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基础研究

  • 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与前S1抗原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其免疫原性

    吴刚;李计来;王娟;赵莉;徐静;

    目的原核表达、纯化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HBcAg)(1~155)与前S1抗原(PreS1)(3~55)融合蛋白,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提取HBV DNA,以其为模板,PCR分别扩增HBcAg和preS1部分基因片段及融合基因CS1,将CS1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CS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纯化后进行SDS-PAGE、HPLC和Western blot等分析。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采用竞争抑制法检测血清Anti-HBc水平,间接ELISA法检测Anti-PreS1水平,并检测抗体亚类;ELISPOT法评价其细胞免疫效果。结果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CS1经双酶切证明构建正确;电镜分析表明粗纯的CS1可自行组装成病毒样颗粒(VLP),直径约为30 nm;SDS-PAGE和HPLC分析显示,CS1蛋白纯度分别为98.2%和93%;纯化的CS1蛋白可与兔抗人HBcAgr多抗和鼠抗人PreS1单抗特异结合,并能诱导小鼠产生Anti-HBc和Anti-PreS1抗体,抗体亚类以IgG2a为主,并能够诱生小鼠脾细胞产生HBcAg特异性的IFNγ。结论已成功原核表达并纯化了融合蛋白CS1,纯化的CS1纯度较高,能诱导机体产生较高水平的特异性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2011年03期 v.24 249-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61 ]
  • RV-G/LTB双基因融合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在Vero细胞中的表达

    刘娟;刘明远;于录;郭恒;李扬;赵丽晶;孙树民;李慧萍;刘学;王学林;

    目的构建RV-G/LTB双基因融合真核表达质粒,并在Vero细胞中表达。方法应用重叠延伸PCR方法,采用一定的linker序列(Gly4Ser)2将已克隆的狂犬病病毒糖蛋白(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RV-G)基因片段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E.coli heat-labile enterotoxin subunit B,LTB)基因片段进行融合,扩增融合基因G-linker-LTB,并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VAX1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G-linker-LTB,转染Vero细胞,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结果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VAX1-G-linker-LTB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转染Vero细胞后,可检测到融合蛋白的表达。结论已成功构建了RV-G/LTB双基因融合真核表达质粒,并在Vero细胞中表达了融合蛋白。

    2011年03期 v.24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56 ]
  • 人S100A8重组腺病毒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郭元元;游莉;徐兰兰;邹正渝;黎玉叶;孙双双;罗进勇;周兰;

    目的构建人S100A8(hS100A8)重组腺病毒质粒,为hS100A8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pGST-hS100A8中扩增hS100A8片段,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TOX,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TOX-hS100A8。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再经PmeⅠ酶切线性化后电转化感受态AdEasier细胞,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hS100A8,经PacⅠ酶切后转染至HEK293细胞进行包装,制备重组腺病毒,扩增后进行病毒滴度测定及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结果重组穿梭质粒pAdTrack-TOX-hS100A8及腺病毒质粒pAdhS100A8经鉴定均构建正确;重组腺病毒AdhS100A8在HEK293中成功包装,扩增后病毒滴度为1011 IU/ml;hS100A8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S100A8重组腺病毒质粒,为深入研究hS100A8奠定了基础。

    2011年03期 v.24 259-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85 ]
  • 单核李斯特菌溶血素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郭建巍;马骢;王珍光;钱扬会;张云;郝秀红;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单核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溶血素(Listeriolysin O,LLO)蛋白。方法用1对LM LLO基因特异性引物从LM基因组DNA中扩增LLO基因,并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0a(+)/rLLO,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rLLO蛋白经镍离子金属螯合柱纯化后,进行SDS-PAGE及质谱分析。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ET-30a(+)/rLLO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rLLO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8 000,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质谱分析显示,两个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5 000和45 000的小分子也均为LLO蛋白。结论已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rLLO蛋白,并进行了纯化,为进一步研究LLO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研制基于LLO蛋白的特异性诊断制剂奠定了基础。

    2011年03期 v.24 263-265+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19 ]
  • 人偏肺病毒标准株在不同细胞中的复制动力学

    佘薇薇;赵晓东;赵耀;

