜观察显示,M组和H组PC包囊表面均出现破损,C1、C2、C3组未发现破损。结论 microRNA重组质粒pPC-UCS对大鼠PCP有明显的治疗作用,为治疗PCP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2年10期 v.25 1286-1289+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9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50 ] - 于宏;姜政;仲琳;王丕龙;
目的构建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基因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对结肠癌细胞SW480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2对靶向TGF-β1基因的RNA干扰序列和1对阴性对照序列,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hRNA-TGF-β1a、pshRNA-TGF-β1b和pshRNA-TGF-β1c(阴性对照),以脂质体介导转染SW480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TGF-β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沉默TGF-β1基因表达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TGF-β1基因shRNA重组表达质粒经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证明构建正确。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种质粒转染的细胞均有较强的荧光表达;pshRNA-TGF-β1a和pshRNA-TGF-β1b组细胞TGF-β1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减低(P<0.05);SW480细胞的侵袭能力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TGF-β1基因shRNA重组表达质粒,其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SW480中TGF-β1基因的表达,并可显著降低细胞的侵袭能力,为结肠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2年10期 v.25 1290-1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36 ] - 陈炎;胡海燕;刘革力;张璐渝;陈全;
目的构建人肺癌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基因siRNA重组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人工合成靶向ILK基因的siRNA干扰序列,克隆至载体pGenesil-1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nesil-1-ILK,利用脂质体转染A549细胞,经G418稳定筛选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ILK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Genesil-1-ILK经SalⅠ单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其转染A549细胞后,细胞ILK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细胞的增殖能力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人ILK基因siRNA重组表达质粒,ILK基因沉默可显著抑制A549细胞增殖,为肺癌靶向基因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012年10期 v.25 1295-1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7 ] - 张赢予;耿学军;张国辉;姚勇伟;张馨木;芮涛;
目的观察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大鼠胚胎期心肌细胞H9C2分为对照组、Dox 0.1μmol/L组和Dox 1.0μmol/L组,Dox作用24 h后,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hibatituric acid,TBA)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chehyche,MDA)含量;血浆三价铁降低能力法(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FRAP)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tion capability,T-AOC);DCFH-DA荧光探针染色法检测ROS含量;JC-1染色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ψm);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OX 1.0μmol/L组MDA、ROS含量及AI显著上升(P<0.05),T-AOC及△ψm显著下降(P<0.05)。结论 Dox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ROS生成增加,超过了抗氧化体系的清除能力,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10期 v.25 1299-13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54 ] - 朱重阳;李鑫;温泉;张军;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人肝细胞LO2中内源凝血因子Ⅷ(Coagulation factorⅧ,FⅧ)表达的激活作用。方法将LO2细胞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加入L-精氨酸(终浓度为10 mmol/L)分别培养24、36、48和60 h,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灭菌水取代L-精氨酸培养。采用RT-PCR法检测LO2细胞中人FⅧ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并测序鉴定,一期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FⅧ的促凝活性(FⅧ∶C),Western blot检测24、48 h时相点LO2细胞中人FⅧ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染色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精氨酸作用48 h后LO2细胞中人FⅧ的表达。结果加入L-精氨酸培养36、48、60 h后,LO2细胞中有人FⅧ基因mRNA的转录,而对照组未出现人FⅧ基因mRNA的转录;各时相点两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FⅧ∶C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及激光共聚焦均观察到加L-精氨酸培养48 h后LO2细胞中出现人FⅧ的表达,而对照组细胞中均无人FⅧ的表达。结论 L-精氨酸可激活人正常肝细胞中内源FⅧ的表达。
