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伟;陈俊薇;刘煜菡;张名;冯昌增;马绍辉;
目的 建立柯萨奇病毒B组4型(Ccoxsackievirus B4,CVB4)Taq Man探针一步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 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期为CVB4的快速定量检测提供可靠方法。方法 选择CVB4的VP1序列中较保守部分,设计引物和探针;经体外转录获得阳性RNA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建立CVB4的Taq Man探针一步法RT-q PCR法。验证方法的灵敏度、线性范围、重复性、特异性。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16份临床样本。结果 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10~3copies/μL;阳性RNA标准品在10~3~10~(10)copies/μL范围内,与荧光单位(relative fluorescence unit,RFU)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742 x+48.651,R~2为0.998;重复性验证CV<2%;与柯萨奇病毒B组其他血清型CVB2、CVB3、CVB5、CVB6,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柯萨奇病毒A组(Coxsackie virus A,CVA)8、10、12型(CVA8、CVA10、CVA12),埃可病毒11型(Echovirus 11,E11)均无交叉反应。16份临床样本中12份为CVB4阳性。结论 建立的Taq Man探针一步法RT-q PCR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可用于CVB4临床样品的检测。
2025年02期 v.38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贾兰馨;年悬悬;马宁;郑嘉昊;聂希霖;张哲罡;张家友;
目的 建立及验证水包油乳剂中聚山梨酯80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方法,并与改良硫氰酸钴铵比色法进行比较,以期用于水包油乳剂中聚山梨酯80含量的检测。方法 采用Eclipse Plus C8、TSKgel G2000SW_(XL)、ChromCore SAA色谱柱检测聚山梨酯80标准品或供试品,确定最佳色谱柱,并优化色谱条件中的流动相B洗脱梯度(以50%、75%、90%作为流动相B第2阶段的洗脱梯度,检测聚山梨酯80标准品溶液;以90%、75%作为流动相B第2阶段的洗脱梯度,检测供试品溶液)及流速(0.8、1.0、1.2 mL/min),验证方法的专属性、线性范围、重复性、准确性、耐用性,并比较该方法与改良硫氰酸钴铵比色法的线性范围、重复性和准确性。结果 确定采用ChromCore SAA色谱柱;流动相A为0.1%(v/v)乙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0.1%(v/v)乙酸异丙醇溶液;柱温为25℃;上样量为10μL;梯度洗脱,最佳流动相B第2阶段洗脱梯度为75%;流速为1.2 mL/min。聚山梨酯80标准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均于3.1 min可见聚山梨酯80色谱峰,供试品溶液在6 min可见其他色谱峰;聚山梨酯80标准品溶液浓度在300~1 000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1.44 x+4.91,r=0.999 8;6份供试品溶液聚山梨酯80含量RSD为1.13%;低、中、高含量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51%~104.82%;供试品溶液于室温放置0、2、4、6、8 h,聚山梨酯80含量RSD为2.38%。两种方法的线性关系均良好;HPLC法的重复性及准确性均优于改良硫氰酸钴铵比色法。结论 建立的HPLC法优于改良硫氰酸钴铵比色法,具有良好的专属性、精密性、准确性、耐用性,为含有多种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制品中聚山梨酯80含量的检测提供了可靠方法。
2025年02期 v.38 172-17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郭莹;龙珍;黄敏;于雷;李响;裴德宁;周勇;
目的 采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LC-HRMS)法评价人干扰素α2b(human interferon α2b,hIFNα2b)纯化过程中层析工艺对杂质蛋白[IFN相关蛋白及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的去除效果,以期为hIFNα2b生产工艺的改进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LC-HRMS法对hIFNα2b层析工艺过程中的IFN相关蛋白(包括脱酰胺IFN、氧化IFN、乙酰化IFN)及HCP进行完整蛋白水平分析,对hIFNα2b翻译后修饰位点及HCP多肽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疏水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HIC,M柱)可去除HCP;阴离子交换层析(an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AEC)可去除HCP、脱酰胺IFN和乙酰化IFN;HIC(B柱)可去除氧化IFN。hIFNα2b的主要乙酰化位点(K34、K121、K131和K134)、主要氧化位点(M16、M21、M59和M148)及主要脱酰胺位点(N45、N156、Q5、Q21、Q46、Q124)中的Q5和Q21均位于蛋白表面,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发生乙酰化、氧化等反应。结论 在hIFNα2b纯化工艺中,层析纯化可有效去除IFN相关蛋白和HCP,表明LC-HRMS法可用于IFN纯化工艺的研究。
2025年02期 v.38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0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高启航;刘玉林;尉建;赵磊;孙中涛;张凯宁;赵竟男;刘涵;