    目的探讨人偏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标准株在不同细胞中的复制动力学,确定适合分离和培养hMPV的细胞。方法将hMPV A亚型标准株hMPV/NL/1/00和B亚型标准株hMPV/NL/1/99分别接种于Vero、Vero-E6、LLC-MK2、A549和HEp-2细胞,盲传数代,逐日观察细胞病变(CPE),并于接种后第2、4、6、8、10、12、14、16、18、20天提取细胞RNA,逆转录合成cD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MPV F蛋白基因。结果接种hMPV后3 d可在Vero、Vero-E6、LLC-MK2和A549细胞中观察到CPE,不同亚型的hMPV所致的CPE无差别;hMPV可在Vero、Vero-E6和LLC-MK2细胞中稳定复制,不能在A549和HEp-2细胞中稳定传代。结论 Vero、Vero-E6和LLC-MK2细胞是适合培养hMPV的细胞,A549和HEp-2细胞不适合用于培养hMPV。

    2011年03期 v.24 26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794 ]
  • 合成抗菌肽TachyplesinⅠ的体外生物活性及其降解规律

    谢海伟;王娣;杨贤松;孙兰萍;张斌;许晖;

    目的探讨合成抗菌肽TachyplesinⅠ在体外的生物活性及在模拟消化环境中的降解规律。方法采用不同温度、pH值、阳离子浓度、溶剂极性、模拟消化环境分别处理TachyplesinⅠ,通过检测TachyplesinⅠ生物活性的变化分析其稳定性;检测TachyplesinⅠ对小鼠血细胞的溶血活性;通过HPLC图谱变化评定TachyplesinⅠ在模拟消化环境中的降解情况。结果 TachyplesinⅠ在低于100℃、pH值小于10.3的情况下具有稳定性,阳离子浓度和溶液极性对TachyplesinⅠ的抗菌活性具有一定影响;在TachyplesinⅠ浓度大于80 mg/L时,作用时间大于30 min时,表现出一定的溶血活性;TachyplesinⅠ在模拟胃液、胃黏膜匀浆和血浆系统中表现出很高的稳定性,色谱峰型基本未改变,几乎无降解作用,TachyplesinⅠ的最小抑菌浓度为5.0~20.0 mg/L;在模拟小肠液和小肠黏膜匀浆系统中稍微敏感,色谱峰型降低,出现小杂峰,生物活性明显降低,最小抑菌浓度在80~160 mg/L之间。结论 TachyplesinⅠ具有较强的高温耐受性,在酸性条件下稳定,同时具有一定的耐受体内蛋白酶降解的能力。

    2011年03期 v.24 270-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413 ]
  • 罗格列酮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吴柯;何百成;周岐新;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人结肠癌Lovo细胞分别经不同浓度(10-6、10-5、10-4和10-3 mol/L)的罗格列酮和美洛昔康作用6、12和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RT-PCR法检测罗格列酮处理24 h的细胞COX-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OX-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罗格列酮浓度大于10-5 mol/L,美洛昔康浓度大于10-4 mol/L均可明显抑制Lovo细胞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罗格列酮可明显降低Lovo细胞COX-2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且均呈浓度依赖性。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人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其作用机制与抑制细胞COX-2的表达有关。

    2011年03期 v.24 276-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71 ]
  • 中蜂囊状幼虫病毒LN-QY株VP1蛋白的空间结构与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

    程健;张佩;马鸣潇;李明;杨松;

    目的预测中蜂囊状幼虫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LN-QY株VP1蛋白的空间结构及其B细胞抗原表位。方法以CSBV LN-QY株RNA为模板,RT-PCR扩增结构蛋白VP1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后,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5α,对经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通过序列比对,获得LN-QY株VP1的核苷酸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建立VP1结构蛋白的3D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DNAStar软件中的Protean模块综合分析结构蛋白的柔性区域,亲水性,表面可能性以及抗原指数等参数。结果 VP1结构蛋白的空间构象比较规则,其可能的B细胞抗原表位区域位于47-53,139-145,273-284氨基酸区段。结论本研究为CSBV LN-QY株VP1蛋白表位疫苗的设计以及血清诊断试剂盒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1年03期 v.24 280-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760 ]
  • 激活素A及激活素结合蛋白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

    于昉;王轶楠;杨清;孟小丹;孙洋;台桂香;柳忠辉;

