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BIOLOGICALS

  • 发刊词

    章以浩;

    <正> 接种疫苗以预防传染病已有百多年的历史了,最成功的例子是全世界普种牛痘,并于1979年在全球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历史上由于自身的努力而消灭了一种传染病的伟大功绩。与此同时,用疫苗预防其他传染病,也获得一些成功经验。70年代我国及世界卫生组织几乎同时提出了“计划免疫”和“扩大免疫规划”(EPI)的概念,其内容都是利用合理地接种疫苗以控制消除某些传染病。

    1988年00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物技术时代的生物制品

    朱既明;

    <正> 生物制品是现代医学中发展最早的一门技术,Jenner 发明痘苗时微生物学尚处于萌芽时期,Pasteur 发明狂犬病疫苗时免疫学也刚刚兴起。我国于1911年东北鼠疫大流行后不久即筹建中央防疫处,1919年正式成立天坛防疫处,是国内最早的卫生防疫机构。以后尽管生物制品品种日益增多,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但生物制品始终未

    1988年00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生物制品学会新技术应用专业组会议简报

    <正>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制品学会新技术应用专业组第一次会议于1988年12月13—14日在卫生部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召开。会议首先对新技术专业组的专业范围和近期活动计划进行了仔细、认真的讨论,并对今后几年内的工作方向进行了初步规划和设想。并通过了1989年活动安排:(1)拟于1989年7月份在长春所举办第一次新技术应用研讨会。内容以生物制品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为主要议题。

    1988年00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的变异

    王常玉;王桂秋;王用楫;

    7个来自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分离株,通过核衣壳提取法纯化病毒 DNA,以两种限制性内切酶(EcoRI 和 BamHI)分别消化病毒 DNA,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比较各株病毒 DNA的消化图谱;在以 EcoRI 消化的病毒 DNA 图谱中,各株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片段 EcoRI-G、EcoRI-J 和EcoRI-P 上;在以 BamHI 消化的病毒 DNA 图谱中,小分子量片段之间的差异明显;综合比较7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DNA 的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切割图谱,表明各病毒株的基因组 DNA 互有差异。

    1988年00期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DNA分子杂交技术在乙肝(血源)疫苗质量监测中的应用

    徐德启;董伟;于万龙;贾国富;

    以32P 标记的 HBV ayw 亚型全基因组 DNA 为探针,对乙肝血源疫苗生产过程中蔗糖速率离心分部收集的样品,以及随机收集的半成品疫苗样品进行了 HBV DNA 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经电镜观察证实有短杆及长杆的各峰段样品,其分子杂交结果均为阴性,而判断为 Dane 氏颗粒阳性的3个批号样品,共6个峰段,其分子杂交结果为阳性。说明以电镜检查发现长杆的峰段判定为不合格样品,值得进一步商榷。该探针检测 HBV DNA 的敏感性可达到1pg 水平。

    1988年00期 8-1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含有大质粒的粗糙型宋内志贺氏菌的发现

    宋树珍;陈锦荣;曾(山仑);王秉瑞;

    本文首次报导了一株粗糙型宋内氏菌(S_7R)中存在大质粒。试验证明,该大质粒远小于野生株中120Md 大小的 I 相质粒,只有64Md 左右,系源于有毒力的宋内志贺氏菌中的编码I相抗原及毒力的大质粒的自然缺失突变株。缺失的56Md 包含了负责编码宋内氏菌毒力和 I 相抗原的部份,编码 I 相抗原的 DNA 片段估计不大于10Md,且与毒力编码区互不相关。S_7R 株的亲本株(S_7),其 I 相大质粒既不同于 S_7R,也不同于野生型。比 S_7R 约大10Md,能正常编码宋内氏 I 相抗原;但比起野生型减小了约46Md,这与 S_7株失去所有毒力表型有关,因而该 S_7株可安全地用作组建各类具有宋内氏 I 相抗原性的痢疾菌苗的供体。S_7R 中含有大质粒的达一发现,有助于宋内氏 I 相大质粒和 I 相抗原的遗传学研究。

    1988年00期 13-1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地鼠肾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效果观察

    赵立亮;