2012年10期 v.25 1303-1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655 ] - 布日额;吴金花;马波;王君伟;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鹅细小病毒(Goose parvovirus,GPV)VP3蛋白。方法将GPV VP3基因重组表达质粒pGEX-6P-VP3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DE3)plysS内,IPTG诱导表达;用Sepharose 4B(Prepacked Glutathion)亲合层析柱纯化可溶性和不溶性包涵体蛋白,并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及Dot-ELISA鉴定。结果表达的GST/VP3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85 000,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纯化的可溶性蛋白和包涵体蛋白含量分别为2.20和3.30 mg/ml;纯化的GST/VP3融合蛋白能被鹅抗GPV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结论原核表达并纯化了GPV VP3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免疫学特性及研制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和新型抗原制剂奠定了基础。
2012年10期 v.25 1307-1309+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50 ]
- 蔡世忠;刘俊;周玥;刘典锋;杨斌;姜蓉;王亚平;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以下简称Rg1)诱导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株衰老与p16-Rb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以不同浓度的Rg1(0、5、10、20、40和80μmol/L)作用于K562细胞不同时间(24、48、72 h),MTT法筛选Rg1抑制K562细胞增殖的最佳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以该浓度干预K562细胞不同时间,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细胞周期;以最佳浓度Rg1干预K562细胞最佳时间,集落培养法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衰老相关-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阳性细胞百分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Southern blot检测细胞的端粒长度;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16和RB蛋白的表达。结果 Rg1在体外可明显抑制K562细胞增殖,其最佳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分别为20μmol/L和48 h;经20μmol/L Rg1诱导48 h的K562细胞与常规培养对照组相比,细胞出现G2/M期阻滞(P<0.05),集落形成能力明显减弱(P<0.05),SA-β-Gal染色阳性率增加(P<0.01),细胞体积增大,且溶酶体,线粒体体积增大,数目增多,端粒缩短加速(P<0.05),P16和RB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 Rg1能诱导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株衰老,可能与Rg1激活了p16-Rb信号通路有关。
2012年10期 v.25 1310-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25 ] - 杨鹏辉;张齐好;许华;黄亚东;陈红霞;郑青;
目的研究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Human acid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haFGF)和穿膜肽(Transcriptionalactivator protein,TAT)融合蛋白TAT-haFGF14-154在小鼠体内的急性毒性反应和免疫原性,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取昆明小鼠,单次经尾静脉注射10 mg/kg TAT-haFGF14-154,观察并记录14 d内小鼠的一般行为、中毒死亡情况和体重变化,各组织脏器中毒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大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将900μg/kg TAT-haFGF14-154分别经静脉和鼻腔免疫昆明小鼠,每隔2 d给药1次,分别于给药后的第1、2、3、4周经眼眶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分别将高(300μg/kg)、中(100μg/kg)、低(35μg/kg)剂量的TAT-haFGF14-154经鼻腔免疫快速老化小鼠(SAM P8),每隔2 d给药1次,30 d后处死小鼠,经眼眶采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在整个急性毒性试验过程中,小鼠无一例死亡,体重变化正常,大脑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TAT-haFGF14-154对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10 mg/kg;昆明小鼠经鼻腔给予TAT-haFGF14-154后,第3周产生抗体,而静脉给药后第2周即有抗体产生;抗体产生的强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TAT-haFGF14-154属于弱毒性药物,但具有免疫原性,静脉给药的免疫原性强于鼻腔给药。
