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基础研究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系分化的影响

    王小冬;穆莉莉;戢玉环;孙博;王广友;韩志娟;刘婷婷;李呼伦;王菁华;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大鼠脑胶质瘤C6细胞系分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BMSCs与C6细胞,采用细胞计数法检测C6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6细胞的细胞周期;免疫荧光与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波形蛋白(vimentin)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 l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生化法检测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的活性。结果 BMSCs对C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与BMSCs进行双层培养72h的C6细胞出现G0/G1期细胞周期阻滞,双层培养组的C6细胞GFAP表达明显增强,同时vimentin表达减弱,并且这两种分化标志物在细胞内的分布及排列发生了改变;双层培养组C6细胞内GS活性升高。结论 BMSCs能诱导C6细胞向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可能与BMSCs分泌的某些细胞因子有关。

    2010年08期 v.23 793-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BCG-CpG-DNA一般毒性的初步评价

    赵爱华;乔来艳;贾淑珍;寇丽杰;王雯;李凤祥;王国治;

    目的观察BCG-CpG-DNA对小鼠急性毒性和28d长期毒性作用,评价其一般毒性。方法小鼠分别经背部皮下给予BCG-CpG-DNA100、250和500μg1次(急性毒性试验)和7次(28d长期毒性试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单次给药后观察小鼠的生长情况和体重变化,14d后观察脏器是否发生病变;重复给药期间及末次给药后3周恢复期内,每周观察小鼠外观体征、局部刺激性和体重变化;末次给药后3d及3周检测血液学、血液生化学指标及主要脏器系数和抗双链DNA抗体水平。结果 BCG-CpG-DNA急性毒性试验中,各组小鼠均健康存活,体重增加,无毒性反应。BCG-CpG-DNA28d长期毒性试验中,动物体重、行为活动无异常,给药部位无局部刺激性表现;BCG-CpG-DNA重复给药可提高小鼠免疫细胞的数量;末次给药后3d,各试验组脾脏系数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周恢复期回复正常;各试验组血清中抗双链DN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低于25U/ml的临界值。结论 BCG-CpG-DNA主要影响小鼠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未见其他明显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表明BCG-CpG-DNA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010年08期 v.23 797-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S-腺苷酰-L-甲硫氨酸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迁移及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

    周炜;毕杨;冯涛;文巍;卢小娟;赵迎泽;张婷;

    目的探讨S-腺苷酰-L-甲硫氨酸(S-adenosyl-L-methionine,SAMe)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迁移及癌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为深入研究SAMe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体外培养HepG2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SAMe作用不同时间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法检测最适浓度SAMe对HepG2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SAMe对HepG2细胞癌基因C-myc转录、蛋白定位及表达的影响。结果终浓度为15.0μmol/L的SAMe处理细胞5d,细胞抑制率达54.6%,且抑制作用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经15.0μmol/LSAMe处理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下降,愈合速率为对照组的76.78%;细胞中癌基因C-myc的转录和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蛋白定位无明显变化。结论 SAMe可通过降低C-myc的表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为肝癌治疗性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2010年08期 v.23 803-806+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解偶联蛋白-2在软脂酸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其与核转录因子-κB的关系

    王立娟;管小琴;刘琳;唐袁婷;朱良荣;

    目的探讨解偶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在软脂酸诱导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nsulin-resistance,IR)中的作用及其与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的关系。方法将HepG2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软脂酸组(加0.25mmol/L软脂酸)、高胰岛素组(加100nmol/L胰岛素)、软脂酸+京尼平组(加0.25mmol/L软脂酸和10μmol/L京尼平),培养24h后,再用100nmol/L胰岛素刺激,分别于12h后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MDA、SOD、ALT、AST、GGT、TG的浓度;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的脂变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改变;30min后采用半定量RT-PCR及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IRS-2、UCP-2及NF-κB的表达水平。结果胰岛素作用12h后,细胞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软脂酸组与高胰岛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ALT、AST、MDA、GGT、TG的含量及UCP-2和NF-κB的表达水平,软脂酸组均较正常对照组和软脂酸+京尼平组显著升高(P<0.05),软脂酸+京尼平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膜电位、SOD和IRS-2的水平,软脂酸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软脂酸+京尼平组(P<0.05),软脂酸+京尼平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P-2在软脂酸诱导的肝脏胰岛素抵抗中起着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F-κB有关。