    <正> 安徽省砀山县1985年3月至1987年底要求接种狂犬病疫苗共2909例,实际接种2344例,未接种者565例。在此期内,共发生狂犬病病例21人,其中未用疫苗者12例,发病率21.24‰;用疫苗者9例,发病率3.84‰,两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05)。对接种疫苗后发病死亡的9例,进行具体分析发现:①被疯动物咬伤头、面、颈、手指或其它部位三处以上的,有6例

    1988年00期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肺炎链球菌血清学分型的研究

    丁绍卿;叶人邦;袁曾麟;

    用荚膜肿胀试验方法,对我国分离的712株肺炎链球菌进行分型研究的结果表明:712株肺炎链球菌共分成42个型(群),未发现40、42、44和4 7.型(群)。在常见的血清型(群)中,以5型最多,其次是6、1、19、2、14、23和3型(群),以上8个型(群)共453株,占63.6%。另外还发现16A 和10C 型新型菌株。从脑脊髓液(CSF)分离出180株肺炎链球菌是2型最多,其次是5、6、1、27、23、14、12和7型(群),以上9个型共137株,占76.1%。从血液中分离出71株肺炎链球菌,以1型最常见,其次是5、6、14、19、7、8和35型(群),以上8个型(群)共52株,占72.6%。从中耳液中分离出253株肺炎链球菌,其中19群占首位,其次是6、5、23、14、3、1和15型(群),以上8个型(群)共183株,占72.3%。

    1988年00期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VERO细胞—微载体系统制备乙脑疫苗的研究

    宋家骊;陈列胜;贺适民;李文勤;徐殿胜;董树沛;

    <正> 我们用 New Brunswick soientifieCo.Celligen 系统1.5L 反应器和 Cytodex 1,化工—1(国产)微载体试行了 VERO 细胞的培养,摸索了有关参数,观察细胞附着、生长动态。此外,对接种乙脑病毒 P_3 株的细胞病变(CPE)、疫苗滴度及效价进行了初步试验。

    1988年00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α_1型干扰素基因的酶切图谱

    宋一鸣;黄培仁;童葵塘;

    本文报道用限制性内切酶分析鉴定高密度发酵后大肠杆菌 BMH71—18中表达质粒 pBV867人α_1型干扰素基因(HuIFN-α_1)的酶切图谱。结果表明:HuIFN-α_1基因含有1个 EcoRI、1个 BglⅡ、2个 PvuⅡ、4个 Sau 3A 和4个 Alu Ⅰ切点,与国外报道的完全符合。

    1988年00期 23-2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密度发酵后的重组人α_1型干扰素基因序列分析

    戴耀勋;王灿珍;黄培仁;童葵塘;

    为监测工程菌 BMH71-18/pBV867中所带干扰素结构基因的亚型,及在发酵培养中是否发生变化,我们将高密度发酵培养所得的菌体用 Sanger 双脱氧末端终止法及 Ray 的分步加入引物法,测定 IFN-α结构基因及其信号肽的碱基对序列。并把所测出的人α_1型干扰素基因的碱基对序列与原菌种及文献资料相核对,未发现有任何改变

    1988年00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武汉(Wu)系列抗人T细胞及其亚群的单克隆抗体

    史良如;陈善华;王中德;谭向阳;欧阳斌;徐辉;吴小波;封江南;王志友;孙可芳;赵亚杰;

    本文报旨了 Wu 系列抗人 T 及其亚群单抗按国际第三次人白细胞分化抗原专题讨论会要求进行检定的结果。这是国内第一套较全的 OKT 样系列单抗,即 WuT1(OKT1,CD5);WuT3(OKT3,CD3);WuT4(OKT4 CD4);WuT6(OKT6,CD1a);WuT8(OKT8,CD8);WuT9(OKT9,抗转铁蛋白受体,抗 TfR);WuT10(OKT10,CD38);WuT11(OKT11,OD2)及 WuTac(Tac,CD25)。

    1988年00期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恒河猴病毒调查报告

    赵玫;罗国祥;徐景云;宋平;阵淑范;