2012年10期 v.25 1315-1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24 ] - 刘艺;李静;刘晓岩;姜蓉;王建伟;魏强;赵亮;陈地龙;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单体Rh2(S亚型)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α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KG1α细胞,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和人参皂苷单体Rh2(S)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及数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β-catenin基因mRNA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β-catenin、TCF4、CyclinD1蛋白的定位及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β-catenin、TCF4、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人参皂苷单体Rh2(S)对KG1α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h2(S)作用48 h后,可见KG1α细胞分散生长,数量明显减少;可见数量不等,程度不同的凋亡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0.05),G2+M和S期细胞比例明显下降(P<0.05);细胞中β-catenin基因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β-catenin、TCF4、CyclinD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人参皂苷单体Rh2(S亚型)对KG1α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抑制Wnt/β-catenin/TCF4/CyclinD1信号通路,使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
2012年10期 v.25 1319-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89 ] - 李芝芹;邱爽;雷楗勇;陈蕴;金坚;
目的建立中试制备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β(Recombinant human serum albumin-interferonβ,rHSA-IFNβ)融合蛋白的纯化工艺及质控方法。方法采用50 L发酵罐诱导表达rHSA-IFNβ融合蛋白,发酵液经超滤浓缩及脱盐后,再经BlueSepharose FF亲和层析、G25凝胶过滤层析和SP Sepharose FF阳离子交换层析纯化。SDS-PAGE(银染法)和HPLC测定融合蛋白纯度,Western blot分析反应原性,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Edman降解法测定N-末端氨基酸序列,等电聚焦电泳法测定等电点,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rHSA-IFNβ融合蛋白的生物学活性,其余检测项目均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要求进行。结果纯化的3批融合蛋白纯度可达96%以上,具有人血清白蛋白和人干扰素β的双重反应原性,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9 070、89 035和88 669,N-末端氨基酸序列为:NH2-D-A-H-K-S,等电点为6.34,比活性分别为1.9×106、1.5×106和1.1×106IU/mg,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已成功建立了中试制备rHSA-IFNβ融合蛋白的纯化工艺及质控方法。
2012年10期 v.25 1325-1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4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68 ] - 磨娜;曹友德;蒋金;李静;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诱导的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eptidase-9,MMP-9)表达及其侵袭能力的影响,探讨姜黄素在防治TGF-β1诱导的乳腺癌侵袭转移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姜黄素对MDA-MB-231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将MDA-MB-231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DMSO)、TGF-β1处理组(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DMSO+10 ng/ml TGF-β1),姜黄素+TGF-β1处理组(无血清RPMI1640培养基+5、7.5、10μmol/L姜黄素+10 ng/ml TGF-β1)。处理24 h后,采用侵袭小室试验观察细胞的侵袭能力;处理不同时间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MMP-9、p-Smad2、p-ERK1/2以及p-p38的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MMP-9的活性变化;以ERK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2580、姜黄素和/或TGF-β1处理细胞48 h,采用Western blot和明胶酶谱法检测MMP-9的表达。结果低浓度姜黄素(≤10μmol/L)对MDA-MB-231细胞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姜黄素呈剂量依赖性明显减少了TGF-β1诱导的细胞穿膜数量(P<0.001);姜黄素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MDA-MB-231细胞MMP-9、p-Smad2、p-ERK1/2及p-p38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时间依赖性(P<0.05);姜黄素随浓度的增加,对TGF-β1诱导的MDA-MB-231细胞MMP-9活性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P<0.05);PD98059抑制MMP-9蛋白表达及活性的作用与姜黄素相似,而SB202580对MMP-9无明显影响。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TGF-β/Smad、TGF-β/ERK信号通路下调TGF-β1诱导的MMP-9的表达及其活性,从而抑制肿瘤的侵袭能力。
2012年10期 v.25 1329-1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948 ] - 王晓飞;张曦文;田文霞;陈婷梅;张彦;
目的探讨联氨基姜黄素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联氨基姜黄素对MCF-7细胞的抗增殖效应,Hoche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的周期分布和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MCF-7细胞中Bcl-2、Bax、Cyclin D1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联氨基姜黄素可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IC50为2.56μmol/L,而姜黄素的IC50为21.22μmol/L;联氨基姜黄素染色24 h后,MCF-7细胞出现核荧光强度增强、颗粒状荧光等凋亡特征;凋亡细胞比率明显增加,并可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联氨基姜黄素可使MCF-7细胞中Bcl-2、Cyclin D1、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Bax表达增加。结论联氨基姜黄素具有抑制MCF-7细胞增殖、促进凋亡、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Bcl-2、Bax、Cyclin D1、Survivin蛋白的表达改变有关。