目的 对重组人生长激素-Fc(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Fc,rhGH-Fc)融合蛋白中试工艺的病毒灭活/去除效果进行验证,以期保证制品质量及患者安全。方法 选择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异嗜性小鼠白血病病毒(xenotropic murine leukemia virus,X-MuLV)、小鼠微小病毒(minute virus of mice,MVM)、呼肠孤病毒Ⅲ型(reovirus-3,Reo-3)4种病毒作为指示病毒,在缩小规模的条件下考察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solvent and detergent,S/D)法对PRV、X-MuLV的灭活能力;亲和层析法对X-MuLV、MVM的去除能力;膜过滤法对MVM、Reo-3的去除能力。结果 S/D法对PRV和X-MuLV的灭活能力分别≥4.95、> 5.15 Log;亲和层析法对X-MuLV和MVM的去除能力分别≥4.36、1.68 Log;膜过滤法对MVM和Reo-3的去除能力分别> 5.36、5.40 Log。结论 建立的rhGH-Fc融合蛋白灭活/去除工艺可有效灭活/去除未知的、新出现的病毒。
2025年02期 v.38 185-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毕华;问芬芬;陶磊;魏玲慧;杨靖清;卢宁;秦玺;梁成罡;
目的 通过微流体芯片式数字PCR技术对HEK293细胞基因组DNA进行定量研究,为更加准确地定量基因以及基因组DNA相关检测提供新思路。方法 首先通过柱提法获得HEK293细胞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鉴定及纯度分析,再采用传统分光光度法、Qubit法和微流体芯片式数字PCR技术分别对HEK293细胞基因组DNA进行定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光光度法测定HEK293细胞基因组DNA浓度为100.08 ng/μL,Qubit法测定值为93.98 ng/μL,数字PCR法检测拷贝数为29 722.81 copies/μL,按照1个人类单拷贝基因组约3.3 pg粗略回算,分光光度和Qubit法换算的拷贝数分别约为30 327和28 479 copies/μL,数字PCR法测定值与分光光度法测定值的偏差仅为2%,而与Qubit法测定值的偏差仅为4%。结论 本研究通过数字PCR、分光光度和Qubit法对HEK293细胞基因组进行DNA测定并比较,为DNA的定量提供了一种新的测定方法及思路,同时也为其他核酸类物质的定量提供了参考。
2025年02期 v.38 190-196+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吕原;李臣锋;杨越;隋丽娜;李爽;吴业红;王清爽;张雪梅;
目的 筛选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上的灭活验证方法,并应用于流感病毒灭活前后样品的检测,以期为流感疫苗质量检测提供可靠的方法。方法 将适应MDCK细胞的B/Yamagata(BY)、B/Victoria(BV)、H1N1、H3N2 4种型别的流感病毒分别稀释为10、1、0.1、0.01、0.001、0.000 1 lgCCID_(50)/mL后,接种于MDCK细胞,分别采用换液法(吸附1.5 h后弃掉病毒培养液,再加入病毒培养液,每3 d传代1次,共传3代)、补液法(吸附1.5 h后直接补加病毒培养液,每3 d传代1次,共传3代)及《欧洲药典》法(每4 d传代1次,共传3代)培养,每天观察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情况,收获各代次病毒液,检测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滴度,确定最佳灭活验证方法。采用最佳灭活验证方法检测流感病毒灭活前后样品。结果 换液法和补液法均可在0.1~1 lgCCID_(50)/mL滴度范围内检测到流感病毒,《欧洲药典》法可在1~10 lgCCID_(50)/mL滴度范围内检测到流感病毒,且补液法测得的HA滴度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因此,确定补液法为最佳灭活验证方法。采用补液法检测流感病毒灭活前样品均为阳性,灭活后样品均为阴性。结论补液法是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上的最佳灭活验证方法,可用于流感疫苗质量的检测。
2025年02期 v.38 197-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袁月;马晶;陈婕;陈柯蓉;粟春燕;舒聪妍;李炎;王叔桥;杨蕾;
目的 建立基于MultiNA微芯片电泳系统的残留DNA检测方法,对DNA片段的大小分布进行快速分析。方法基于MultiNA微芯片电泳系统建立对残留DNA片段大小分布检测方法,并验证方法的专属性、检测范围及精密度。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检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myelitis vaccine,IPV)原液及成品中残留DNA片段大小。结果 该方法专属性结果良好,检测范围为0~10 000 bp,精密度检测CV均小于20%。该方法检测Sabin株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原液,结果显示在400及500 bp左右有DNA片段;成品中未检出。结论 建立了基于MultiNA微芯片电泳系统对残留DNA片段大小分布的检测方法,为生物制品中残留DNA片段大小分布检测方法提供了参考。
2025年02期 v.38 204-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周珊珊;白霜;陈维欣;吕敏;王建;兰文文;李婧;赵丹;吴疆;
目的 应用自动化酶免工作站替代人工检测肺炎链球菌IgG抗体,以提高检测效率。方法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型特异性IgG抗体检测指导手册《Pn PS ELISA》,设置工作站试验运行流程;最大化布局工作站台面板位数以预置全部试验材料,从而提高样本检测通量和减少人工干预次数。重复检测血清PnG,验证工作站试验精密度;检测WHO肺炎链球菌校准血清盘12/278,验证工作站试验准确度;使用工作站与人工方法检测16份相同血清样本,比较方法一致性;以双列方法(WHO指导手册标准布板方法)和单列方法检测4份校准血清,比较单、双列检测结果一致性。结果 通过21个板位的布局,单次可检测24份血清样本,仅需2次人工干预;血清PnG的32次检测结果变异系数(CV)低于15%;血清盘23个型别检测结果的14个型别抗体均达到75%校准血清的检测值,与理论值的误差不超过±40%,总准确度为80%。工作站与人工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相关系数Pc为0.996 7,工作站单列与双列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99 8,均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结论 自动化酶免工作站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大的检测通量,且节省人力,可用于肺炎链球菌抗体检测。单、双列对比结果为样本单列检测代替双列检测提供了实验依据。