    2010年08期 v.23 807-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8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幽门螺杆菌双组分系统耐酸相关蛋白ArsS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张晓丽;章金勇;邹全明;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幽门螺杆菌双组分系统耐酸相关蛋白ArsS,为深入研究其功能及其在幽门螺杆菌耐酸机制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幽门螺杆菌菌株26695基因组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ArsS基因,插入pET-22b(+)载体,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ArsS,转化E.coliBL21(DE3),0.5mmol/LIPTG25℃诱导表达,并采用亲和层析与分子筛层析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2b(+)-ArsS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表达,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30%以上;分子筛层析图谱显示,在150mmol/LNaCl条件下,目的蛋白层析效果较好,纯化后的重组蛋白纯度可达95%以上,浓度约为10mg/ml。结论已成功原核表达并纯化获得了高纯度的ArsS蛋白。

    2010年08期 v.23 813-815+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蛋白酶体抑制剂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模型中血红素加氧酶-1的差异表达

    刘韬;金英花;张瑜;常明;王丹萍;胡林森;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Proteasome inhibitor,PSI)诱导的PC12细胞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模型中血红素加氧酶-1(Hemeoxygenase-1,HO-1)的差异表达,为深入研究PD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培养的PC12细胞,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PSI,建立PSI诱导的PC12细胞模型,以加入终浓度为10μmol/L的二甲基亚砜(DMSO)为对照组。经HE、AO&EB及α-SYN染色进行鉴定;PSI作用48h后提取蛋白,应用荧光差异凝胶电泳(DIGE)系统获得差异蛋白点,运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ProMS)鉴定差异蛋白。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PSI作用48h可见细胞内嗜酸性类Lewy小体形成及细胞凋亡,凋亡率达(24.74±4.55)%。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HO-1表达量显著增加。结论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功能障碍诱发PD过程中,氧化应激反应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2010年08期 v.23 816-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糖尿病肾病相关微小RNA对高糖下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张政;彭惠民;徐晓明;陈涛;何晓燕;

    目的探讨在高糖培养条件下,糖尿病肾病相关微小RNA(MicroRNA,miRNA)即miR-21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miR-21高表达对PTEN/PI3K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培养的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模拟糖尿病状态,在Lipofectamine2000介导下经miR-21真核表达质粒pGenesil-miR-21转染,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细胞株。采用实时RT-PCR检测转染细胞miR-21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免疫化学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PTEN/PI3K信号途径关键分子PTEN、phospho-Ak(tSer473)和PI3Kp85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筛选出的肾小球系膜细胞能稳定高表达miR-21;高表达的miR-21对细胞增殖能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可显著下调PTEN的表达水平(P<0.05),同时上调phospho-Akt(Ser473)和PI3Kp85α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 miR-21可通过特异性靶向抑制PTEN蛋白的表达,提高phospho-Akt(Ser473)和PI3Kp85α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减缓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可能为一个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新型的潜在靶点。

    2010年08期 v.23 821-824+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6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奶牛胎衣不下与胎儿胎盘中iNOS、eNOS及MMP-2表达的相关性

    付世新;张丽;齐长学;罗春海;李鹏;夏成;