    目的探讨激活素A(Activin A)及激活素结合蛋白(Follistatin,FS)在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通过1次/12 h给予小鼠5 g/Kg酒精连续灌胃3次,复制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模型,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小鼠肝组织Activin A及FS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Activin A及F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Activin 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S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Activin A-FS表达失衡,以Activin A升高为主,提示Activin A-FS系统失衡可能与酒精性肝损伤有关。

    2011年03期 v.24 285-287+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826 ]
  • 肺癌抑癌基因1对鼻咽癌细胞株HNE-1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

    吴晓;冉永刚;陈炯玉;游颜杰;

    目的探讨肺癌抑癌基因1(Tumor suppressor in lung cancer 1,TSLC1)对鼻咽癌细胞株HNE-1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RT-PCR法从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扩增TSLC1基因全长编码区序列,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SLC1,转染HNE-1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SLC1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和Transwell小室试验检测TSLC1基因过表达对HNE-1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TSLC1经双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稳定转染重组表达质粒的HNE-1细胞中TSLC1基因出现过表达;TSLC1基因过表达可显著抑制HNE-1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结论 TSLC1基因过表达对HNE-1细胞增殖与侵袭能力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鼻咽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分子靶点。

    2011年03期 v.24 28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59 ]
  • 白藜芦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任俊伟;杨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线栓法复制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Res低剂量组(15 mg/kg,I/R+R1组)和Res高剂量组(30 mg/kg,I/R+R2组),于缺血2 h再灌注24 h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血清和脑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TTC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I/R组相比,Res能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缺失(P<0.01),降低血清及脑组织中MDA的含量(P<0.01),提高SOD活性(P<0.01),缩小脑梗死体积(P<0.01),降低损伤侧脑含水量(P<0.01),改善脑组织的病理变化,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Re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性损伤有关。

    2011年03期 v.24 292-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776 ]
  • 人溶菌酶-木聚糖酶融合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高金湖;唐存多;邬敏辰;

    目的在毕赤酵母中表达人溶菌酶(Human lysozyme,hLY)-木聚糖酶(Xylanases,XynⅡ)融合基因。方法通过PCR技术将hLY基因与XynⅡ基因连接,中间插入肠激酶识别位点序列;将其克隆至载体pPIC9K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K-XynⅡ-EKsite-hLY,经SacⅠ线性化后,电转化毕赤酵母GS115,通过G418抗性筛选得到高拷贝转化子,PCR鉴定为阳性的克隆用甲醇进行诱导;表达的融合蛋白经Sephadex G-75凝胶柱层析纯化后,用肠激酶酶切,分别采用改良舒加法和DNS法测定hLY和XynⅡ的活性。结果获得的融合基因序列与理论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表达质粒构建正确;融合蛋白的hLY和XynⅡ活性分别为170和158 U/ml,经肠激酶酶切后,hLY的活性为520 U/ml,XynⅡ的活性达244 U/ml。结论已在毕赤酵母中成功表达了XynⅡ-EKsite-hLY融合基因,经肠激酶酶切后的目的蛋白活性均有较大提高。

    2011年03期 v.24 297-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21 ]
  • 血管生成素-2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张继红;温春阳;尹俐;李相军;李希宁;任立群;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Ang-2)对人结肠癌细胞SW1116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ng-2处理SW1116细胞,MTT法检测其对SW1116细胞增殖的影响;将SW111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无血清DMEM、Ang-2(1.2 mg/L)及PI3K/Akt阻断剂LY294002(10μmol/L)+Ang-2组,作用24 h后,MTT法检测LY294002对SW1116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分析Tie-2、PI3K和Akt蛋白的表达。结果 Ang-2在1.2 mg/L时,对SW1116细胞增殖的影响最显著;LY294002能有效抑制由Ang-2引起的SW1116细胞的增殖;Ang-2组与无血清DMEM组比较,Tie-2的表达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kt蛋白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而PI3K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LY294002+Ang-2组中3种蛋白的表达与Ang-2组相比,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Ang-2能促进SW1116细胞增殖,LY294002可抑制由Ang-2引起的SW1116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Tie-2/PI3′-kinase/Akt调节的信号通路有关。

    2011年03期 v.24 302-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56 ]
  • 西洋参皂甙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赵云利;吴华彰;杨晶;张杰;周纯先;