2025年02期 v.38 210-214+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如玉;孙凯丽;卢佳;
由SARS-CoV-2引起的感染是一种影响范围十分广泛的流行性疾病。啮齿类动物模型在研究SARS-CoV-2感染的发病机理、免疫应答及研发治疗与预防药物或疫苗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SARS-CoV-2突变的累积及其在人群中的快速传播导致产生了逃避宿主免疫反应的变异株,现有的SARS-CoV-2疫苗可能无法有效控制变异株的传播,因此,针对变异株预防与治疗的疫苗、药物的研发会一直持续。啮齿类动物对于研究病毒病因、传播和发病机制至关重要,同时在早期灭活疫苗及抗体的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啮齿类动物模型在SARS-CoV-2 Alpha、Beta、Gamma、Delta、Omicron变异株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5年02期 v.38 215-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泽源;周柏松;刘玉林;刘景会;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皮肤疾病,表现为头皮、膝盖、肘部等出现红色鳞状斑块,常伴发如代谢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及抑郁症等多种疾病,给个人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文主要从银屑病的致病机制、动物模型的建立、药效学评价指标以及当前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拮抗剂有关药物的研究进展等作一综述,以期为IL-17相关药物的开发及银屑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8 221-228+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5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林勇健;吴业红;
血凝素(haemagglutinin,H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可在宿主体内诱导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是流感疫苗的主要抗原,其含量是反映流感疫苗效力的重要指标。流感疫苗HA含量常用的检测方法为单向免疫扩散法(single-radial immunodiffusion,SRID),但该方法需使用标准参考品,其制备时间较长,在大流行流感暴发初期,无法及时获得国际参考品,难以采用SRID法检测HA含量,严重阻碍疫苗的研发效率。因此,亟需研发具有良好准确性、灵敏性、重复性的快速检测方法,以替代SRID法,提高疫苗研发速度,应对流感疫情的暴发。本文就近年流感疫苗HA含量检测方法的研究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HA含量及其他抗原检测方法的研发提供思路。
2025年02期 v.38 229-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黄陆霞;李智华;王佑春;李倩倩;
传染病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疾病预防策略。理想的免疫原性是疫苗有效性的先决条件。保证抗原蛋白的天然构象、提高免疫原性是重组蛋白疫苗研发的重点,其中构建多聚体蛋白疫苗是增强疫苗免疫原性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重组蛋白疫苗研究现状、蛋白多聚体构建方法、多聚体蛋白在病毒疫苗研发中的应用,为多聚体蛋白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参考。
2025年02期 v.38 235-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郝冰冰;陈磊;刘知晓;韩超峰;
SARS-CoV-2感染引起的COVID-19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命带来巨大威胁,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先天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COVID-19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单核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系统中主要的免疫细胞,其表达的模式识别受体可识别SARS-CoV-2单链RNA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DAMPs),并诱导抗病毒先天免疫反应。但SARS-CoV-2具有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可在宿主细胞内快速扩增及复制,并诱导宿主细胞死亡,从而进一步诱导炎性反应,导致COVID-19进展。研究表明,巨噬细胞浸润诱导的过度炎性反应(即细胞因子风暴)是COVID-19的重要致死机制,且SARS-CoV-2感染过程中,糖酵解的过度活化是病毒免疫逃逸和炎性反应的重要代谢机制,本文对糖代谢在抗SARS-CoV-2先天免疫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25年02期 v.38 242-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龚紫凤;冶贵生;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畜牧产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因此研发一种新型的天然、安全、无残留的绿色饲料添加剂已成为研究热点。而益生菌源于自然,在改善肠道菌群、拮抗病原菌及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备受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本文对复合益生菌对动物免疫机制的影响作一综述,以期为研究微生态制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38 248-25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5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