    目的分析奶牛胎衣不下(Retained fetal membranes,RFM)与胎儿胎盘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tion nitric oxid esynthase,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eptidase-2,MMP-2)表达的相关性,探讨RFM发生的分子机制。方法 RT-PCR扩增、克隆产后胎衣正常脱落(No retention of fetal membranes,NRFM)和RFM奶牛胎儿胎盘中iNOS、eNOS和MMP-2基因,以牛β-actin基因为内参,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FM和NRFM奶牛胎儿胎盘组织中iNOS、eNOS和MMP-2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克隆的iNOS、eNOS和MMP-2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登录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达100%。RFM组iNOS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NRFM组(P<0.05),eNOS和MMP-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则明显低于NRFM组(P<0.05)。结论 iNOS、eNOS和MMP-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与RFM的发生密切相关。

    2010年08期 v.23 825-828+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人溶菌酶-抗菌肽tachyplesins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抗菌活性

    欧阳萍;高宇;雷连成;尹立子;江丽娜;吕爽;冯新;韩文瑜;

    目的原核表达人溶菌酶(Human lysozyme,hLYZ)和抗菌肽tachyplesins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抗菌活性。方法人工合成抗菌肽tachyplesins基因和linker,与pMD18-T-hLYZ上切下的hLYZ基因融合,将融合基因克隆至带有GST标签的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对表达条件进行优化。表达的融合蛋白经亲和层析纯化后,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GEX-4T-1-hLYZ-tachyplesins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在相对分子质量约44000处可见目的蛋白条带,诱导温度在25℃,IPTG终浓度为0.8mmol/L,诱导时间为6h,融合蛋白表达效果较好,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纯化的融合蛋白纯度可达90%以上,对金黄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已成功在原核细胞中表达了人溶菌酶-抗菌肽tachyplesins融合蛋白,纯化的融合蛋白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2010年08期 v.23 829-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下载次数:4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重组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及表达

    褚颖豪;欧阳溪;何晓燕;陈俊霞;高娟;朱军;

    目的构建携带全长人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Ribonuclease inhibitor,RI)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并在膀胱癌细胞T24中表达。方法 Trizol法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总RNA,经RT-PCR扩增RI基因,克隆至pUCm-T质粒中,再亚克隆至pAAV-IRES-hrGFP载体,构建pAAV-IRES-hrGFP-RI重组质粒,与pAAV-RC和pAAV-Helper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并扩增腺相关病毒RI-AAV,检测其感染性滴度,并转染T24细胞,采用RT-PCR检测RI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blot检测RI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质粒pAAV-IRES-hrGFP-RI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构建正确;重组腺相关病毒RI-AAV的感染性滴度为1.1×1010U/ml;RI-AAV转染的T24细胞RI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较未转染组及空病毒转染组均显著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已成功构建人RI基因重组腺相关病毒,为进一步研究RI对膀胱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2010年08期 v.23 834-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体外循环对兔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和胰岛葡萄糖转运蛋白2的影响

    童珊珊;闵苏;魏珂;张光新;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对兔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cose transporter 4,GLUT4)和胰岛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影响,探讨CPB中高血糖的可能机制。方法取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和CPB组(C组),每组12只。N组不行CPB,C组行CPB。两组分别于麻醉后即刻(T1)、主动脉阻断即刻(T2)、主动脉开放5min(T3)、主动脉开放35min(T4)和主动脉开放75min(T5)采集动脉血液,氧化酶法检测血糖水平,放免法检测胰岛素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开放5min和75min时骨骼肌总GLUT4和细胞膜上GLUT4的转位表达及开放75min时胰岛细胞GLUT2的表达。结果与T1比较,两组T2~T5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组T2~T5的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较N组显著升高(P<0.05);主动脉开放5min和75min时,C组骨骼肌总GLUT4和细胞膜上GLUT4的转位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主动脉开放75min时,胰岛细胞GLUT2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C组主动脉开放75min比5min时,骨骼肌总GLUT4和细胞膜上GLUT4的转位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结论兔CPB中高血糖可能与骨骼肌GLUT4表达下调和转位障碍有关。胰岛细胞GLUT2表达上调可能使胰岛素分泌增加,但增加的胰岛素并不能完全代偿高血糖。