    作者报告了我国恒河猴17种病毒及/或抗体检测结果,包括大体解剖16,321例,组织病理学检查8,932例,病毒检测6,715例,血清抗体检测7,379例;对病毒传播因素作了探讨,对猴群管理及病毒学监测提出了建议。

    1988年00期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的研制

    赵淑良;马占瑞;罗时定;蒋福臻;曹善培;吴达玉;李书津;陈春生;周宗英;姚萍;钟路;吴强;黄亚平;何广发;

    作者采用吸附破类(5Lf/0.5ml)对245名健康成人进行2~3针基础免疫,再肌注大剂量(36Lf/0.5ml)精破类加强免疫1针,可获得大量高效价免疫血浆。用低温乙醇法制备3批人 TIG,其破伤风抗体效价为240~330IU/ml,较原血浆的抗体浓缩13~18倍,各项生化及生物学指标均符合有关规程要求,制品的稳定性良好。临床验证中,第一阶段观察20名健康成人,肌注 TIG1ml(250IU)后无局部及全身反应。第二阶段观察156例急诊开放性外伤患者,肌注 TIG1ml 后对破伤风病的预防有效。血清学抗体检测也显示 TIG 优于TAT。对1例破伤风患者肌注5,000IU TIG 后,其血清抗体显著上升,症状消失,得以治愈。表明用 TIG预防和治疗破伤风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1988年00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血型物质A参考品的研制

    刘大英;陈继庭;

    <正> 血型物质是一种糖蛋白,存在于人体许多组织器官和分泌物中。人胎盘血白虿白和球蛋白制品中,也可能污染血型物质 A 和B。这种物质进入人体后可产生免疫抗体,对配血和输血将会造成一定危险。因此法国对人胎盘血白蛋白进行了血型特异性物质A、B 检查,规定人胎盘血白蛋白血型物质A 应小于0.3μg/ml,B 应小于0.25μg/ml。

    1988年00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乙肝(血源)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持久性

    于万龙;巴桂霞;徐桂珍;承吉;徐国强;袁俭道;

    282名8-11岁学龄儿童接种10μg 乙肝血源疫苗,其中151名儿童按0、1、2个月免疫程序,131名儿童按0、1、6个月免疫程序。前者抗体阳转率在接种后3个月和36个月分别为96.5%和83.7%,有12.8%的疫苗应答者在免疫后36个月没有测出抗-HBs。而后者抗体阳转率在接种后24个月内无明显变化。在抗体水平上前者高峰出现在免疫后6个月,后者出现在7~12个月。免疫后24个月的抗体水平后者是前者的3.5倍。抗体下降幅度用0、1、2个月免疫后1年比6个月下降4.3倍,24个月后下降幅度减小,至36个月抗体水平维持在70mIU。用0、1、6个月免疫后24个月比12个月下降1.87倍。表明即使采用0、1、2个月免疫程序,抗体维持时间至少3年以上。

    1988年00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婴幼儿麻疹胎传抗体的持续时间

    朱廷勇;

    作者观察了麻疹胎传抗体在婴幼儿体内的持续时间。从4月龄开始胎传抗体滴度逐月迅速下降,至8月龄时,己有93.33%的儿童抗体阴转。根据观察结果,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麻疹活疫苗初免月龄进行了讨论。

    1988年00期 4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础疫苗学会议报告

    谈良瑾;李绍康;

    <正> 基础疫苗学规划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现有疫苗及新疫苗的效果。召开本会议的目的在于对应受本规划支持的优先研究课题作出建议。这些优先研究课题是:1.确定是否现有的多次注射疫苗(如白喉类毒素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可用一次注射达到同样效果,从而大大减少接种疫苗的费用。

    1988年00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加强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人群的监测

    徐德启;

    <正> 巨细咆病毒(CMV)在大多数宿主体内呈无症状感染状态。根据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证实,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地理分布广泛,感染人群占世界人口的80%以上。但在大多数情况下 CMV 感染呈无症状或亚临床感染状态,冈此人们对 CMV 感染的危害性及严重性尚缺乏足够的重视。据统计,在美国有0.5—2.2%(平均为1%左右)新生儿可发生宫内感染,约5%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获得感染。

    1988年00期 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