2012年10期 v.25 1336-1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21 ] - 王红宁;闫玲玲;李春莉;官涛;姜蓉;左国伟;陈地龙;龙轩;王建伟;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Ginsenoside Rg1,Rg1)对白消胺(Busulfan,BU)诱导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衰老的延缓作用。方法将人胚肺成纤维细胞(<24代)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常规培养)、BU组(以120μmol/L BU处理复制细胞衰老模型)、BU+Rg1组(120μmol/L BU+10μmol/L Rg1)、Rg1预+BU组(10μmol/L Rg1预处理后加入120μmol/L BU)和Rg1预+BU+Rg1组(10μmol/L Rg1预处理后加入120μmol/L BU,再加入10μmol/L Rg1),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细胞增殖试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分布;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法观察细胞衰老情况。结果 BU组细胞胞体扁平、宽大、不规则,出现空泡,而Rg1处理各组细胞的衰老表型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以Rg1预+BU+Rg1组效果最佳,但未完全恢复;BU组细胞增殖能力较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Rg1处理组细胞增殖能力有所恢复,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越明显,其中以Rg1预+BU+Rg1组最佳;Rg1预+BU组和Rg1预+BU+Rg1组G2/M期比例较BU组显著降低(P<0.05),其中以Rg1预+BU+Rg1组降低最明显;Rg1预+BU组和Rg1预+BU+Rg1组衰老细胞数较BU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Rg1能有效对抗BU诱导的细胞早衰,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2012年10期 v.25 1340-1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25 ]
- 赵珍谊;余刚;郑艳微;陶航;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人群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接种反应及免疫应答。方法选择身体健康、无犬伤史及狂犬病疫苗接种史的627名观察对象进行免疫原性检测,按生理发育状态分为5组:1~3岁组、4~6岁组、7~16岁组、17~40岁组和≥4l岁组,分别于免疫前、首针免疫后14和45 d,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ce focusinhibition test,RFFIT)检测血清中抗狂犬病病毒抗体效价,并计算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在所有免疫原性受试者中随机抽取225名,进行接种反应观察。结果 225名观察对象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的局部总反应率为5.15%,全身总反应率为4.42%,反应程度均为弱、中反应,无高强度及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免疫前所有样本血清抗体GMT均≤0.2 IU/ml,抗体均为阴性;首针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14 d,各年龄组人群抗体阳转率均达100%,但抗体GMT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6岁组和7~16岁组较高,分别为9.42和9.01 IU/ml,1~3岁组和≥41组较低,分别为6.11和6.35 IU/ml,而4~6岁组与7~16岁组及1~3岁组与≥41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首针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45 d,各年龄组人群的抗体阳转率仍为100%,各年龄组平均GMT在14.8~16.40 IU/ml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组人群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后临床反应轻微,免疫应答良好。但3岁以下婴幼儿及老年人抗体产生的时间有延迟的趋势,建议老年人及婴幼儿在接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第l、2针时,应适当增加剂量,以提高血清抗体阳转率及免疫成功率。
2012年10期 v.25 1349-1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97 ] - 叶昕;杜瑞林;孙兆丹;宋婧;黄鹤;高士锐;马玉杰;闫滨;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的发病水平,并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流腮防治策略、加速控制流腮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黑龙江省2004~2011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11年黑龙江省共报告流腮病例39 2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10/10万;全年均有发病,但存在两个发病高峰期,分别为4~7月和11月~次年1月,12月和6月是发病最多的月份;13个地市均有流腮病例发生;该省流腮病例主要集中在20岁以下人群,2岁以下儿童发病较少,5~9岁组发病最多,且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生和托幼儿童。结论进一步了解了黑龙江省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并提出了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防控措施。
2012年10期 v.25 1352-1353+1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53 ] - 杨惠洁;余爽;王静;陈楚;顾颖;鲍依稀;