    2010年08期 v.23 839-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改良RPMI1640培养基对CIK细胞增殖的影响

    孟明耀;解燕华;刘红伟;刘运洪;侯宗柳;

    目的探讨改良RPMI1640培养基对CIK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质量好、数量多的CIK细胞。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提取淋巴细胞,分别采用传统RPMI1640培养基和改良RPMI1640培养基培养,于培养当天及3、6、9、12、15、18d,采用台盼蓝拒染法计数细胞,检测细胞的增殖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表型;MTT法检测CIK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培养至第12天后,改良培养基培养条件下,CIK细胞的增殖倍数明显高于传统培养基培养的CIK细胞(P<0.05);CD3+CD56+细胞比例达33%以上;培养15d,对BGC-823和SPC-A-1细胞的细胞毒活性均高于传统培养基。结论改良RP-MI1640培养基较传统RPMI1640培养基可更好地促进CIK细胞增殖,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了试验数据。

    2010年08期 v.23 843-84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消息

  • 《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征订启事

    <正>我国首批国家级医学研究生规划教材之一的《医学免疫学实验技术》(主编柳忠辉),于2008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由国内16所大学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教授参编。全书共分为16章,相关实验技术部分不仅介绍了实验原理和实验流程,还列举了典型实验案例,并重点阐述了实验过程

    2010年08期 v.23 7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征稿

    <正>《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为报道我国生物制品研究开发重大成果和国内外最新进展的国内唯一的生物制品专业学术期刊。由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和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主办,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之一,月刊。

    2010年08期 v.23 8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免疫学前沿进展》征订启事

    <正>由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曹雪涛院士牵头、全国免疫学各领域知名专家联合编著的《免疫学前沿进展》,于2009年12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免疫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与临床医学紧密相关,是生物医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免疫学前沿进展》是国内第一本及时

    2010年08期 v.23 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来自ATCC的基因靶向工具

    <正>ATCC发布三个新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滋养细胞系,用于支持未分化胚胎干细胞系和iPS细胞系的生长。DR4MEF(ATCC誖SCRC-1045TM)带有抗生素耐药基因,可以耐受新霉素(G418)、嘌呤霉素、潮霉素和6-硫基鸟嘌呤。SNL76/7(SCRC-1049TM)是一个克隆,来自于具有G418抗性和

    2010年08期 v.23 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征订征稿通知

    <正>《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领域权威性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中国标准刊号:ISSN1009-6639,CN11-4529/R;邮发代号:2-764)。庄辉院士任主编,王陇德会长任名誉主编,并有曾毅、侯云德等共九位院士作为本刊的顾问。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

    2010年08期 v.23 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药学术语词库与主题词表》征订启事

    <正>《中国药学术语词库与主题词表》是科技部的重点科技基础性项目。书本产品《中国药学主题词表》是我国第一部涵盖药学及其相关学科主题词的主题词表。对图书文献的编辑、出版、标引、编目、建库、查新、文献数据库建设、数据库检索、咨询服务、信息交换和国内外

    2010年08期 v.23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预防制品

  • 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质粒适宜宿主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朱路;刘海峰;龙全科;鲁明波;余龙江;

    目的筛选二价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质粒的适宜宿主菌,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通过综合考察细胞干重、质粒DNA产量及工程菌传代的质粒稳定性等参数,确定适宜宿主菌及其相适应的发酵培养基碳源、氮源和磷酸盐类型;进一步通过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发酵培养基,并对优化的发酵培养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确定适宜宿主菌为E.coliDH5α,优化的发酵培养基(m/v)为:NaCl1.0%,Yeast Extract1.0%,磷酸盐0.3%[其中m(K2HPO4)∶m(KH2PO4)=1∶4],甘油1.68%,牛肉汁2.28%,豆饼汁4.21%。在此发酵条件下,菌体干重由原来的1.57mg/ml增长至5.68mg/ml,质粒DNA产量由原来的3.94μg/ml增长至36.52μg/ml。结论已筛选出日本血吸虫核酸疫苗质粒适宜宿主菌,并优化了其发酵条件,明显提高了质粒DNA产量,具有大规模发酵生产应用价值。