    目的探讨西洋参皂甙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西洋参皂甙[0.12、1.20和12 g/(kg.d)]灌胃小鼠,每天1次,连续灌胃21 d,第10~14天,经腹腔注射环磷酰胺0.1 g/(kg.d)。测定小鼠血中血小板(PL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的数量和血红蛋白(Hb)含量以及免疫器官重量;鸡红细胞吞噬试验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进行二硝基氟苯(2,4-D)皮肤试验(DTH);体外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腹腔巨噬细胞NO含量以及脾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西洋参皂甙可使免疫抑制小鼠血中的PLT、WBC、RBC和Hb的降低恢复良好,并恢复小鼠免疫器官重量,2,4-D所致迟发型超敏反应减轻,促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代谢,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NO,提高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及淋转指数。结论西洋参皂甙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小鼠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功能。

    2011年03期 v.24 305-308+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698 ]
  • RNA聚合酶Ⅱ转录的ALU序列对HEK293细胞凋亡的影响

    李璇;高建;杨梅;胡文艳;田绿;彭湃澜;王峰;高昌益;任红;唐开福;

    目的探讨RNA聚合酶Ⅱ转录的ALU序列对人胚肾293(HEK293)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干扰素(IFN)在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K293细胞,分为6组,ALU-293组(瞬时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ALU)、pcDNA3.1-293组[瞬时转染空质粒pcDNA3.1(-),作为阴性对照]、Poly I∶C-293组[瞬时转染dsRNA的多聚肌苷胞苷酸(Poly I∶C),作为阳性对照]、IFNβ-293组(加入1.65×104 U IFNβ,作为阳性对照)、空白对照组(未经处理的HEK293细胞)和HBs-293组(瞬时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HBs),转染后48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Cellular DNA Fragmentation ELISA和DNA Ladder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IFNβ基因mRNA的水平。结果瞬时转染重组质粒pcDNA3.1-ALU能够抑制HEK293细胞增殖,并促使其凋亡,且细胞中IFNβmRNA的水平显著上调。结论 RNA聚合酶Ⅱ转录的ALU序列能够通过激活干扰素系统来诱导细胞凋亡。

    2011年03期 v.24 309-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14 ]
  • 新辅助化疗联合生物治疗对低位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旻;杨艳明;刘林林;张宇;季福健;于杰;房学东;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生物治疗对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治疗前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直肠癌Dukes C期患者15例,术前采用新辅助化疗XELOX方案两个疗程后进行生物治疗。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新辅助化疗前及生物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以及NK细胞的百分比,并评价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免疫功能低下,经新辅助化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降低(P<0.05);经生物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NKT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与生物治疗前相比,均明显升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临床症状也有所改善,治疗有效率为20.0%,肿瘤缓解率为66.7%。结论新辅助化疗使直肠癌患者免疫功能进一步降低,在等待手术前应用生物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新辅助化疗联合生物治疗的方法对于提高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意义。

    2011年03期 v.24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680 ]

消息

  • 《免疫学前沿进展》征订启事

    <正>由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曹雪涛院士牵头、全国免疫学各领域知名专家联合编著的《免疫学前沿进展》,于2009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紧密相关,是生物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中

    2011年03期 v.24 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9 ]
  • 来自ATCC的基因靶向工具

    <正>ATCC发布三个新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滋养细胞系,用于支持未分化胚胎干细胞系和iPS细胞系的生长。DR4 MEF(ATCC誖SCRC-1045TM)带有抗生素耐药基因,可以耐受新霉素(G418)、嘌呤霉素、潮霉素和6-硫基鸟嘌呤。SNL

    2011年03期 v.24 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53 ]
  • 2011第四届工业生物技术大会

    <正>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大连百奥泰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四届工业生物技术大会,将于2011年4月25~29日在中国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行。工业生物技术大会是为全球工业生物技术研究的科学工作者、研究机构和生产企业搭建的思想、学术和技术、产品自

    2011年03期 v.24 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15 ]
  • “血液制品生产技术与装备”研讨会

    <正>"血液制品生产技术与装备"研讨会,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生物工程装备技术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担任传媒支持。特邀国内外血液制品著名企业和知名专家做专题报告,会议定于2011年4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