目的探讨易洛魁家族同源盒基因IRX1(Iroquois homebox gene)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2份肝癌组织(高分化26份,Edmondson分级Ⅰ级;中分化25份,Edmondson分级Ⅰ-Ⅱ和Ⅱ级;低分化31份,Edmondson分级Ⅱ-Ⅲ和Ⅲ级)和11份正常或良性疾病非癌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肝脏组织中IRX1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IRX1在肝脏组织中的定位及临床特征。结果肝癌组织中IRX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高于非癌对照组(P<0.05),且其表达量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相关,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其表达量越高(P<0.05)。IRX1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癌对照组(P<0.05),且伴随着肿瘤分期增加和分化程度的降低,IRX1阳性率越高,但IRX1阳性率与HBV感染以及伴随肝硬化情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IRX1染色阳性的高分化肝癌组织中,68.2%定位于细胞质,18.2%定位于细胞核,13.6%胞质和胞核均阳性;IRX1染色阳性的低分化肝癌组织中,胞质胞核均阳性的增加至65.5%。结论IRX1可能参与调控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IRX1的表达与肝癌的分化程度有关,提示IRX1可作为判断肝癌预后、分化程度以及肿瘤靶向分子治疗的指标。
2012年10期 v.25 1354-1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3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39 ]
- 马士淇;刘林霞;张勇;赵兴红;孟祥玉;查晓;陈妍;张喜珍;
目的制备壳聚糖复合纳米基因载体,并探讨其理化性质、细胞毒性、稳定性及体外转染效率。方法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包封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DNA复合物的壳聚糖复合纳米基因载体,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MTT法检测其细胞毒性;在PBS溶液(pH 7.4)及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于37℃条件下放置0、1、3、5 d,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其稳定性;体外转染CNE细胞,评价其转染活性。结果当N(PEI的氨基)/P(DNA的磷酸根)≥6时,能够形成稳定的壳聚糖复合纳米粒,平均粒径约为300 nm,表面电荷约为30 mV;壳聚糖复合纳米基因载体呈球形,圆整且分散性好;复合纳米基因载体的细胞毒性较低;1%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显示,DNA被完全包裹在复合纳米载体中,且5 d内无游离DNA释放;体外转染活性与壳聚糖/DNA复合物相比,提高了约1 000倍,且转染能力不受血清的干扰。结论制备的壳聚糖复合纳米基因载体是一种高效、低毒的非病毒载体,具有作为体内基因治疗载体的应用潜力。
2012年10期 v.25 1358-1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下载次数:3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7 ] - 史红玲;汪俊卿;邬敏辰;高树娟;
目的优化毕赤酵母工程菌GS115/xyn11A产重组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并检测其酶学性质。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考察摇瓶发酵条件下培养基起始pH值、诱导剂甲醇添加量、诱导温度及诱导时间对产酶活性的影响;并分析重组木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结果影响重组毕赤酵母产酶的因素重要性依次为:培养基起始pH值>诱导时间>诱导温度>甲醇添加量,重组酵母产酶最佳条件为:起始pH值7.5,甲醇添加量1.5%,32℃诱导96 h,在此条件下进行诱导表达重组木聚糖酶的酶活性可达228.35 IU/ml;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反应pH值为5.5,在低于40℃和pH 4.5~7.5的范围内较稳定。结论优化了毕赤酵母产重组木聚糖酶的发酵条件,为木聚糖酶的工业化生产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2012年10期 v.25 1362-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1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737 ] - 陈翠萍;董思国;朱卫华;
目的采用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霍乱灭活疫苗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的含量,以替代小鼠免疫力试验方法。方法用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霍乱灭活疫苗中LPS的含量,并分析与小鼠免疫力试验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霍乱灭活疫苗中LPS的含量与疫苗保护力呈正相关。结论采用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霍乱灭活疫苗中LPS的含量,能够反映疫苗的保护力,为进一步替代小鼠免疫力试验方法奠定了基础。
2012年10期 v.25 1366-1367+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9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85 ] - 彭琼乐;孙艳;赵浏阳;王黎阳;柳满然;彭惠民;
目的原代培养人乳腺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CAF),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胶原酶消化培养法对26份乳腺癌患者标本进行原代细胞分离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人乳腺癌CAF的形态学特性,免疫荧光染色法鉴定所分离培养的人乳腺癌CAF纤维连结蛋白(Fibronectin,FN)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 activated protein,FAP)的表达,并通过MTT法和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胶原酶消化法的最适酶浓度为0.12%,最适消化时间为10 h。原代培养23份成功,3份失败。培养成功的细胞贴壁生长,形态完整,生长状态良好,背景清晰,有明显的对数生长期,并可传代培养。培养的细胞FN和FAP表达阳性,表明原代培养的CAF为乳腺癌CAF。结论胶原酶消化培养法适合人乳腺癌CAF的原代培养,通过该方法可建立理想的人乳腺癌CAF体外实验模型。