    2010年08期 v.23 845-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Poly IC佐剂狂犬病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

    李茂光;俞永新;李加;刘景华;刘欣玉;徐宏山;唐建蓉;董关木;

    目的观察PolyIC佐剂狂犬病疫苗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方法将PolyIC佐剂狂犬病地鼠肾细胞疫苗(PHKCV+P)、人用狂犬病地鼠肾细胞疫苗(PHKCV)和中国狂犬病疫苗参考品(R)稀释后,分别于0d1次和0、7d2次腹腔注射BALB/c小鼠,另设PolyIC佐剂对照组(P)和空白对照组(N),并分别于初免后第7天和第14天处死小鼠,分离血清,检测中和抗体水平;同时取脾脏,采用ELISPOT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经狂犬病疫苗刺激后分泌IFNγ的水平;另1组相同免疫的小鼠于初免后第7天和第14天用CVS毒株经脑腔攻击,观察疫苗的保护效果。结果小鼠免疫2针后,PHKCV+P组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水平明显高于PHKCV组;免疫1针和2针后,PHKCV+P组免疫小鼠诱生的特异性IFNγ斑点形成细胞(SFC)数均高于其他疫苗组,其保护效果明显优于PHKCV组。结论 PolyIC佐剂狂犬病疫苗可减少抗原用量,增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特别是能产生早期的细胞免疫应答,从而提高传统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效果。

    2010年08期 v.23 852-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_9(G_2型)Vero细胞适应株的选育及其生物学特性

    寇桂英;胡广宏;包红;王名强;陈汉泉;汪洲;周旭;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G2型)在Vero细胞上的传代适应性,选育高滴度的适应株。方法将3个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克隆株(G2型)(LD9-1、LD9-2、LD9-3)在Vero细胞上分别以0.05、0.10、0.15和0.20MOI传代,选育出1株Vero细胞适应株,并确定其最适MOI,然后在Vero细胞上连续传代15代,检测病毒滴度及基因组核酸带型,采用nestRT-PCR法扩增其VP7基因。取第8、10、13代适应株病毒,以0.10MOI接种于Vero细胞,观察病毒的增殖动态。结果选育出的LD9-2株以0.10MOI接种Vero细胞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病毒滴度随传代次数的增加先下降后升高,至4代时最低,9代后稳定于6.75lgCCID50/ml左右;连续传代15次,病毒基因组核酸带型均与原始毒株一致,且均能扩增出502bp的VP7基因。LD9-2株病毒增殖高峰期均出现在第7~8天,病毒滴度为6.00~7.00lgCCID50/ml。结论轮状病毒基因重配株LD9株(G2型)经Vero细胞适应性培养,获得了病毒表达量高且能稳定传代的疫苗候选株。

    2010年08期 v.23 857-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实验技术

  • 实验动物终末处置的新方法——锐性弹切脊髓高位离断术

    李佩珊;张春燕;李时君;陈妍;李方和;

    <正>急性生命剥夺(宰杀)是一项与动物福利相关且经常发生的重要事件。对实验动物处死的方法必须尽可能做到不给其带来过多痛苦;不干扰或基本不干扰动物临终前的生理状态;不损坏科学实验研究的靶器官(或组织);不对实验者造成过大的心理冲击。常用方法有脊髓牵拉断裂法、心脏或大动脉放血法、致死性麻醉等,但均不能完全满足快速处死所

    2010年08期 v.23 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人肠道病毒71型中和抗体检测方法的实验室评价