    2011年03期 v.24 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62 ]
  • 第二届国际DNA和基因组活动周

    <正>大连2011年4月25~29日,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中心主办、百奥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大连国际DNA和基因组活动周将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行。本届活动周计划邀请国内外基因领域的著名专家、10位

    2011年03期 v.24 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36 ]
  •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征订启事

    <正>我国首批国家级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之一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主编柳忠辉),于2008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国内16所大学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教授参编。全书共分为16章,相关实验技术部分不仅介绍了实验原理和

    2011年03期 v.24 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85 ]
  • 欢迎登录《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网站

    <正>尊敬的专家、读者、作者及各位同仁:您们好!自2007年8月起,《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网站(www.zgswj.com.cn,中文域名: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com)正式运行。本站网

    2011年03期 v.24 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29 ]
  •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稿约

    <正>《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主办,月刊。

    2011年03期 v.24 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05 ]

预防制品

  • 不同形式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免疫效果比较

    沈林;陈丹;张晓溪;孙志丹;袁京云;王维龙;刘新颖;李鼎锋;刘勇;

    目的比较截短、全长、全长融合等3种不同形式的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HBcAg)核酸疫苗在小鼠体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效果,获得最佳的免疫原设计方案。方法构建经密码子优化的不同形式HBcAg核酸疫苗质粒:pRec2.0-Ct(表达截短至144 aa的Core蛋白)、pRec2.0-C(表达全长183 aa的Core蛋白)和pRec2.0-C-preS1(表达全长Core和PreS1融合蛋白),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目的抗原基因的表达。将3种核酸疫苗分别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c抗体水平,IFNγELISPOT法检测小鼠体内HBcAg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结果 3种核酸疫苗质粒经酶切及测序证实构建正确;3种核酸疫苗质粒在293T细胞中均可表达相应蛋白;经3种核酸疫苗免疫后的小鼠均产生了HBcAg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应答,其中pRec2.0-C组抗-HBc抗体水平和T细胞免疫反应水平均显著高于pRec2.0-C-preS1组和pRec2.0-Ct组(P<0.05)。结论将HBcAg截短至144个氨基酸或与preS1融合均可降低其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应答。

    2011年03期 v.24 317-319+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09 ]

治疗制品

  • 聚乙二醇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质控方法的建立

    李永红;饶春明;王兰;韩春梅;陶磊;王军志;

    目的建立聚乙二醇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质控方法。方法采用内皮细胞迁移荧光分析法测定样品的生物学活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样品的纯度和含量;胰酶消化法测定肽图;其余项目按《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和二部进行检测。结果用建立的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测定的3批原液的比活性分别为88.4、56.5和89.6 U/mg,3批成品的活性分别为标示量的81%、92%和151%;RP-HPLC法测定的3批成品蛋白含量分别为标示量的101.0%、97.0%和98.1%;RP-HPLC法和SDS-PAGE法测定的3批原液的纯度均大于99.9%;肽图分析结果均与对照品一致;其余各项指标均符合规定。结论所建立的质控方法为有效地控制聚乙二醇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2011年03期 v.24 320-3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4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43 ]
  • 氨氯地平对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自发性肺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张旭;廖一兰;孙洋;孙文娟;

    目的研究氨氯地平对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自发性肺转移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接种于C57BL/6J小鼠右腹股沟皮下,2×106个/只,次日将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0.2 ml/只,每天灌胃1次,共21 d)、氨氯地平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氨氯地平1、3和10 mg/kg,每天灌胃1次,共21 d)和环磷酰胺组(给予环磷酰胺20 mg/kg,每2 d腹腔注射1次,共7次),观察小鼠成瘤及活动情况。于末次给药后第2天断颈处死小鼠,观察小鼠的肺转移情况及抑瘤率;体外进行血小板聚集试验及黏附试验,比较药物作用前后血小板聚集及黏附能力的差异。结果氨氯地平可抑制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的体内增殖、自发性肺转移、B16细胞诱导的小鼠血小板聚集以及血小板与B16细胞的黏附,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氨氯地平对小鼠黑色素细胞瘤B16细胞具有抑制体内增殖和自发性肺转移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及肿瘤细胞与血小板的黏附有关。

    2011年03期 v.24 324-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767 ]
  • 吲哚美辛对人羊膜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8表达的影响