2012年10期 v.25 1368-1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869 ] - 张慧娟;王军;慕彩梅;王妍;
目的建立重组人干扰素β1a(Recombimant human interferon beta1a,rhIFNβ1a)生物学活性MTS/PMS检测方法。方法将MTS和PMS偶联作为染色液,建立IFNβ1a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对细胞浓度、细胞病变时间、MTS工作浓度和染色时间进行优化,并绘制效应曲线。对建立的方法进行重复性、准确性验证,并与结晶紫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优化后的MTS/PMS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细胞浓度1×105个/ml,细胞病变时间24~36 h,MTS工作浓度2 mg/ml,染色时间40 min;A570/630值与IFNβ1a保护Wish细胞S型效应曲线的相关系数(R2)均达0.99以上。不同检测板、相同加样位置的变异系数在6%~20%之间;相同检测板、不同加样位置的变异系数在13%~17%之间;检测IFNβ1a细胞收集液的回收率在86%~121%之间。该法检测rhIFNβ1a生物学活性效应曲线呈反"S"型,线型较好,R2值均在0.99以上,均比结晶紫染色法的R2值高,且比结晶紫染色法更稳定。结论已建立了rhIFNβ1a生物学活性MTS/PMS检测方法,适用于常规定量测定rhIFNβ1a的生物学活性。
2012年10期 v.25 1373-1377+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8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94 ] - 侯绪凤;靳征;姜非;
目的建立新型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Novel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HuEPO)抗体中和活性的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毒理研究中样品的分析。方法通过考察新型rHuEPO对人UT7/EPO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及抗新型rHuEPO抗体(兔抗阳性血清)对该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建立抗新型rHuEPO抗体中和活性检测方法,并应用于毒理实验中对相关抗体血清中和活性的检测。结果新型rHuEPO对人UT7/EPO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在0.125~128 ng/ml浓度范围内作用显著;抗新型rHuEPO抗体在10-1~10-4范围内对人UT7/EPO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曲线呈中和抗体性质。毒理实验中,抗新型rHuEPO抗体(SD大鼠血清)显著抑制人UT7/EPO细胞的增殖,且具有特异性;抗新型rHuEPO抗体(Beagle犬血清)对人UT7/EPO细胞的增殖无影响。结论成功建立了一种新型rHuEPO抗体中和活性检测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毒理实验样品分析,为新型rHuEPO在长期毒性实验中的免疫原性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
2012年10期 v.25 1378-1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25 ] - 王亚丽;蔡阳;刘韬;宋战昀;王宁;王振国;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将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克隆抗体(mAb930)与聚苯乙烯微球偶联,结合双抗体夹心技术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液相芯片检测方法,通过L(934)正交设计试验优化方法的反应条件;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验证;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200份食品样品,并与国家标准检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所建立的检测方法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多克隆抗体工作浓度为1∶100,生物素标记的二抗工作浓度为1∶1 000,链霉亲和素-藻红蛋白的工作浓度为2μg/ml,生物素标记的二抗与SA-PE的反应时间为40 min;建立的方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灵敏度可达103CFU/ml,检测其他常见食源性致病菌无交叉反应;建立的方法与国家标准方法检测200份食品样品的结果基本相符。结论已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能够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
2012年10期 v.25 1383-1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764 ] - 张佩;吴恩应;陈玉琴;黄倩云;郭采平;
目的建立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IgG定量ELISA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用CMV IgG(50 U/ml)标准品建立CMV IgG ELISA定量检测方法,确定该方法的最佳线性范围;制备室内质控血清并进行标定。对该方法进行重复性、中间精密性、准确性、特异性验证,并与Dia.Pro CMV IgG ELISA试剂盒进行比较。用建立的ELISA法检测689人份健康献浆员血浆的CMV IgG抗体效价。结果建立的CMV IgG定量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线性范围为0.000 78~0.05 U/ml;制备的室内质控血清的抗体效价为(5.67±0.55)U/ml;重复性试验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为4.6%~9.8%,中间精密性试验检测结果的变异系数为9.7%~10.6%;该方法检测3个浓度标准品的回收率为107.01%~112.97%;样品稀释液和血清中的其他一些干扰因素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小;该方法与Dia.Pro CMV IgG 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样品的相关系数r=0.81。该方法检测689人份健康献浆员血浆样品的CMV IgG抗体效价≥10 U/ml的占30.8%。结论建立的CMV IgG定量ELISA检测方法操作简便,精密性良好,特异性强,可用于人血浆中CMV IgG的定量检测。
2012年10期 v.25 1387-1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9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