    毛群颖;何鹏;于祥;李楠;郝春生;高强;董承红;梁争论;李凤翔;沈心亮;王军志;

    目的对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中和抗体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室评价,为该方法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 5个实验室按照统一制定的EV71中和抗体检测操作细则(SOP),应用A、B和C基因型的10株EV71病毒株,分别测定10份人免疫球蛋白、20份健康成人血浆和15份EV71动物高效价免疫血清样品中EV71中和效价,检测实验室内、实验室间重复性及不同EV71病毒株对中和抗体检测的影响。结果相同实验室应用各病毒株重复测定中和效价的最大值与最小值(Max-Min)倍数差均在4倍以内,3次重复试验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实验室应用相同病毒株检测结果的Max-Min倍数差在4倍以内;不同实验室应用不同病毒株检测结果为:A型株与其他基因型病毒株中和效价的Max-Min差在192倍以内,B3与C4亚型的病毒株中和效价的Max-Min倍数差在64倍以内,C4亚型不同病毒株之间中和效价的Max-Min倍数差在16倍以内。结论按统一SOP操作后,EV71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应用相同毒株在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具有较好的重复性,而不同病毒株对中和效价的测定结果有较大影响。

    2010年08期 v.23 885-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7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5 ] |[阅读次数:0 ]
  • 稳态荧光光谱法分析超氧化物岐化酶溶液的稳定性

    周佳敏;李沉纹;王怡鑫;尹宗宁;

    目的考察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溶液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活性及构象变化。方法通过邻苯三酚自氧化速率法测定SOD溶液的活性,利用稳态荧光光谱法分析在不同影响因素(pH值、超声、变性剂盐酸胍)下SOD三、四级结构的变化与荧光光谱特征变化的关系。结果溶液pH值降低,SOD稳定性增加;在pH2.2~pH7.0的范围内,pH值与SOD比活力呈线性相关;随着pH值的降低,普通荧光最大发射波长由336nm蓝移至325nm。超声次数的增加使同步光谱谱带蓝移,SOD活性下降。随着盐酸胍浓度的升高,SOD活性逐渐下降;在盐酸胍浓度达2.1mol/L时,SOD最大荧光发射峰蓝移至312nm;经盐酸胍变性后,酶的荧光强度比天然态酶有所增加。结论采用稳态荧光光谱法可分析SOD溶液的稳定性。

    2010年08期 v.23 889-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分光光度法测定炭疽疫苗的浓度

    魏东;王秉翔;李恪梅;裴明玉;李晓莉;王国治;

    目的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炭疽疫苗的浓度。方法确定分光光度法测定炭疽疫苗的测定波长及线性范围,并对样品稳定性及方法的重复性进行分析。结果确定600nm作为检测波长;炭疽疫苗浓度在(0.25~1.25)×108个/ml之间时,A600值与菌液浓度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91,自由度=3,P<0.01);样品经甲醛处理后稳定性增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结论分光光度法可用于炭疽疫苗浓度的测定,可替代比浊法或作为炭疽疫苗浓度测定的确证方法。

    2010年08期 v.23 894-895+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治疗制品

  • 牛睾丸中透明质酸酶的提取及其临床应用

    宋怡;

    <正>透明质酸为组织基质中具有限制水分及其他细胞外物质扩散作用的成分,透明质酸酶为一种能水解透明质酸的酶,应用于人体能暂时降低细胞间质的黏性,促使皮下输液、局部积贮的渗出液或血液加快扩散而利于吸收,为一种重要的药物扩散剂。临床用作药物渗透剂,促进药物的吸收,促进手术及创伤后局部水肿或血肿消散。本研究从牛睾丸中提取透明质酸酶,并应用于临床,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2010年08期 v.23 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重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质控方法及质量标准的建立

    魏敬双;程立均;赵伟;周兴军;刘进怀;贾茜;