    段赵宁;漆洪波;罗欣;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对人羊膜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Aquaporin,AQP)8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羊膜上皮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进行鉴定。将细胞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以不同浓度的吲哚美辛(10、20、50、100、200μmol/L)作用24 h,另以200μmol/L吲哚美辛分别作用6、12、24、36和48 h,以正常培养的细胞为对照,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AQP 8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除10μmol/L作用细胞外,其他浓度的吲哚美辛均可显著下调人羊膜上皮细胞AQP 8 mRNA及蛋白的表达(P<0.01),其中200μmol/L吲哚美辛作用组的表达水平最低;200μmol/L吲哚美辛作用的细胞,从作用12 h开始,AQP 8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呈时间依赖性,48 h时达最低。结论吲哚美辛可下调人羊膜上皮细胞AQP 8 mRNA和蛋白的表达。

    2011年03期 v.24 329-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73 ]
  • 乌司他丁和泰索帝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

    赵晓亮;孙治君;罗杰;高峰;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LI)和泰索帝(Taxotere,TXT)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增殖、侵袭及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雌激素受体阴性)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ULI组(800 U/ml)、TXT组(3.7μg/ml)和ULI+TXT组,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IL-6、IL-8和TNF-α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侵袭试验检测细胞的浸润能力。结果 TXT和ULI均能抑制MDA-MB-231细胞IL-6、IL-8和TNF-α基因的表达及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ULI的抑制作用低于TXT,但TXT与ULI联合应用,抑制作用最强。结论 ULI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l的增殖、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ULI降低IL-6、IL-8及TNF-α基因的表达有关。

    2011年03期 v.24 33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00 ]

诊断制品

  • H7N7亚型马流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肖成蕊;宋战昀;刘阳;王伟利;孟庆峰;孟日增;

    目的制备抗H7N7亚型马流感病毒(Equine influenza virus,EIV)的单克隆抗体,以建立特异、灵敏、简便的H7N7亚型流感病毒金标试纸检测方法。方法以H7N7亚型EIV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融合,通过血凝抑制(HI)试验和间接ELISA筛选能稳定分泌抗H7N7亚型EI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对其分泌的单抗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筛选出3株能稳定分泌抗H7N7亚型EI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B2、1C10和2B7;5B2和1C10株单抗为IgG2a亚型,2B7单抗为IgG M亚型,轻链均为κ链;3株单抗均只与H7N7亚型EIV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不与H3N8亚型EIV、马动脉炎病毒(EAV)、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马乙型脑炎病毒(JEV)发生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结论已制备出3株针对H7N7亚型EIV的单克隆抗体,为H7N7亚型马流感疫情的快速诊断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2011年03期 v.24 337-338+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49 ]

临床观察

  • 2001~2008年上海市虹口区产院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情况分析

    吴志芳;钱晓华;赵戴君;林可;

    目的分析2001~2008年上海市虹口区产院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新生儿乙肝免疫预防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01~2008年上海市虹口区所有产院新生儿的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率、及时接种率、未及时接种原因以及母亲乙肝病毒抗原阳性的新生儿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01~2008年上海市虹口区产院新生儿乙肝疫苗各年首针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均>96%,其中本市新生儿与外来新生儿的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与及时接种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乙肝病毒抗原阳性与阴性的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未能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的原因,排在首位的是体重<2 500 g,占84.49%,其中,2 300 g≤体重<2 500 g者占所有未及时接种乙肝疫苗低体重儿的46.69%。结论建议适当放宽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症的标准,将体重≥2 300 g作为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标准之一,提高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

    2011年03期 v.24 339-341+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754 ]

实验技术

  • 流感病毒感染豚鼠模型的初步建立

    汤洋;王海漩;乌美妮;胡凝珠;胡云章;

    目的初步建立流感病毒感染豚鼠模型。方法通过滴鼻方式分别将A/威斯康星/67/2005(H3N2)、A/广岛/52/2005(H1N1)和B/马来西亚/2506/2004 3个型别的流感病毒感染豚鼠,观察感染动物的临床症状,并于感染后第1、3、5、7、9、11和13天,取鼻腔洗液和肺组织,采用细胞培养法检测病毒效价。结果 3个型别的流感病毒均能感染豚鼠,感染后3 d,鼻腔和肺组织中病毒效价达峰值,随后逐步下降,直至被清除。结论豚鼠对H3N2、H1N1和B型流感病毒较为易感。