    目的建立重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克隆抗体(rhRMcAb)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方法采用小鼠中和试验(MNT)和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分别测定6批rhRMcAb样品的中和活性;还原、非还原SDS-PAGE检测rhRMcAb样品的纯度;还原烷基化胰蛋白酶酶切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rhRMcAb的肽图;焦谷氨酸肽酶去除N-端焦谷氨酸封闭后,氨基酸序列分析仪测定rhRMcAb的N-端氨基酸序列;表面等离子共振法(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测定rhRMcAb与狂犬病病毒糖蛋白的亲和常数;按《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要求检测rhRMcAb的各项其他指标,并建立其质量标准。结果采用MNT和RFFIT2种方法检测6批rhRMcAb的中和活性,批间活性基本一致;3批rhRMcAb原液的还原SDS-PAGE纯度大于99.0%,非还原SDS-PAGE除抗体主带外,在高、低相对分子质量处分别存在一些次带;3批原液样品的肽图图谱与理化测定对照品一致;N-端氨基酸序列与理论序列一致;结合狂犬病病毒糖蛋白抗原的亲和常数为1.86×108/M;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版)要求;建立的质量标准中,中和活性应不低于500IU/mg,SDS-PAGE及HPLC纯度应不低于98.0%。结论已建立了rhRMcAb的质控方法和质量标准,可用于rhRMcAb产品的检定。

    2010年08期 v.23 861-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茱萸碱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张醇;杨雪;范霞;魏强;王希;赵涌;梁华平;

    目的探讨吴茱萸碱(Evodiamine,Evo)在体内外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Evo对人结肠癌lovo细胞、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以及人肺癌A549细胞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Evo对lovo细胞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Evo治疗lovo细胞荷瘤裸鼠,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Westernblot法检测Evo对lovo细胞和肿瘤组织中Bcl-2及procaspase-3表达的影响。结果 Evo能抑制lovo细胞生长(P<0.01),促进MDA-MB-231细胞增殖(P<0.01),对A549细胞无明显作用(P>0.05);可将lovo细胞阻滞于S期(P<0.01),并呈时间依赖性诱导其凋亡(P<0.01);能抑制lovo细胞荷瘤裸鼠肿瘤生长(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Evo在体内外均可降低lovo细胞Bcl-2及procas-pase-3的表达。结论 Evo可通过抑制Bcl-2表达,激活caspase-3,诱导凋亡,从而抑制lovo细胞的生长。

    2010年08期 v.23 86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阿魏酸钠对大鼠纤维化心肌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高海成;高海梅;任立群;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Sodium ferulate,SF)对大鼠纤维化心肌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一次性皮下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15mg/kg体重,复制Wistar大鼠心肌缺血性坏死模型,于不同时间点脱臼处死大鼠,取心脏,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大鼠组织中CTG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TGF蛋白的表达水平。再次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坏死模型,同时注射SF进行同步干预,3周后检测大鼠心肌组织中CTG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注射Iso后24h,CTG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达高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3周时仍高于正常对照组;CTGF蛋白的表达随纤维化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SF干预后,CTGF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结论 CTGF的表达与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程度密切相关,提示CTGF可能在MF中起重要作用;SF对CTGF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

    2010年08期 v.23 871-874+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3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诊断制品

  • 不同企业生产的HIV抗体确认试剂检测结果的比较

    张春涛;李秀华;宋爱京;许四宏;聂建辉;王佑春;

    目的比较3家不同企业生产的HIV抗体确认试剂的检测结果。方法分别应用3家不同企业生产的HIV抗体确认试剂,检测64份经多家HIV抗体酶联免疫试剂检测不一致的样本,比较检测结果的差异,并对不确定样本的常见非特异性条带进行分析。结果 3家不同企业生产的HIV抗体确认试剂检测64份样本均为阴性或不确定,但各试剂检测为阴性和不确定样本的比例差别较大,INNO-LIATMHIVI/ⅡScore与NEWLAVBLOT1试剂、INNO-LIATMHIVⅠ/ⅡScore与HIVBLOT2.2试剂及NEWLAVBLOT1与HIVBLOT2.2试剂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57.8%、28.1%和48.4%,且每两家试剂检测结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最易产生不确定结果的条带主要集中在p24和p17上。结论 HIV抗体确认试剂质量差别较大,应加强其质量控制并规范检测标准。