    2011年03期 v.24 34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993 ]
  • 嗜水气单胞菌J-1株灭活疫苗生产工艺的改进

    陶家发;赖迎迢;任燕;江小燕;康光辉;张悠;石存斌;吴淑勤;

    目的改进嗜水气单胞菌J-1株灭活疫苗的生产工艺,提高培养效率。方法采用改良培养基和产毒素培养基,利用机械式通风搅拌培养J-1菌株,确定发酵培养时间,并比较两种培养基的培养效果;用摇瓶灭活和罐灭活J-1菌株培养液,比较不同浓度甲醛的灭活效果。结果用机械搅拌发酵罐培养J-1菌株,菌体生长12~14 h达峰值,产毒素培养基菌液活菌数平均为102×108 CFU/ml,改良培养基活菌数平均为216×108 CFU/ml,较产毒素培养基提高了111.7%,活菌数最大可达300×108 CFU/ml;改良培养基培养J-1菌株,培养液毒力略高于产毒素培养基;0.3%的福尔马林于37℃灭活24 h,可完全灭活J-1菌株培养液,且制备的灭活疫苗福尔马林残留量符合质量标准。结论改良培养基培养J-1菌株的效果明显优于产毒素培养基,机械式搅拌发酵罐培养嗜水气单胞菌,可比原工艺缩短培养时间一半。

    2011年03期 v.24 34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749 ]

综述

  • 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在病毒复制和致病中的作用

    王文博;任浩;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属于黄病毒科,是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HCV基因组约有9 600个碱基,编码的单一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翻译出约3 000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前体,在宿主细胞及病毒蛋白酶的作用下,剪切成至少10种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近年来,一种新的病毒蛋白在一些实验室相继被发现,称为读码框移位蛋白(Alternative reading frame protein,ARFP),或称为F蛋白(Frameshift protein),也有学者称之为Core+1蛋白。F蛋白是由核心基因读码框移位产生的,虽然从发现至今已有10余年,但其生物学功能仍不明确,对其在肝脏疾病和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对HCV复制和感染的影响尚有争议。本文就F蛋白的发现、产生机制、抗原性、生化特性及生物学功能等作一综述。

    2011年03期 v.24 349-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822 ]
  • 用于基因转移的病毒小体构建策略的研究进展

    佟加贝;鲁艳芹;韩金祥;

    病毒小体(Virosome)是含有病毒包膜蛋白的单层脂质囊泡,可作为基因转运、抗原呈递的载体。由于不含病毒基因组及膜蛋白组分可变,病毒小体作为基因载体无潜在致病性,并可人工改变靶向性。目前研究最多的病毒小体为流感病毒小体和仙台病毒小体。本文就国内外可用于基因转移的病毒小体构建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和完善用于基因转移的病毒小体提供依据。

    2011年03期 v.24 354-356+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79 ]
  • 10-23脱氧核酶的研究进展

    王爱民;周国燕;

    10-23脱氧核酶(Deoxyribozyme,DRz)是利用体外分子进化技术筛选得到的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单链DNA片段,具有高效的催化活性及特异的序列识别能力,能催化RNA特定部位的切割反应,抑制相应蛋白的表达。本文就10-23 DRz的结构、活性影响因素、反应机制、生物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1年03期 v.24 357-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下载次数:7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23 ]
  • 猪链球菌2型新毒力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李鹏;何永聚;冯书章;

    猪链球菌2型(Streptococcus suis serotype 2,S.suis 2)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原菌,其毒力因子在S.suis 2致病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寻找其他相关的毒力基因。本文对近几年来S.suis 2S.suis新毒力基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1年03期 v.24 362-365+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60 ]
  • 空肠弯曲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祝令伟;郭学军;

    空肠弯曲菌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导致人和动物的细菌性胃肠炎及急性腹泻等。通过细菌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该类病原菌应对环境变化,尤其是应对宿主的反应机制,以及重要功能蛋白的亚细胞定位等,能够在蛋白水平深入研究弯曲菌病的致病机理。本文就空肠弯曲菌蛋白组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1年03期 v.24 36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702 ]

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