    2010年08期 v.23 875-8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临床观察

  • 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时念民;屈燕;艾星;庞润田;白云骅;杨立清;吴疆;

    目的观察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遵循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选择6~9月龄和≥3岁人群,分别接种观察组(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对照组(6~9月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3岁:对照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疫苗,观察接种反应、血清抗体含量及抗体阳转率。结果免疫后6~9月龄观察组和对照组全身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67%和4.58%,局部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0.83%和2.08%;≥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全身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2.50%和3.33%,局部反应总发生率均为0.83%。6~9月龄观察组和对照组免后A群抗体含量分别为22.27和3.61μg/ml,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9.01%和6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观察组A、C群抗体含量分别为21.28和17.94μg/ml,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9.04%和98.08%;≥3岁对照组A、C群抗体含量分别为34.43和22.66μg/ml,抗体阳转率均为98.04%,两组间抗体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冻干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在6~9月龄组与3岁及以上组人群中接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2010年08期 v.23 878-880+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系成员基因分型及遗传背景分析

    伍伟健;郭如华;余晋林;

    目的分析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系成员的基因分型及遗传背景。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Rh缺失型D--个体及其家系成员的RHD和RHCE基因的特异性序列进行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家系成员PCR结果与血清学表型基本相符,先证者RHD基因未见异常,未检出RHCE基因的特异性序列,其他家系成员均有正常表型及RHCE基因PCR产物。结论先证者RHCE基因大部分或全部缺失是造成其Rh缺失型D--的重要分子基础。先证者RHCE基因缺失,很可能其父母双方分别携带一条D--单倍型,在遗传时均将其遗传给先证者,从而形成Rh缺失型D--。

    2010年08期 v.23 881-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人CD4分子及其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胡迪超;张爱华;杨晓明;

    在正常情况下,人CD4分子能协助机体免疫系统进行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但在一定条件下,又与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目前,已研制出几种抗CD4治疗性抗体,并在一些疾病的临床研究中获得了成效。本文就人CD4分子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以及抗CD4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0年08期 v.23 896-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抗HIV靶向治疗制剂的研究进展

    韩佳丽;李昌;金宁一;

    抗HIV靶向治疗是利用特异性的运载工具,将可杀伤HIV-1感染靶细胞的生物活性弹头选择性地运送到感染靶细胞部位,通过与靶细胞相结合后内化,杀灭体内残存病毒颗粒和潜伏感染细胞,并修复机体免疫系统,恢复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将靶向治疗作为艾滋病(AIDS)治疗的辅助和补充手段,正成为AIDS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抗HIV靶向治疗的运载工具及生物活性弹头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0年08期 v.23 901-9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血源筛查乙型肝炎病毒的新策略

    白玉;常卫红;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高流行地区,由HBV引起的输血相关肝炎的预防和控制日益受到关注,而新的检测技术(如核酸检测)的引入是降低HBV感染风险、提高血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对HBV核酸检测在血源筛查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并探讨我国HBV血源筛查的策略。

    2010年08期 v.23 906-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茶叶组分抗菌、抗病毒和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进展

    方崇业;付学奇;盛军;

    饮茶对人身体健康有许多益处,如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降低某些疾病的发病率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献报道了茶叶组分具有抗菌、抗病毒和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本文对茶叶中的主要组分茶多酚、茶色素、茶多糖和茶氨酸的抗菌、抗病毒和免疫增强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0年08期 v.23 910-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0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